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戏精上身?从心理发展阶段看孩子需求图 / Naughty Bunny (1959)
编辑 / 鹿仙贝
文 | 丁洁薇(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我儿子在小班的时候还挺乖的,愿意去幼儿园,怎么中班了反而闹腾了不肯去呢?”
闺蜜在
02 发展过程会反复
妈妈1:我就奇怪了,明明小时候不会这样,怎么到中班就这样了?”
妈妈2:小时候还懵懵懂懂的,你让干啥就干啥,现在有主意了,开始跟你斗智斗勇了。过段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会有别的问题的,就像不断打怪升级。”
妈妈1:孩子的分离焦虑会不会反复?最近他很黏我和孩子爸爸,总是让我们晚上早点回去。”
妈妈2:会的,但孩子大点就会好的。成年人还反复呢,谈恋爱还有分分合合。”
中班不是已经过了1-2岁的分离期吗,为什么会反复?
是的,会反复。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不是一刀切。阶段的划分是每个主题出现的起始时间:也就是从1-2岁这个阶段开始,分离的主题开始出现了,但0-1岁的全能自恋感可能还会出来;2-6岁,冲突的主题出现了,但全能自恋和分离焦虑也可能依然存在。
顺便说一下,其实你的整个人生,也就是这三个阶段,6岁以后的所有发展,都只是这三个阶段不同形式的反复重现。
比如,每一次升学考试,你可能都要面临分离焦虑;每一段恋爱,你可能都有全能自恋希望对方像妈妈照顾婴儿一样满足你所有期待;每进入一个新公司,你可能都要面临一些新的冲突竞争。
03 不完美的应对策略
妈妈1:孩子第二次呕吐时,我们接他回家后就带他去医院了。医生看了说没什么,于是我就跟孩子说:‘好了,现在医生也说你没事了,所以你不能再拿这个当借口了。’
昨天他又在幼儿园上演‘干呕戏’了,老师也没理会他。老师说,孩子上什么课都很开心,但还是坐不住。我觉得他回家后也很正常,该玩就玩,该不听话还是不听话,没什么反常的情况。”
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让亲爹妈对孩子的演戏”,冷嘲热讽,或者批评责骂,这些都过了。虽然你知道ta假的,但是ta不是品德不好才骗你,ta是在表达ta的需要。
幼小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所以才借助行为来表达。如果你看不懂ta在表达什么,忽略否定打压责骂,都有可能让ta愈演愈烈,就如同婴儿得不到奶,会哭到嘶声力竭让你注意ta。这些需要还是该被理解和支持的,比如ta不肯去幼儿园,你告诉ta你看见ta伤心难过害怕了,ta不肯吃饭,你告诉ta你看见ta吃饱了或者不喜欢吃。
看见ta的需要和接纳ta的情绪是第一步。
但是,你并不需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并不需要对孩子过度的接纳和满足。很多时候我们看见,承认了ta的需求,但是出于各种客观的主观的原因,我们没办法满足这些需求。

然后,你告诉ta一些游戏生存规则,这时候你在带ta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告诉ta现实的无奈,面对这样的无奈,ta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有力量克服对这种无奈的不喜欢,让自己尽量去适应无奈。
04 妈妈要学会和孩子分离
妈妈2:你说的这个情况我和我几个同事都碰到过。小朋友说xx妈妈不上班,可以天天接送他,陪他玩。然后我就问,那xx妈妈不上班不赚钱,小朋友想要好吃的好玩的就不能买了,你想要哪种?孩子马上说,那你赶紧上班去吧,哈哈。
妈妈1:哈哈。但我觉得我孩子小时候挺好弄的,现在到了中班怎么就感觉作天作地的,一不开心就絮絮叨叨的,一眼没有看到爸爸妈妈,就到处问:‘爸爸呢?妈妈呢?’”
妈妈2:这个阶段很快会过去的,上了小学就越来越不黏你了,后面你想跟他亲近他还不愿意呢。”
妈妈3:他想问的是,你们啥时候在,如果你们真的回来了,他也不一定需要跟你们玩,而是会自己安心地玩。我女儿现在还会问,爸爸去哪儿了,妈妈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但是如果我们比计划早回来,她会翻个白眼,说你们怎么比说好的早回来了?意思是我打扰了她独处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如果妈妈既不冷漠也不过分
3. 如果你们俩幸运的在恋爱期间还能保持是两个独立的,有各自空间的个体,又可以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亲密相处,那么恭喜你,你们差不多可以进入婚姻了。这是第三个阶段,这时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是三个人以上,七大姑大八姨都加入进来,两大家子的世界,对了,不是你们两个自己开心就好,你们有时候还要考虑一下,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开心,还要权衡一下,是满足自己开心,还是满足别人开心。
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是需要很高级的智慧才能摆平的,让你自己不太难受,让七大姑八大姨也不太难受,你们需要一点妥协。
如果你们足够智慧,你们的妥协和忍耐水平足够强,其实你们在妥协的时候,依然可以找到一些自己的小乐子,把自己的小生活过得开开心心。
06
总结
发展不是平滑上升的直线,而是波折上升的曲线,只有经历了一个个坑,孩子才会真的长大。
如果你已经成年,但常常不大开心,又不肯妥协,或者你只想自己开心,让别人妥协你,那么对不起,你要么在第一阶段,要么在第二阶段,所以请去楼上重修。比如那些结婚离婚复婚又离婚的,大概重修了很多遍还没修通,这时候你可以去找一下心理咨询师帮你看看,你卡在哪个阶段了。

✨
开课倒计时5天
从【理论】+【技术】+【案例解析】带你快速入门儿童精神分析
送给自己一个礼物,用更专业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扫码直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