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的准确位置
看图片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4/14/content_675268.htm
合谷穴位是什么
推荐个网站给你,里面有很详细的人体穴位图,还有穴位位置和作用 http://www.21nx.com/c/am/pic/但愿能帮助你。
合谷穴具体在手的那个位置?
合谷主要用来止痛。准确穴位,方法很多,第二掌骨中间桡侧缘。也就是虎口处。告诉你个方法,五指使劲并拢,你会发现手背上拇指内侧有个很大的突起,突起的最高点就是合谷穴位。扎针的时候一边偏向掌心的方向。
合谷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合谷穴(虎口,容谷,合骨,含口)解析: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附注:(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合谷穴意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合谷穴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l寸。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取穴方法: 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合谷穴生理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与合谷穴相关经络穴位 少泽穴 横骨穴 京骨穴 丝竹空穴 乳根穴
艾灸大椎、身柱、合谷是在哪个位置呀
大椎穴是在第七颈椎下面的凹陷处。通俗一点就是低头你脖子后面疙瘩的下面的凹陷处。合谷是在你大拇指和食指中间,通俗点就是大拇指食指根部骨头的交点。身柱不知道没听过。
合谷,中脘,关元这几个位置在哪里?
合谷 针灸学名词属于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服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标准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穴位:中脘 常用针灸穴位。属任脉,是胃之募穴、八会穴(府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国际标准代号为RN12。 【标准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关元 guanyuan(RN4) 关元,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請問各位,合谷穴在哪裡?
合谷穴
合谷 经穴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主脉浮于表,伤寒大渴,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下齿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痛。 刺法: 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 2.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3.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编辑本段定位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在哪里
【标准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