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立克急救法
Heimlich maneuver,也就是“海姆利克氏操作法”或“海姆利克氏急救法”。 “海姆利克氏”是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的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它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如果发生食物阻塞气管时,旁边无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说话呼救,病人必须迅速利用两三分钟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此时可自己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一张椅子的背部顶端或桌子的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突然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气管食物被冲出.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原理 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
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患者该怎么配合?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方法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海氏急救法最普遍应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是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
详细救护措施:
常采用站位法。即病人神志尚清醒能站立,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病人应作配合,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的吐出。病人如陷入昏迷不能站立,则可取仰卧位。救护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对幼小儿童的急救方法是,救护人取坐位,让儿童背靠坐在救护人的腿上,然后,救护人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也可将小儿平放仰卧,救护人用上法挤压。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病人周围无一人在场,则可采用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边顶住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挤压,压后随即放松。随着海氏急救法的普及推广,它已从气管异物的急救扩展到淹溺急救的新领域。因为溺水时大量的水分、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那么,在进行心肺复苏(CPR)前的重要步骤“打开气道”的难题:呼吸道梗阻如何处理呢?传统的控水处理,往往效果不甚理想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延迟了作CPR的有利时机。应用海氏手法,有效地解决这个“打开气道”的难题。方法是,溺者取头低脚高位,施行海氏冲击挤压法,可使气管内的水分经口排出,然后立即作CPR。
受害者站着或坐着: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受害者躺倒在地,由于缺氧而不省人事:
救护者托住受害者背部使之仰卧,两脚左右分开跪于受害者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挤压,反复至咽喉异物疏出。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受害者是1岁以下的婴儿:
救护者坐在地上,将婴儿仰卧于大腿上或坚固的表面上,或者让婴儿坐在大腿上,面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反映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压。
受害者溺水后被噎:
托扶其背使之脸朝一侧卧躺,救护者两脚分开跪在受害者臀部两侧,双手成掌叠置于受害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里向上推按,可以挤出肺里的进水,使受害者心肺易于复苏。
海姆立克是急救的一个方法词语?还是一种急救物体?
人工呼吸是一种用于抢救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为建立肺部以及外部的压力差以进行气体交换,具体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和仰卧压背人工呼吸法。而海姆力克急救法则是一种用于急救气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急救手法,其通过在上腹部突然加压使气道内压力猛然增大促使梗阻物被气流冲出从而排除气道异物。从本质上两者是不同的急救手法,但是对于实施人工呼吸发现有吹气困难者,需要排除是否有气道梗阻的情况,此时就可以使用海姆力克手法先进行气道异物的排除。
有什么样的快速急救方法?
如果遇到突然昏迷的人,需要保持周围空气流通比较好。把他的头侧向一边,可以用力掐他的人中穴,手指尖的十宣穴。同时让人拨打急救电话,准确说明所在位置。如果不清楚情况,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常用的人工急救方法有几种
这取决于这些危及生命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相对比较常见的包括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大量出血(止血,包括压迫止血法、止血点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等)和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完整操作),以上都是一些对危及生命情况的处置方式,另外对于常见的骨折外伤等,还需要了解夹板固定和正确的伤员搬运手法以避免出现二次创伤的情况。
自己和他人噎食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采用拍背的方式进行施救。
具体方法:将患儿的身体扶于施救者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施救者用手支撑患儿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如果按照上面的办法仍未排除,可再行5次压胸。
具体方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施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施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施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还没有失去意识,可以使用成人海氏手法来急救,如果失去意识就要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
海氏手法(适用于所有未丧失意识的气道梗阻患者,包括老人):施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气道梗阻自救:一手握空心拳放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此拳快速有力向内向上冲击4-6次,或将上腹抵压在椅背等坚硬处,挤压4-6次,至异物排出。
对于孕妇和重度肥胖者,我们同样采取海氏手法来进行急救,只是位置要调整到胸部,两乳连线的中点。
儿童窒息怎样急救?
婴幼儿窒息导致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最高的。
孩子一旦将花生、瓜子等东西误吸入气管时,会无法呼吸、脸发紫,并伴随抽搐,这时要一边拨打120,一边立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俗称腹部冲击法进行解救。该急救法分为成人与婴幼儿两种版本,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看护者需要如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