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拒绝“丧偶式”育儿,教育生活中,宝爸的作用同样重要

丧偶式”教育是近来逐渐大火的一个词汇,说的是宝妈带孩子全程自己来,爸爸不帮一点忙,宝妈不仅要收拾家务,还要工作更要带娃,难免会很辛苦,有时候对孩子的态度就没有那么好。这个时候作为爸爸的看见妈妈的态度,就会直接说妈妈对孩子没耐心,还责怪妈妈不会带孩子、不懂的心疼孩子。

但是爸爸们不知道的是,妈妈对孩子的好,爸爸因为没看见所以有点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感觉,这就是宝妈们吐槽的首先的第一位。作为家里的男人和大家长,宝爸更多的是注重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水平,家庭教育重心自然而然落在妈妈身上。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爸爸的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把这个事情重视起来。一般爸爸回家之后大多数都是在玩手机,对于做家务和看孩子更不用说了。用一些宝妈的话来说就是油瓶倒了都懒得扶”,而这个时候宝爸们的理由就是上班太累了,回家需要休息。

教育孩子这件事仿佛变成了妈妈自己的事,所以这也就是很多孩子愿意黏着妈妈,不愿意和爸爸待在一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妈妈身上,这是很多宝妈不满的地方第二点。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的心思相当细腻。对于素质教育相当重视之外,对孩子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都起到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爸爸身上所具备的果断、勇敢、大胆、坚毅这些特点是妈妈身上所缺乏的,殊不知这些特点可以使孩子表现的更加独立和自信。爸爸们带孩子总是愿意放手,让孩子真正得到实际的锻炼的真实地体验感,所以可以培养孩子缓解自卑、紧张、内向等现象。

宝爸们如果可以经常和孩子情感交流和互动,经常的陪孩子,孩子不仅可以直接的接受爸爸的直接教育之外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爸爸的影响,从而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过度的依赖妈妈

长期缺少爸爸的陪伴,总是和妈妈待在一起,和妈妈长时间在一起,妈妈成为孩子全部的情感依赖,从而导致孩子过度的依赖妈妈。而作为母亲很容易溺爱孩子。因为爸爸的陪伴长期缺少的原因,让妈妈的精神依托寄予到孩子身上。妈妈情感本来就细腻,性格波动较大,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扰。妈妈因为细心,所以在生活中事无巨细,事事都要管,容易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更不愿意去接触新的东西,这些问题都要求爸爸及时的出现去综合,才能让孩子的性格不缺失。

2.形成性格上的问题

父母的生活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长时间和妈妈一起待着,性格成因自然受妈妈的影响更多,不少男孩子的性格过于女性化就是现实例子。

缺少爸爸的陪伴。孩子身上就缺少了一种坚韧的品质。不仅这样还会导致孩子任性、多虑性格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宝爸对孩子积极健康的影响,可以促使孩子性格变得开朗。让孩子从现实生活中得以锻炼,从而积累经验。和爸爸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发现自身的优点。让孩子的性格更加自信,这样的话孩子的性格自然会正常化。

3.与人交流时变得很困难

只接收到妈妈的教育,是很不完整的,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性格不仅会越来越像妈妈。长期和妈妈在一起受到的女行的社交方式更多。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时,运用的是自己的经验,会影响孩子的男子气概。

很多家庭都更重视的是孩子的教育环境以及黑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更好的学习场所等等,但却不注重父母的陪伴,孩子同样会感到孤单。也会更容易变得叛逆,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自然性格会缺失。

时间错过就回不来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性格真正养成的时间也只有那几年,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陪伴。当孩子长大了,可能跟父母的关系会越来越远。

这时候父母就会后悔,但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是于事无补。药交会孩子情感表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行。所以做父母的即使再忙也要抽时间和孩子交流互动,让孩子的童年不要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