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睡前各种“作”,学会这三招让你轻松熬出头

前段时间,有位宝妈在微信跟我吐槽,说自己非常苦恼,每天晚上快要被孩子逼疯的节奏。原因是一到睡觉的时间点,孩子就各种要求:

一会儿要喝杯水;

一会儿想听个睡前故事;

一会儿又说要上个洗手间……

总之在睡觉前,孩子就是不能平静独立入睡,有时把大人逼得整整忙活一两个小时。

宝妈白天要工作,回到家中还要操持一下家务,晚上哄孩子睡觉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感觉自己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到底怎样才能够让孩子自己入睡,不用大人每天哄得那么累呢?

很多时候孩子拒绝独立入睡,是已经习惯了父母在身边陪着入睡。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就变得难以入睡,就跟大人睡觉认床一个道理。

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孩子睡觉时房间灯光变暗,孩子会经常把黑暗和令人害怕的事物(比如鬼怪)联系在一起,会容易为了躲避黑暗而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入睡。

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独立睡觉呢?

第一,重建睡觉日常惯例表

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重新订立一个就寝时间和睡前半小时的日常惯例表。

父母在入睡前半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陪伴孩子当中,在这个睡觉前的半个小时内,父母要把时间留给孩子,并与孩子约定,这半个时间内孩子可以要求父母陪伴自己做任何事情,比如听睡前故事,刷牙,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等。

一旦到了规定的睡觉时间,就必须要按时上床睡觉。父母在这个过程也要做到全身心投入陪伴,不要自己一边玩手机,一边又要求孩子做各种事情。要把时间完全留给孩子,要知道,有些孩子睡前会有不安全感,父母的全身心陪伴,可以让他不再感觉害怕。

第二,父母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在建立了固定的就寝时间和睡前流程后,当孩子进入自己的床后,父母就要离开孩子的房间。

父母必须把这个睡前流程坚持到底,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这个日常惯例表就很难继续,孩子也会觉得父母可能没那么重视自己,心里的不安全感也会攀升。

所以父母的坚持很重要,一到睡觉时间,父母可以告诉告诉孩子,自己有别的事情要做,孩子要自己独立睡觉。走之前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抚摸孩子的头,说:我爱你,睡觉吧”。

让孩子自己入睡,需要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挑战着父母的意志力。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离开的时候,孩子容易哭闹和离开自己的床。父母需要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中途不需要与孩子争论,也不要责备孩子,行动胜于言语,父母说到做到,这也是一种榜样作用。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不断重复,父母只需要在孩子回到床上后,短暂安抚孩子再说声晚安就可以离开了。

第三,父母态度必须温柔坚定

要让孩子逐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独立入睡,是一个断奶的过程,同样考验喂奶和吃奶者。

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做到温柔坚定,让孩子有足够安全感。如果父母只做到坚定,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比如父母一到睡觉时间,就把孩子房门锁上,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而且也不尊重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如果父母过分在乎孩子的感受,只做到温柔,孩子可能会通过哭闹之类来操控父母。

只有两者同时做到,才能在保有孩子尊严的同时让其拥有足够的有安全感,才不至于让孩子在睡前不断折磨大人。

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人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凡事不能操控依赖父母,父母会尊重他们,但孩子并不能总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养成好习惯的过程,可能有痛苦、有挣扎,父母不焦虑,孩子才会更独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