育儿指南

“哭了就不抱”,这种外国已经淘汰的育儿方式,还有中国妈妈在用

文|哑铃妈妈

在大部分人的想法中,外国妈妈养出来的孩子总比本国母亲带出来的孩子要好。因为外国妈妈在小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中国的俗语却是慈母多败儿”。在接触到这一理念后,中国妈妈们也效仿外国妈妈的做法,不过到最后却是邯郸学步,不知怎么教孩子。

哭了就不抱”,已经毁了美国无数儿童,但中国还有许多妈妈在用

刘阿姨和姐妹一起聊天时,看到姐妹哄着小孩子,她便露出会心的笑容。可一想到自家的孙子,她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甚至怨恨起媳妇。这时,另一位阿姨说:怎么不见你抱娃出来,给我们瞧瞧?”她叹了一口气,回:别提了,人家不让抱。”

原来,刘阿姨的孙子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生了,不过儿媳妇却认为养娃的正确方式就应该效仿国外。一次,孩子醒来后哇哇大哭,刘阿姨急忙跑到房间把孩子抱起来哄着,当孩子快停止哭声时,上完厕所的媳妇一把把孩子夺过来,放进床里,谁知孩子哭得更凶了。

媳妇盯着孩子说:你哭,我也不会抱你了!安静些才乖。”可是孩子一直哭,刘阿姨心疼孙子,想再抱起来哄哄,媳妇却挡在她前面,说:妈,就让孩子哭吧,哭累了就会停”。这哪能啊,看把他可怜的!”接着媳妇急了,说:人家国外就是这么带孩子的!你老了不懂。”

性子软的刘阿姨被媳妇说得一愣一愣的,心中顿时起了一股怨气,便没再继续说下去。日渐长大的孩子和妈妈一点都不亲,有时候妈妈在外头抱孩子逛街,总会被他推开。刘阿姨和丈夫看到这一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哭了就不抱”这种育儿方式本来就很淡漠的,已经害了美国很多儿童长大后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可许多中国妈妈还在用。

宝宝哭了,其实很有可能是在跟妈妈传递这三个信号:

1、孩子可能需要换尿布了。

新生婴儿还不会说话,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向妈妈传递信号,其实宝宝哭了并不是宝宝软弱,而是在和妈妈说自己身体的某一些需要,最常见的就是婴儿可能需要换尿布了,因为湿哒哒的尿布贴着他们的小屁屁,这让他们很难受,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哭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2、孩子肚子饿,想喝奶。

刚出生的孩子2-3小时就要喂一次,当孩子边哭边做出吸吮的动作时,这就表示孩子肚子饿了。这时候妈妈不用疑虑,最好给孩子喂食。孩子太饿,刚吸的几口可能会比较急,这时候妈妈则需要贴心的在背后帮孩子顺气,避免孩子可能呛到的情况。

3、对外界没安全感,要妈妈抱。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将近9个月,他们已经习惯了妈妈肚子里面的环境。刚到这世上的孩子对外界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某一些媒介来获取安全感,而妈妈和他是最亲近的人。所以每当孩子哭了,其实就是想让妈妈抱,以此来消除内心的危机感。

4、孩子的身体不舒服。

转季的时候宝宝的身体最脆弱,再加上幼时的他们,身体的免疫力比大人弱,所以宝宝的患病率比大人多了一倍。身体不舒服,孩子肯定会哭出声,让妈妈带他们去看医生。在这个时候,妈妈还任性的采用冷漠式的育儿方式,很有可能会错失孩子的治病良机。

如果妈妈狠心不抱孩子,在日后可能会出现这几种常见的问题

1、孩子和妈妈不亲近。

妈妈和孩子最亲,如果妈妈不常拥抱孩子,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妈妈不喜欢他,所以不想和他亲近的想法。事实上妈妈的本意并不是如此,而是希望孩子更加的独立,但是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确实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2、孩子从小可能缺乏安全感,严重的可能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

妈妈和孩子不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可能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如果妈妈对其他的孩子多一分的注意,这在他们心里都能惊起一番波澜,这时候他们容易想得多。相反,妈妈的拥抱以及主动的搭话,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被需要。

生儿不易,养儿更是难上了千百倍。在这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怪罪妈妈对孩子采取这种淡漠式的教育。因为她们的本意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一种教育的尺度如果掌握不好,确实是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妈妈们最好还是不要用。

今日话题:宝宝哭了,你会选择马上抱吗?


妈妈总是有办法:育儿早教启蒙 ¥5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