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谈起偷窃”的话题,人们往往嗤之以鼻,甚至很反感。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想要的玩具要自己攒钱买”等等。但是有些行窃”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因为穷,有的是源于报复心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可能是迫不得已……
最近超市店员小刘在值班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超市一般情况下人流量很大,但是看到5岁的孩子单独逛超市,工作人员还是蛮在意的,觉得家长不负责任,万一被拐走了怎么办。出于关心的询问孩子,是否有家长陪同的时候,发现孩子很紧张,脸上一直冒汗,衣服鼓鼓的。店员怀疑孩子是不是拿了什么东西,孩子解开衣服后,露出了冰冻的矿泉水。或许是因为被发现了,孩子哭着说妈妈发烧了,想给妈妈退烧,不是有意要这么做的。
听到这个情况,店员赶紧联系警察。警察来到后,仔细向小朋友询问了情况。原来,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现在妈妈一个人带着他生活。这天他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在睡觉。本想叫妈妈起床,可发现怎么都叫不醒。一摸头,才发现妈妈烧的厉害。去药店买药,别人说他太小,不卖给他。他想到冰的东西能降温,于是,才有了这么一出。
的,如果说人性本善”,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为偷窃的行为买单?是行窃者本人还是父母呢?明显责任是双方的,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1、原则问题不能护短,关键在于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学会认错和改正。
人们常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在原则问题上,父母应该谨慎站队,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害孩子一辈子。
2、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尝试沟通和解决。
偷东西”是一种行为,促使这种行为产生的背后原因却是多元的。父母、老师、同学都是影响因素。有的问题很小,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这个小朋友虽然偷了一瓶矿泉水”,背后折射的,却是离异父母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为了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爸爸妈妈你们准备好了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沟通是和谐家庭的必备秘籍。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配图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