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性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02.潜教育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造成教育青少年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就孩子的本性而言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03.人格力量
教育,不取决于你教什么,而是你自己的境界到了一种程度后,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得意”忘行”,一种人格力量的流露和渗透,足以使孩子自觉地觉悟和提升。
4.兴趣
兴趣是人生的方向盘”,兴趣对人的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乃至成长、成功、成材等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从社会角度来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5.主动性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之道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了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6.放下自我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教育者的美德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比如放下我们固守了很多年的所谓师道尊严和家长权威。放下自我,就是把教育者的自我缩小到比尘埃还小,镶在孩子的眼睛里,孩子也不会感觉不舒服。
7.障碍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尊严,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8.人性的光辉
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亮发扬光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的肆意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