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孩子的乔治和大孩子的“再见”

大孩子的英语练习册丢了,我、大孩子、小孩子,我们驾车一起去了复印店。在复印店里,我们碰到了另一个班的一位同学的妈妈。

复印店的中间是一张大桌子,一块厚厚的大玻璃盖满了整个桌面,玻璃下歪歪斜斜地压着一些没有裁开的寸照。我跟两个孩子就拿这些照片来做游戏,用计算器把一片寸照盖起来,其他人猜被盖起来的是几张照片,是男生还是女生。

突然,我听到那位妈妈跟我们说再见”,我转过身去,正好看到她在笑着跟我们招手,我也礼貌地回以微笑和再见”。但很明显,她是在跟我和我女儿两个人告别,而且我女儿更像是主角,但我女儿看起来木木然,只是看着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戳了一下她的肩膀,催促道:快跟阿姨说‘再见’!”她机械地把右手抬到胸前摆了摆,脸上一点表情变化都没有。我就纳闷,挺机灵的孩子,这会怎么这反应。

爸爸,你打我干什么?”

我哪里有打你,我是在提醒你!我只是戳了你一下,提醒你跟别人打招呼!”

你就是在打我!你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

留意,孩子最后的这句话是重点,也是我一直以来期望的结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积极非常正面的信号,它意味着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要这样做了,虽然这次是让我站在别人的角度”,但很快她也会这样做。我的任务,就是要做好肯定、鼓励和引导。

我发现写东西真的是大有好处,一些重要的事情,当时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但把它写出来时,就会再深入地思考一次,就能看到更深一层的意义。如果不写,很多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其实,我当时听到孩子这么说时心里是很高兴的,但为人父母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却阻止我把内心的这种正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它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发了言:戳你打你有区别吗?我高高在上还需要选择对待你的方式吗?你才那么一小只!”它的发言是有力,我相信这股力量一定通过我的神经传输到了我的脸上,重组了我的表情,摆捏出了一脸的不屑。但好在它没有传输到大脑,我管住了自己的嘴巴。

我们回到车上,小孩子突然说他的乔治忘在复印店了。

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你自己去拿嘛!”我正要发动车子,随即扭动钥匙,关了电源。

我不想一个人去!”

小萌,你陪弟弟一起去嘛!”

我不想去!”我扭头看了看,大孩子坐在后座上是真的没有要动的意思。

我不想强迫大孩子,便对小孩子说:走吧,爸爸跟你一起去!”

小孩子很开心地下了车,在路上位着我的手问我:爸爸,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烦?”

没有啊!你为什么要这么问呢?”其实我心里真的有点烦。

因为你的小宝宝不想一个人去拿东西,还要你一起去!”

我得承认,小孩子说的是对的,这么点小事,他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而大孩子又不愿意出手帮忙。

爸爸没有觉得烦,爸爸愿意陪你一起去!”

为什么呢?我不相信!”

等下,让我想一下!”我沉默了一会儿,因为没有想到孩子会提出质疑,因为爸爸爱你,你是爸爸的小宝宝,只要你需要,爸爸就会陪着你!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嗯,满意!因为小宝宝一个人去路上会有危险,别人会给他东西吃,跟他说‘这个东西很好吃呀’,他一吃,就被抓走了!”

显然,我的回答并没有消除孩子的疑虑,因为他仍然认为我会烦,否则,他便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了,毕竟,这儿的环境是他非常熟悉的,我们都知道,在这里他不会有这种危险。

孩子的乔治就躺在复印店的大桌子上,孩子很开心地抱起来,我们一起说说笑笑回到了车上。

第二天,在外出的地铁上,我问他,宝贝儿,昨天去拿乔治的时候,爸爸说自己不烦,你不相信,是不是因为爸爸一开始没有陪你去而是叫姐姐陪你去,爸爸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所以你才不相信?”

孩子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停了一下,他说:你刚开始说让姐姐陪我去的时候我很开心,但姐姐说她不想陪我去的时候我就不开心了!”

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你可以欺哄一个骗子,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他们远比我想像的善于观察,他们的情感世界的丰富程度也并不亚于我们成人。当他们真正被爱、被接纳的时候,其实他们自己心里都明白。他们很清楚自己有没有价值,重要不重要。他们还能感觉到我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是出于义务的,还是心不在焉的。

我和小孩子一路奔跑,冲向我们的车子,就为了看谁先到达。

路上车很少,我并不需要花很多心思去观察路况,我觉得是时候向大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了。

宝贝儿,你刚才说的‘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觉得很好!”

对嘛,本来就是这样,你觉得没什么,但我们小孩子就会觉得很疼!本来那个阿姨就是我跟她说了‘再见’她才跟我说‘再见’的!”

噢?是你先说的‘再见’?”

对啊!”

那可能是你太小声了,我没听到,我还以为是她先说的!”

大孩子的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准备这篇文章写完之后再跟她谈一下这件事,对她再次表示一下我对她的这个改变的肯定和支持。整个事情是我误会了她,如果我一再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而不愿意倾听她的声音,或许我永远不会有机会知道是她先说了声再见”!

小孩子的乔治和大孩子的再见”

附:

家庭教育的基石: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无限价值的。

家庭教育的信条(爸爸的视角):

我的生命是独立的;

我尊重自己生命的独立性;

我保护自己生命的独立性;

我愿以真诚的态度认可他人生命的独立性以及该独立性之于其生命所蕴含的重大意义。

家庭教育的目标:

培养一个独立的人。

6A亲子教育理念:

以接纳、赞赏、关爱、时间所打造的真正的爱为基础,通过责任和权威对孩子施以真正的管教。

故事人物的家庭:

爸爸:江河,生于1983年,从事家庭教育工作。

妈妈:何梦琳,生于1982年,服装设计师。

姐姐:江小萌,生于2009年,五年级的小学生。

弟弟:江山,生于2013年。

写作背景:

从爸爸江河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日记式的对家庭生活的记述,来展示爸爸江河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实践自己所秉持的家庭教育信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