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巧妈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微博上有个大V发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在高铁上,父母让10岁的孩子去买饭,当时没有和孩子说要买多少份。贴心的孩子买了三份回来,高兴地和坐在位置上的爸爸说:你看,我买了三种不一样的口味,爸爸你喜欢哪个口味,你就吃哪个。”当时爸爸没有说话,等到妈妈从洗手间回来后,看见儿子买了三份饭回来。忽然呵斥道:你怎么买了三份饭回来?谁和你说买三份的?”
儿子有点委屈说:我们三个人嘛。你给我100块,不就是一人每一份吗?”

原本以为要帮儿子说话的爸爸开口了,没想开口就是指责儿子:我不饿,你看你,一下子买这么多干嘛呢?”
妈妈继续呵斥到:怎么?给你多少钱,你就花多少钱是吧?你就不懂节俭吗?”说着,妈妈拿起了两盒饭强行退了回去,回到座位后,妈妈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和孩子说:你快吃。”
可是,此时的孩子早已泪眼婆娑,哪有心思吃饭。

其实孩子的世界没有成人想的那么复杂,他们都是很简单的。高铁上的这个孩子,他的初心就是想和父母一起吃个午餐,而且他还很贴心地买了三份。可是面对孩子的细心,父母却视而不见,眼里看到的却是孩子的铺张浪费。
原本,孩子的细心和体贴是应该得到表扬的,在《你就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就有说到,当孩子最对事情的时候,就是树立孩子优秀品质最佳的时候。
高铁上的这对父母,原本应该在这个时候表演孩子的贴心,并鼓励孩子。而不是说一味地强调节约,这样可能会给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
可以理解高铁上这对父母的想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是一粒米都是要好好珍惜的,但当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的时候,还是刻意的去强调节俭,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从小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事物。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的影响。”
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是,孩子心里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过得非常不好,很凄苦。长大后,孩子难以融入社会,性格会很孤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教育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件非常神圣和严肃的事情。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个小举动,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高铁上的这对父母,在孩子表现出贴心的行为时,应该表扬孩子,称赞孩子真贴心。其实这样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教育自己,告诉自己要贴心。如果这个时候,只是一味地强调节俭,不仅抹杀了孩子的优秀品德,同时也是在抹杀自己的优秀品德。

当然,人无完人,父母也不可能说每次的教育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父母具备反思和复盘的能力了,至少每天入睡前,都仔细想想今天和孩子的一天相处当中,是否有不对的地方。比如,忍不住骂了孩子一顿,比如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行为。
那第二天,就应该及时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谁都会有错的时候,主动和孩子表达自己的错误,这也是在教育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
育儿难题找小巧妈咪,家庭教育从小做起,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小巧妈咪,帮你解决育儿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