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聚会,带家属参加。同事王大姐的儿子是名十七八岁的帅哥,热情的同事都跑过去跟他打招呼。小伙子却满脸通红,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憋急了才说出来一句:我……我,今……今天,休……休息。”
王大姐一脸无奈,解释说,她儿子哪都好,就是从小口吃”的毛病改不了。原来,她儿子刚会说话时,一着急就结巴,旁边的人要么学他,要么笑话他,时间长了,她儿子的口吃”也越发严重了。
王大姐不知道,她儿子的口吃”病是在语言敏感期形成的,要改起来肯定很难。如果她早些了解儿童敏感期的知识,这种情况或许就能很好地避免了。
现在的父母比起王大姐来就幸福多了,因为留美早教育儿专家李芷怡出版了《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
李芷怡曾在北上广任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高级教师指导,又到美国专门研究教育学。她具有丰富的育儿知识、理念和经验。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李芷怡用100个真实案例,融合中西方育儿理念,告诉父母:敏感期影响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在敏感期能得到充分发展,智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快速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会很强、很有自信。
一、0-6岁的孩子要经历九大敏感期孩子从出生时的一无所知,到很快会听、会说、会走、会观察、会交友……很多本领都在0-6岁期间快速练成。孩子为什么会学得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孩子经历了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婴幼儿期间的某些阶段,因内在成长需要,对外在的刺激非常敏感,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来满足需要。
蒙台梭利将0-6岁婴幼儿的敏感期大体分为九大类,即语言、秩序、感官、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动作、社会规范、书写、阅读和文化敏感期。
这九大敏感期涵盖了孩子的生存需求和未来的成长需要。孩子的某个敏感期没有得到重视,或者受到压抑,孩子就很难在这一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
大家都知道孩子有一个可怕的两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叛逆,大人说东他往西,很执拗,让人很头疼。孩子这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和执拗敏感期。如果父母在此时压制孩子,会让他的情绪得不到舒解,将把这一时期的问题带入青春期,造成下一阶段的叛逆。
相反,孩子如果在敏感期能够得到有效引导,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比如训练孩子专注听一种声音、或者扩大视野,都有助于孩子练得耳聪目明。
每一个敏感期都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需要父母认真对待。
二、孩子的敏感期非常重要,父母必须把握好孩子在敏感期经历的一切,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人生发展。如果父母能够抓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5岁时,他的诗文做得特别好,周围人都啧啧称奇。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见客,不让他学习,等到他十二三岁时就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伤仲永》的故事其实就是父母没有抓好他的阅读和文化敏感期,使他错过了最佳学习期。
敏感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利用得好,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成长动力器和加速器。
三、父母在孩子的敏感期应该怎么做认识到敏感期的重要性,父母就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敏感期并及时进入引导。
1、仔细观察孩子进入敏感期的时间
孩子进入敏感期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标志,更不一定有清晰的时间界线。一般情况下孩子进入自我敏感期是在2岁半到3岁之间,但也有的孩子会在2岁时就进入了自我敏感期,有的孩子则要拖到3岁以后。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判断孩子是否已经进入了敏感期。例如孩子突然喜欢观察小蚂蚁,表明孩子可能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孩子突然喜欢拿笔,可能是进入了绘画敏感期。
判断出孩子到了某个敏感期,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空间。
2、对孩子要给予无条件的爱
孩子进入敏感期可能会有一些令成人不理解的举动,比如吃手、吃脚、挖洞、重复等等。此时父母的喝止除了让孩子感觉到受伤以外,还会疏远亲子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爱孩子,站在孩子一边,尤其是孩子处于0-3岁之间。孩子还处于懵懂状态,父母的爱就是他们的全部支撑。
给孩子尊重和耐心,不管孩子做什么,都别轻易去否定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3、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
孩子进入运动敏感期,会到处爬走;进入口腔敏感期,会抓到东西就往自己的嘴里塞。为了孩子的安全,有的父母会制止孩子、限制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在敏感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孩子想爬就给他一个爬的空间,把能伤害到孩子的物品都挪开。孩子喜欢啃东西,就给他放一些牙胶或者大的无毒的物品,让孩子去尝试。
4、采取科学的方法进入引导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彩色的玩具、装饰彩色的房间,以为这样就能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
其实孩子在刚出生的头四个月,只对黑白色图案感兴趣。家长用这两种颜色的物体来吸引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视觉发育。在其他敏感期也一样,了解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会让孩子在敏感期成长得更顺利。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学习《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掌握0-6岁敏感期的成长规律,并依此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在心智、性格等方面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