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儿童的身高发育规律 试论述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熊丹  15:26:09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身高发育规律

孩子身高发育的规律是什么?

孩子妈你好,孩子的身高跟遗传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少生病的话没问题的。有的孩子早长,有的孩子晚长。

儿童的身高发育规律

试论述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回答要点: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具体来说,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是:
(1)由不明显的量变到根本性质变的复杂过程。
(2)幼儿身体发育有一定的程序。
(3)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4)幼儿身体发育不是成比例地发展。
(5)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平衡的。
(6)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7)幼儿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儿童的身高发育规律

男孩的身高随年龄的规律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父母关注的问题,如果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父母一定既着急又无奈。——究竟是什么决定孩子的身高?又如何预测孩子的身高?本文将告诉您答案。

高个父母生出矮个孩子

小明是家里的独子,从小,爸爸妈妈对他呵护有加,各种营养一样不少,希望他能像爸爸那样,长得结结实实、高高大大的。可是,转眼小明十岁了,身高却只有120厘米,跟同龄的小伙伴站在一起,竟矮了一个头。妈妈觉得有些奇怪,爸爸身高175厘米,妈妈160厘米,按理说,小明也应该是个大个子才对,可小明怎么连小伙伴的平均身高都达不到?妈妈想带孩子去医院查查,爸爸却不以为然:“我们俩都这么高,儿子能矮得了吗?再说,男孩子都有‘后劲’,再过一两年,就开始猛长个子了,不用着急。”妈妈想想也有道理,那就等两年再看吧。

可是,转眼到了17岁,小明的个子也只有135厘米,完全没有长成爸爸妈妈所期待的大个头。爸爸妈妈这才紧张起来,怎么孩子会长不高呢?难道这遗传也不可靠吗?赶紧带着孩子上医院检查,才知道,小明患了一种叫做“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这种病,不仅使得小明的身高低于正常儿水平,而且其他各项外观指标也低于正常。虽然此病可以治疗,但小明已经过了最佳治疗年龄。要是爸妈早点发现小明的情况,早来治疗就好了。尽管医生给小明进行了治疗,但小明最终身高仅达到156厘米,无法达到同龄同性别孩子的应有身高,更不用说达到父亲的身高了。小明的爸妈这才追悔莫及:都是自己粗心大意,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看来,孩子的身高并不仅是由遗传决定的。即使父母都很高,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能长成大个子。那么,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怎样尽早知道孩子还能不能再长高?或者,如何预测孩子的身高?

是什么决定孩子的身高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年期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及内分泌激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正常情况下,身高增长的速度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至三岁时,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青春期前,男女孩子身高增长速度差别不大,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女孩,因此,最终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高于女性。青春期一般持续2~4年(一般女孩子从10~12岁开始青春期发育,男孩子从12~14岁开始),青春期发育成熟后,身高增长明显减慢,直至停止。所以,一般女孩子在16岁、男孩子在18岁后,身高增长停止。

一般人看来,孩子的身高都是由父母的遗传决定的,父母都是高个子,孩子肯定矮不了。小明的父母就是受这种观念的误导,对孩子的生长问题粗心大意,结果造成遗憾。其实,除了种族、遗传之外,孩子身高的增长速度还与营养状况、疾病、环境等因素有关。营养不良(宫内生长迟缓和后天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哮喘、地中海贫血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涉及生长的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性腺发育不良、性早熟等)、先天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粘多糖病等)、染色体病(如Turner氏综合征等),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如家庭****、战乱)等因素,均可影响儿童身高增长。

对于父母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一般来说,男女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约20~25厘米,1~3岁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至一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两岁时约为85厘米,三岁时约为95厘米,三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青春后期,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一般在女孩初潮后,男孩变声、遗精后)。细心的家长可以对照以上规律,或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若发现明显异常,或明显低于同龄儿平均水平,就应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小明所患的生长激素缺乏症,其实在早期就应表现出比同龄儿发育落后的迹象,若家长平时很细心,就不难发现孩子的异常,及早就医,就可以避免终生遗憾了。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是怎样的?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标准体重(千克) = 年龄 x 8 + 8 ( 7 - 16 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20% - 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30% - 50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50% 以上。

1岁男孩身高正常标准是76.5厘米,标准体重是10.05公斤。而15岁孩子的男孩标准应该是169.8厘米,标准体重为57公斤。1岁的女孩标准身高为75厘米,标准体重为9.4公斤。到了15岁的时候标准身高为159厘米,标准体重为49.8公斤。女孩子在15岁之后身高长的就比较慢了,当18岁成年的标准身高为160厘米。

孩子7岁以后,将会进入身体快速生长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能持续到16岁左右。在这十年里,孩子的身高、体重,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食欲会大大增加,同样增长的还有积食、便秘、脾虚等风险。所以,家长除了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合理搭配之外,还要注意孩子的消化问题。平时,可以常给孩子喝点金棘水等消食类的东西,以免孩子因为食欲大增而导致积食、便秘,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更影响身体发育。

孩子的身高

孩子的身高是跟家长的身高有关系的,也跟发育的早晚有关系的!只要孩子营养均衡,就不必过多的担心这个!

孩子不能这样比较!不要经常的说,会影响孩子的心情的!

宝宝的身高比例

婴儿的身体是这样的,头大,身体大,四肢短小。这和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关。你要是担心宝宝的身材比例,不如量下他的小腿的长度,小腿的长度比例才是预测的孩子未来身高和下肢长短的重要依据。小腿比例长的宝宝,未来下肢就会更长点。

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的主要因素 1、 遗传因素 有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在70%以上,通常情况下,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也越高,隔代遗传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并不是在后天的某一时期突然启动,而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开始,在婴幼儿期就有较明显的显现。因此,6岁左右的孩子用现身高和骨龄及生活年龄预测最终身高仍然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2、 营养因素 ①营养不足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遗传因素对身高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双生子得到的,专家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排除因后天生长条件不同对研究造成影响。事实上,后天因素中对身高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营养。均衡、全面的营养是促进孩子正常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在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相对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和社会的认识不足导致婴幼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我们较多的关注了孩子发育所需的热量,如:奶和淀粉类辅助食品,而对孩子发育影响很大的,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及肉食等添加的比较晚也比较少,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担心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和这些食物的加工相对繁琐。这样,就容易导致我们的小孩虽然胖,但是发育并不是真正的很好。因为肉食含丰富的氨基酸,蔬菜、水果是矿物质和维生素及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另外,脂肪摄入过少也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因此,对婴幼儿应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发育程度,适时、适量的添加品种多样、营养全面的辅食,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早期生长发育,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对防止孩子将来偏食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对中国人骨发育标准与美国G-P标准的样本人群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婴幼儿期我们中国孩子的发育明显落后于美国,而在青春期开始时我们的发育速度有明显追赶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不同种族的发育规律不同,另一方面可能也包含了营养因素。G-P样本取自于30年代美国上层的白人家庭,其先天和后天的营养水平要好于我国的一般家庭。而我国儿童在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足(0-6个月我国儿童落后并不明显,从6-12个月开始逐渐拉开,早期落后不明显可能与我国普遍母乳喂养有关,6-12个月后,母乳逐渐不足而辅食添加不足),到青春期营养物补充相对充分(在这一年龄段开始,多数家庭的孩子都已经与大人一起就餐,食物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孩子的咀嚼功能也基本完善,家庭对孩子的偏爱和对孩子生长的预期都使得孩子能够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肉食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大量增加促进了孩子的发育)。有研究表明,越是营养缺乏的孩子,在得到营养补充之后的发育加速越是明显。 另外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研究结果是,孩子的发育水平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目前还不清楚是因为母亲更科学的喂养,还是母亲更好的受教育程度增加了家庭收入并间接改善了孩子的饮食营养,或许文化程度更高的母亲给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 青春期前的发育延迟将导致身高突增时的基础身高不足,最终影响到成年身高。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孩子从妊娠期开始的营养,尤其是营养结构。 ②营养过剩同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有研究显示,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导致孩子发育提前,女孩表现的更明显,而对男孩的影响却不显著。过早的发育会导致生长期的缩短,最终将影响孩子的身高。 ③均衡发育的孩子身高较理想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 i孩子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孩子发育的最重要的后天因素; 青春期以前是调整孩子发育的最好时机,考虑到调整需要时间,所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调整越早越好,于青春期前两年之后开始调整,越晚调整效果越差,突增期结束后再做调整效果不明显。 ii营养均衡适度(相对充足)有益于孩子的身高发育。 对于营养不足(BMI低于一个标准差)的未成年人,在排除了疾病之后,应该适当增加饮食总量(比平时增加10%到20%),同时注意结构的平衡,尤其是要保证蛋白质食品的比例。对于营养明显不足的(BMI低于2个标准差),而且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可以考虑增加赖氨酸类营养物质,但同时需杜绝含有激素的营养保健品。 对于营养相对过剩(BMI高于一个标准差)的未成年人,在排除了疾病之后,应该适当减少饮食总量(比平时减少10%到20%),同时注意结构的平衡,尤其是要保证维生素和纤维素在膳食中的比例,同时减少脂肪和淀粉(糖类)类的食品比例。 3、 睡眠因素 体内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睡眠时的分泌量占全天分泌量的70%以上,而且在午夜和凌晨出现两个分泌高峰,因此早睡、早起和充足的深度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进而促进身高发育,反之影响身高发育。 4、 精神因素 有观察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焦虑、紧张、抑郁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5、环境因素 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孩子正常发育,各种污染均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育。人工饲养的动物、家禽,如果添加了增重和促进生长的激素类添加剂,或水果、蔬菜中添加了促熟的添加剂会造成未成年食用者早熟。 过早的和大量的接触成人读物、影音以及成年人的亲密行为,会刺激未成年人的内分泌系统并导致发育提前和早熟。 多数化妆品都一定程度的含有雌性激素,过早或过多的接触都可能引起早熟。另外有一些廉价化妆品含有重金属铅,过多接触容易引起铅中毒,影响孩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