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家孩子10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有那么几天,每到晚上一点左右会醒来,然后哭的撕心裂肺,怎么哄也不睡,扭着身子要往外面去。我和孩子妈妈,大半夜的抱着孩子在小区里溜达,直到宝宝趴在我肩上睡着了,才能回家。
我家宝宝睡觉时经常咿呀咿呀的说梦话,边喊不要,边哭啼。”
是啊,我家的也是,而且激灵着醒后,还哇哇大哭,用尽办法安抚,宝宝仍哭闹不止。”
还有,家里不能有声响,一丁点儿动静或是一点点刺激,孩子都会被惊醒。”
我家的3个月大了,一晚上醒好几次。”
问了很多宝妈、奶爸,反应孩子晚上有啼哭情况的还很多,年龄大多在1周半以内。

4个月前
出生后到4个月之前的婴儿,大脑还没发育,他们无法表达强烈的愿望,也不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过多的反应,情绪表现也极为匮乏,肚子饿了,尿布湿了、冷了、热了、肚子疼了,这些身体上的不适”,是他们哭啼的主要原因,而他们极少会因为心情上的不愉快”而哭泣,除了这些原因以外,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留恋妈妈的胎内环境,这些也可能造成婴儿哭啼。
4个月以后
婴儿的大脑开始急速发育,尤其是掌管情感、欲求的大脑边缘系,最先快速发育,伴随而来的是自我欲求的表现,自我意识开始产生,另一方面抑制边缘系作用的额叶的发育相对迟缓,造成婴儿无法控制情绪,情绪不稳定,在婴儿的发育过程中睡眠周期也不断变化,再加之大脑发育的不平衡会造成婴儿睡眠浅,容易惊醒,无法深度睡眠,这也是哭啼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在出生后4个月的月龄内,婴儿的哭啼都是由身体不适引发的,这个原因比较容易找到,但4个月后随着婴儿大脑的发育,造成哭啼的原因也越复杂,也不太容易查找。
在婴儿成长发生很大变化的4个月之前和4个月以后,也要分别考虑照顾婴儿的方式和婴儿一起生活的方式。

一,大脑边缘过于兴奋
宝宝发泄了自己的不满、不安的情绪,却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回应。虽然这一点,并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或许宝宝早就有了这种想法。
宝宝想做的事情,大人多次明确说不行”,或是大人先发制人,讲明宝宝想做的事情是不可以的。甚至,大人对于宝宝的行为表现出无反应或无表情,对于宝宝而言,都是导致他们无法得到满足的原因,无法得到满足的想法越强烈,大脑边缘系就越兴奋。
另外,恐怖或不安的体验,高兴过头等兴奋体验,这些刺激强烈的体验,都会造成别边缘系的过度兴奋,家长应该注意避免。
想想我家孩子那段时间的经历,就是天热的夏天,宝妈和我担心孩子出去玩会中暑,经常不允许他出去玩,说了太多的不可以”,所以,孩子心心念念的都想去外边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应对办法,最重要的是平日对待孩子的方式
不要说这样不行”,而是要说你应该这样做”,用明确的话语或身体语言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你应该这样做”的表达,也要要注意采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有些话可能大人想表达的不是不可以”,但孩子听起来以为是这个意思,还不会讲话的宝宝能通过大人的表情、声音的强弱,和说话的语速来感知对方是生气还是威吓,比如虽然大人的表情和平时一样,但说话的声音很高,说起话来叽里呱啦,即便大人真的没有生气,但宝宝也会以为大人在对自己发火”。表扬或是认可宝宝时,要看着宝宝的眼睛表达。不看宝宝的眼睛,他们感受不到大人是真心夸赞他们的。多增加一些和宝宝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的互动体验。多和宝宝进行肌肤接触交流,比如抱一抱,蹭蹭脸等。宝宝在6个月到一岁时,额叶尚未发育成熟,这一阶段不要让宝宝过度忍耐,尽可能地让宝宝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尽可能的关注宝宝。注意不要做让宝宝产生恐惧、不安的事情。少做让宝宝过度兴奋的事情。
二,额叶活动迟钝
负责控制不满、不安情绪的额叶,没有发育成熟是原因所在。
额叶缺乏体验、训练是无法发育成熟的,大人是不是有时候一味的让宝宝看电视,看平板、看手机,而缺少和宝宝的会话交流?宝宝是不是睡眠不足?大人是不是和宝宝说话时不看着宝宝的眼睛,只顾盯着手机看?不满8个月的宝宝通过和大人目光的对视,来确认和识别大人的面目。
不论宝宝想做什么,大人都不会高瞻远瞩的让他们自己思考,或是一点儿都不让宝宝忍耐,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
缺乏必要的运动,比如宝宝虽然已经开始长牙,但仍只给宝宝吃柔软的食物,没有让宝宝得到咀嚼食物的锻炼,这些都会抑制额叶的发育。
应对方法,温馨的亲子活动
多和宝宝说话一直保持笑脸相对大人不要过多替宝宝想要启发宝宝,自己认真思考逐步让宝宝学会忍耐,让宝宝一个人待30分钟左右,宝宝自己就能停止哭闹,这也是一种耐性训练,只是事先一定要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上午让宝宝做一些有律动的运动。
三,轻微的身体不适,适用于整个年龄段
如果宝宝有感冒迹象、鼻腔堵塞。宝宝睡觉时会用嘴呼吸,这容易造成宝宝睡眠轻,常被惊醒,另外,还要常查看宝宝穿着衣物是不是触感不舒服,室内温度是不是过高或过低。
如果知道了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消除引起不适的原因,此时若一时找不到原因,也可以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忙。
婴儿3个月以内,没有形成稳定的睡眠生物钟,容易出现夜啼的情况,宝宝的家长不用过分的焦虑,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形成规律的生活节奏,提高了宝宝的睡眠能力,夜啼情况就会改善。
已经有认知的宝宝,安静的环境帮助孩子入睡,睡前不做让宝宝兴奋的活动,让宝宝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睡觉,要减少婴幼儿的夜啼,周围的环境要安静,白天的活动也尽量不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