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什么时候睡懒觉成了小孩子口中的奢望 想对睡懒觉的小朋友说什么

今天下班身旁经过一对母子,不经意间他们得对话让我很惊讶,小孩五六岁的样子,语气还很稚嫩,妈妈:明天周末,没有课程,补习班,培训班都没有,上午我可以睡个懒觉了。听起来很开心,妈妈接过他得话,那你想去哪里玩啊?,妈妈,我不想出去玩,我就想睡个懒觉,自然醒的那种,他妈笑答,你就知道睡懒觉。

什么时候睡懒觉成了小孩子口中的奢望

我们渐行渐远,后面的话我也就不知道他们谈论什么了,但这几句对话让我深思起来,睡懒觉不是小孩子的天性吗,他们有权利享受这一待遇啊!什么时候睡懒觉也成了他们的奢望。

想对睡懒觉的小朋友说什么

像我们上班族,很自然的享受不了,也就罢了,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等等这些主观因素推着我们向前,没有任何喘气的机会,哪怕好不容易熬个周末也会被加班代替,没人理解你的累。这也情有可原。

可是小孩子何故呢?

辅导班

但当我上网查看他们的日程表才发现,他们一天的学习量可不比我少。

一周七天,最满的有六天半都在学习,最少得每天放学以后还要学习其他的课程,一圈看下来,可不就是成了睡懒觉也奢侈的地步吗?为此特地询问了几个宝妈和自己开辅导班的朋友,认为普遍父母都会存在的一些观点。

伤仲永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仿佛是所有中国父母的焦虑。所以产生了很多这样的兴趣班,更有甚者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恨不得我刚说完,你就必须会,不然就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

大半的的父母会认为别人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就不能落后,不然小时候差距拉开了,长大的那还得了,所以,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她们觉得有用的,

伤仲永

好的统统报,美其名曰,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各个方面都培养一下,以后长大了自己慢慢选。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可事实真的这样吗?

辅导班

都试一下

据开兴趣班的朋友介绍,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忙于工作,没时间管教陪伴孩子就索性报很多兴趣班,反正也没时间陪他,就往兴趣班一扔,反正也是真金白银啊,付出了那么多,看起来像中国好父母一样。

还有一些是因为懒得管教孩子,平时也和孩子交流少,尤其上了小学以后,要辅导作业,与其把自己气的吐血,还不送到往辅导班,省事又省心,在别人眼中还是好父母,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听了不自觉的感觉培训班的钱真好赚啊!

伤仲永

可是真的需要给孩子安排那么多吗?你疲劳奔命不说,孩子真的可以接受那么多吗?像舞蹈这样需要基本功的还可以理解,那剪纸精品班,橡皮泥精品班这样的呢?不觉得他们可以归为一门课吗?(手工制作班)真是有的不太理解。

睡懒觉

期望过高,超负荷

有研究表明,让孩子过早的认识汉子可以提高与同龄人的差距,但在二年级时就会水平相当了,还有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个神童。可一旦家长期望超出孩子的负荷,那么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气的半死,还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不够自信,不但对他以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自闭

伤仲永

有一个词语,叫思维黑洞。大概意思就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固有的思维认知,然后他就会非常关注那些能够证明这个认知点的人或事,最终这些被筛选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认知是无比正确”的!

辅导班

所以我们不能跟风的去给孩子包各种兴趣班,而是带他慢慢的去常识性的发掘他的兴趣,然后再下结论,报什么最适合他。

阶段很重要,从小抓起

还有父母认为阶段教育很重要,会关注那些小小年纪便在语言绘画体育乐器之类颇有建树的例子,进而把这些成功归位课外辅导班的功劳;加上现在辅导班的导师们随便说几句你们小孩真有天赋,相比前一节课,进步很明显,之类的话,更让家长觉得这钱花的值,但至于性价比和到底给孩子带来 了多少 艺术方面的提升,想必互相也清楚

而那些希望孩子在这个阶段快乐成长的家长,

睡懒觉

会更关注那些一路快乐至上但是人生也精彩顺利的案例,这些例子证明了野生的性格会让人更为真实,从而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正确判断。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其实在这件事情中只考虑了我们作为家长这一个维度,以及我们希望这个孩子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考虑另外一个变量,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到底会怎么想!

社会

本来社会资源就是那么多,所谓报辅导班就是为了让自家孩子多占有点资源。

如果所有家长都这么想且付诸实践,结果就是,资源分配情况跟所有人都没报辅导班的结果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就是,钱给辅导班挣去了。

伤仲永

社会发展太快,使我们都太过浮躁,除了对物质上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其他的都是以快为主,好像不快就更不上节奏一样,但我们在快的同时,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下素质,涵养,思维逻辑这些在社会上最有用的东西吗?

要知道好的思维逻辑可比高智商的书呆子强多了,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者,需要打破常规的能者,不是上了很多兴趣班,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伤仲永

伤仲永

。个人认为教育应该是个体制化”的东西,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课外班也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如果父母只期待让孩子比别人会的多,学的好,那么很有可能这些东西就变成了负担,变成了家庭中的戟石去折磨两代人;反过来,如果通过这些课外班,我们慢慢的引导孩子接触了更多的领域,同时又能发现他的优势和擅长,那么课外班就成为了孩子学会专注、社交、竞争的工具。

社会

最后,我个人不太赞同别人说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希望他有自我思考的思维模式,让他自己清楚知道自己以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生可以自己掌握,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就可以了,

睡懒觉

因为我始终觉得不管是谁来到这世间,都是为自己而活的,并不是为父母或爱人,或者这个社会活着,只有我们可以明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别人,并且热爱他人。

辅导班

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就是有点想不通,所以发表一下观点,不喜勿喷啊,谢谢!#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