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当孩子说出:妈妈,我怕!面对孩子的害怕,父母应该怎么做?

开篇,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1. 小时候你是否有胆怯的时候?是否惧怕过某种事物?

害怕独自一个人在家?

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告诉家长?

不得不一个人走夜路?

害怕鬼、妖怪?

害怕打针?

害怕遭家长殴打……


2. 当你小时候感到胆怯或害怕的时候,是否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是什么样的帮助?周围的成人当初是怎样对待你的?

是的,当时你很害怕,以至于每次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恐惧……

当孩子说出:妈妈,我怕!面对孩子的害怕,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世界总是简单的。

但是这个世界看起来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而是相当的复杂。

所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

简单的人才显得这么宝贵。

而我们的孩子,就是简单的人。

可是我们家长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妈妈,我怕!

到底怎么回答了呢?

​一、看那哥哥多勇敢。

当我们看到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用这种办法来鼓励孩子。

因为我们见不得孩子特别的胆小。

即使是自己非常的胆小,也要孩子表现出来非常胆大。

这个说白了,有很多的因素,但是很大的因素还是因为家长太爱名字了。

发展到极致,就会出现悲剧。

有的人说不会,那我就简单说个故事。

​2008年10月,大连女律师梁素素跳楼自杀,她逝去后,母亲才痛定思痛,说出女儿悲剧的故事希望警示后人。

梁素素就是典型的死在了母亲的面子”上,她的母亲刘女士是一名事业成功的高校教师,刘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必须是出类拔萃的,所以,削尖脑袋把女儿送进重点高中、大学,哪怕女儿的学生生涯没有一天开心,哀求母亲让自己选择另外的道路。

大学毕业的梁素素被母亲安排进了一个专业顶尖的公司,但高节奏的工作让梁素素无法适应,她曾请求母亲让自己选择更合适的公司,但依然被无情拒绝,理由是在这个公司才能找到优秀的对象。


最终,苦闷压抑多年的梁素素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本来是不优秀但快乐的人,却因为母亲的面子。

母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结果,却没有发现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二、乌龟都不敢拿。

还有个妈妈分享的故事,

上周末,我带着睿睿在花鸟市场闲逛,突然被乌龟摊那边传来的声音吸引。

走近一看,一个约莫5、6岁的小男孩正颤抖着把手放在小乌龟的龟壳上,而他的妈妈,则用力拽着他的手臂往前伸,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有什么可怕的,乌龟都不敢摸,真是个胆小鬼!”

小男孩委屈的眼泪快要掉下来,手指边往回缩边小声回应:妈妈,我害怕,我害怕...”

那个妈妈说我看了真有些心疼,不知道从此以后,小乌龟会不会在男孩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在这里,不要说为什么小孩子怕乌龟。

我们大人都有自己怕的东西,可能是动物,可能是其他的东西。

有什么理由嘲笑孩子呢?

是的,本质上是想让孩子勇敢一点,这个没有错。

但是可以换一种方式,你可以和它打个招呼,如果孩子拒绝,

就不能再勉强,到这里就为止了。

人类学家白强尼曾说:孩子最强烈的友谊发生在他们和动物之间。这是因为有些时候,动物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动物,它们更是成为了孩子心中另类的存在。

其实孩子和动物的关系,远远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

是家长把他再次简单化了。

三、厕所里的小魔鬼。

还有妈妈说自己有个朋友,儿子5岁了,依然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每次都闹着要妈妈陪。

朋友认为这样下去不行,男孩子就应该勇敢一点才对,于是总在儿子犹豫着不敢上厕所的时候,一把推他进去,然后锁上门,逼着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

开始几次,孩子硬着头皮自己上了厕所,但后来,却越来越不对劲...儿子去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宁愿尿在裤子里也不愿意去厕所,朋友还在孩子的书包里找到了一副厕所里有怪物的画...

这是多么心疼的画面,这个孩子自己的在厕所的时候,想的有多么的可怕。

可能还会听到妖怪的呼喊声。

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却认为他是最需要成长的时候。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

所有的成长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不积跬步,不到千里。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慢慢放手,毕竟没有一个孩子是一下子会跑的。

其实,孩子天生具有自己的小宇宙,但是需要通过慢慢探索才能绽放。

假如这个时候用太暴力的方式阻断了探索,那就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实深层的原因是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

​四、不同的叶子?

有一个童话,说的是一个老爷爷,

他把所有自己知道的故事都记在了一颗大树的叶子上。

然后孩子们每天从叶子中都读到了不同的童话。

是的,每个童话都是不同,叶子也是不同。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有上述这些行为,主要跟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是很正常的。气质是个体在情绪、运动、注意反应以及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先天差异”,是成人情绪和行为的基石。气质主要受遗传影响,较为稳定。

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有些人就是比较积极,精力充沛、性格随和的他们经常是一群人里最受欢迎的;有些人就是典型的急性子,他们喜欢控制,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暴躁如雷;而有些人性格却比较温和,不爱说话,在很多场景中更倾于默默无闻。

孩子也是如此。在托马斯和查斯的纽约追踪研究中,将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分为容易型气质、困难型气质和迟缓型气质三种,而例子中提到的孩子就属于三大气质类型中的迟缓型。

而大部分的孩子实际上都是属于迟缓型的。

我们说的那种容易型,只是天生知道人类的密码。

​五、孩子实际上比我们想的要优秀。

实际上,当我们觉得孩子的性格是慢热型。

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往往孩子他们自己其实远比我们勇敢。

还有是有探索精神的。

孩子的能力其实可以分解为三大能力:兴趣、能力、观察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小子一天天在长大。

现在已经习惯藐视以前的自己。

总是说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弱小。

周末的时候,我们去公园骑行

在遇到一个非常危险的路段的时候。

他起先提出自己不敢在上面走。

(提出问题)

然后他开始仔细地分析这个路段的坡度变化。

(观察问题)

最后找到了一个任务最合适的方法。

(解决问题)

之后他就想着怎么样找更高难度的。

孩子往往只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可是在中间,家长因为自己根本不了解怎么样操作,

而使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根本没有长大。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孩子会长大,而父母,更需要长大!

总会有人选择放弃。但还有一些人,会选择奋不顾身地爬过山头,然后望见远处那一片海。

然后他们会回首,大声呼喊那些还在爬山或打算放弃的人。快过来,远处那有一片海,好美好美!

”恐惧有时亦如山峰,我想,为人父母者要做的、应该就是那个帮助孩子们面对山峰、认识山峰,然后努力越过山头、找到远方那片海的人吧。

谢谢所有家长们的聆听,期待着我们都能带着孩子们、越过山头,找到远方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