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数理化都很好,就是英语拉分,该怎么办?

这些年教学,我发现有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孩子各科成绩都很好,就是英语拉分,这该怎么办呢?其实如果孩子其他各科都很好,说明孩子是有一定学习自觉性的,这样的孩子,英语学科出现问题,一般都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当然,英语学习有很多方法,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方法,基本条条大路都能通罗马。所以我在这里不谈具体的学习计划,只说说大方向,因为具体的学习计划因家庭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学习基础不同,都会有变化,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基础都能练出学霸,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孩子数理化都很好,就是英语拉分,该怎么办?

我的教学体会是——很多孩子在套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来学习语言,把语言学习公式化、教条化,殊不知,语言的灵活性和特殊性是远大于其他科目的,所以你能看到,最难补习的两科就是语文和英语。对于语言,有时同样的一句话,一字不差,换个情景,就是另一种意思。如果总是公式化的理解,难免会有偏差。

而数理化要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少,更加注重原理和理解,一个题型会了,往往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英语要记忆的东西远多于数理化,想想英语的单词和短语,比起数理化的公式定理,哪个更多呢?一个单词、一个短语,它就是这个意思,往往没什么道理好讲,你记得多,知道的多,这就是优势。你盯着一个单词想三天,自己也编不出第二个单词来,多数情况下,词与词之间,短语与短语之间,都没有任何联系,谈不上举一反三。从你第一天学习英语开始,一直到你大学毕业,单选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你几乎看不到完全一模一样的题。我们考完数学,经常听见有人喊,这个题我做过,那个题我做过,还有最后一个题是咱们课本上的例题…… ;但是考完英语,你听谁这样喊过?所以,英语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停重复、大量记忆,不断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的科目。这里,不停重复,是说学一个内容,至少一个月内重复4到7遍才有可能完全掌握;大量记忆,指不光课本上单词短语要记熟,平时阅读见到的生词也要积极去查,找个单独的小本子积累下来,学生都会发现,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永远比课本上的课文要难得多,课本没出现词汇,考试文中大量出现,这个我想大家抱怨也没用,因为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课本知识加额外积累,这是由英语这个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考试只要生词不超过10%,就不叫超纲。英语这门学科,你就是念到大学毕业,所有教材全部学完,也连九牛一毛也还算不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带着高考成绩,带着优势感,觉得自己还不错。而到了大四毕业,专业8级证书到手的时候,却没人敢承认自己英语学的好——所以对于英语而言,有机会窥视全貌,才能发现自己有多渺小。

我建议那些热爱英语”的和不得不学”英语的孩子们,一定要给自己创造大量实践机会,如果你父母都说英语,你周围的人都说英语,那固然是最好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英语完全不通的人,出国住上一年半载,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原因。但是我们另外99%的人,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那怎么办呢?就要自己给自己创造环境,每天起床听15—20分钟的英语,初期可能只是课文录音,后期可以广泛涉猎各种材料;一边听,嘴也别闲着,跟着读,跟着模仿。做大量的习题,也就是题海战术,强制自己阅读习题中一篇又一篇的英语小短文。我们试想,只认识个把字,从来没读过书的人,跟天天读书看报的人,肯定对阅读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文字的理解都不一样。

所以苦恼于英语学习方法的孩子。从今天开始,就要让自己勤快起来,天天让身边英语的声音不断,不要再把英语学习当作应付作业、应付考试,认真去体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英语是一门最讲究学习方法的学科。

英语也是一门最不要学习方法的学科。

数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