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朋友圈,有娃的都在晒娃,我的孩子几岁会认多少字,会背几首古诗,我的孩子多大就会唱歌跳舞,我的孩子会这样那样,孩子变成了一个炫耀的资本。
为了相互攀比,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走上了求学之路,各种兴趣班、学习班、早教班,孩子还在没读小学课程就被排的满满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成才吗?
先从天才儿童说起,天才儿童是指智商超常、学业成就突出的早慧儿童,表现为较早或较快掌握既定领域的知识的宝宝。现在社会进步快,孩子有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宝宝生下来都停聪明,这样的天才儿童身边也不乏出现。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往往这些天才儿童基本上没有成才的,到了成年人时候就和普通人差不多了,在往后更没有真正成才的人。 路易斯·推孟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在长达50年的天才儿童研究中发现,在他追踪的1000名天才儿童中没有一个成才的,在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取得过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出了不起的创造力。无独有偶,从中国开始天才儿童研究的1978年至今,学者们对大量天才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却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在童年和少年期表现出非分之才的天才儿童们,当其成人之后,与那些通过常规途径读大学、读研究生出来的普通同龄人相比,已经显不出什么区别了。
中国最小博士,16岁读博士,但是读博期间成绩不理想,现在鲜为人知。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天才不成才呢?
(一)盲目过度开发,天才需要的是想象力、创造力
孩子还处于智力发展时期(读小学前),重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由于孩子表现在某一领域的突出表现,家长不顾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盲目进行后天智力开发,不但不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多种学习班和兴趣班的学习压力,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
耶鲁大学才干、能力和专长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斯坦伯格博士认为,智商高的儿童在幼时多有聪异的表现,但随着年龄增长,智商与其学业成就的相关性越来越小。但是那些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天才的可能。
所以孩子幼儿教育还是重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
(二)对天才儿童的催逼和追捧
宝宝在智力活动优于常人的方面表现被家长无线放大,超常表现并没有使父母满足,反而激发了一些父母急剧膨胀的虚荣心理,迫使宝宝加剧学习,牺牲宝宝的娱乐时间,让宝宝失去正常儿童以玩为主的天性,宝宝很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且会留下童年阴影。致使宝宝在全面发展时失衡,到了成年有些短板就会显现,造成成不了才。
天才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呵护下成为焦点,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失败的考验。待到成年后人生出现一丁点挫折就难以接受,心理耐受能力有限,人生就会走向失败。
这些天才儿童最终都不能成才,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家的宝宝呢,所以欲速则不达,幼儿时期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想象力、创造力就可以了,旨在通过以玩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发孩子全面能力的发展,不要盲目开发孩子,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所谓的识字、认数、背诗,任何宝宝上学以后都可以掌握的,只是先后问题,不要因为家长的虚荣心强加给不应该学习阶段的孩子,这样只会毁了孩子的。
所以不管孩子开智早还是开智晚,都对孩子以后成长成才关系不大,幼儿时期还是给孩子以玩为主,多开发孩子的综合能力,不要给孩子学习压力,给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这样更有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孩子才更有希望成才。
总之,孩子幼儿时期是不是天才儿童不重要,除了可以炫耀一无是处,给孩子打好基础,不管孩子是不是所谓天才,孩子成人后才能真正的成才,以后可以炫耀一辈子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