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闺蜜最近跟我吐槽,带孩子真是太难了。
她女儿今年4岁,长得甜,性格又乖巧,看上去就是那类来报恩”的孩子。于是我问她怎么了,闺蜜回答:
你还记得吗?我女儿有个特别喜欢的娃娃,每次出门都要带着的。前段时间让我不小心弄掉了一只手臂,哭了半天,花了好大心思才给她粘上。上次因为这个娃娃又爆发了不愉快,我有些生气,开玩笑说要把这个娃娃送给别的小朋友,然后她就一整天都没有跟我说话,好像那个娃娃比妈妈还重要似的。
听着闺蜜有些吃醋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我笑起来,告诉她这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存在这样一种恋物情结。可能是一个毛绒玩具、一条毯子、一个娃娃,也可能是身边任何一样不起眼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恋物情结,父母也不必感到奇怪,这恰恰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象征,别强硬阻止。孩子喜欢的这些小物件,就是他安全感的拐杖”,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上,把孩子们寄托依恋情结的物品称作过渡客体,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爱之物。
01关于过渡客体
这是代表孩子成长的一个符号,说明孩子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母亲而存在的婴儿了,在他内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稳定、具象的母爱。
对他而言,过渡客体与母亲的存在同样重要。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母亲的幼稚化象征,或是孩子自己精神内部想象力的符号。
他可以通过操纵过渡客体,来慢慢认知和适应这个世界。
他是孩子的第一个非我所有物,并且不是母亲给予的,而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因而是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就像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被分离焦虑所困扰,但如果他拥有一个过渡客体,就能以此替代妈妈,进而为自己寻求到安全感。
这并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现象,当宝宝还在子宫里的时候,过渡客体就是自己的手指,通过吮吸来获得温暖和依赖感。到18个月到2岁的时间里,这种现象的发生更为普遍。
当然,宝宝的过渡客体不仅仅是玩具、毯子等实物,也可能是内置的。比如必须摸着妈妈的耳垂或一缕头发才能睡着,这也是过渡客体的一种存在形式。
总的来说,过渡客体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只要拥有这些小物件,也感觉自己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这是种自我安慰。
02过渡客体对孩子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1)宝宝人生中寻找到的第一个伴侣
对宝宝而言,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第一个伴侣。
通常情况下,孩子们还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它起一个昵称,同时赋予其自己的情感依托,顺利度过人生中的第一个阶段。
就像躺在婴儿床中,他会中意要床单的某一个角,或侧过头看旁边的某一个玩具。有了这些东西,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孤单,从而可以渐渐发展出独立精神。
2)亲密关系联结的纽带
过渡客体实际上就是宝宝与母亲间的一个过渡的灰色空间,充当着孩子和母亲之间亲密关系联结的纽带。
它能见证孩子与母亲间发生联系的所有记忆,因而能在宝宝经历分离时,具备难以置信的安抚能力,只要触摸或闻到过渡客体,孩子就能平静下来。
3)赋予孩子掌控感
相对妈妈这类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而言,孩子对过渡客体具备更强的掌握权,他可以随心情让过渡客体坐着、躺着,或出现在一个任意的地方。
这是孩子权利表达的一种基础,也是掌控感的催生条件。
03父母应当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过渡客体?
通常情况下,过渡客体从孩子8个月大左右时出现,一直到6岁时孩子就会主动放弃。
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学校这个更大的集体,把关注全都转移到了更多的人身上。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孩子过渡客体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到10岁左右。
那什么情况下,父母才应该对孩子的过渡客体产生警惕呢?孩子会给父母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比如当他只能接受过渡客体,而排斥其他所有事物或关系时,就说明他的这种依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现实中的社交。家长就要寻找症结在哪里,而后试着帮孩子填补内心的不安全感。
总的来说,孩子寻找自己的过渡客体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他们已经能接受自己与父母暂时分离了,并会主动通过过渡客体来稳定和放松自己的情绪。
家长无需做出太过强烈的反应,也无需过度干预,只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慢慢就能让他逐渐减少对过渡客体的依恋。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参与到孩子与过渡客体的相处中来。
比如闺蜜女儿想带娃娃出门,就可以这么说:你看,娃娃已经做好出门的准备了,你准备好了吗?”、待会我们出门的时候,你一定要多加留心过往的建筑,回家再给娃娃好好讲一讲,可以吗?”这是促进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当然,过渡客体并不是永恒的,父母也要适当引导,让孩子逐渐渡过这种恋物期。
04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恋物期?
1)寻找替代活动,逐渐转移注意力
在学校里,孩子们会发现很多小朋友,并以此作为过渡对象,逐渐放弃过渡客体。
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存在困难,家长可以尽量鼓励他多出门,多接触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增强社交能力。
又或者孩子喜欢娃娃,父母就可以多给他买几个类似的放在一起,让他逐渐从对单一物品的依赖转移到多个物品。
2)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孩子之所以会存在对过渡客体的依赖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内心缺乏安全感。
很多父母虽然身体在家里陪着孩子,但内心仍然在想自己的事情。比如在陪孩子时,仍然看自己的电视或刷自己的手机。
这种情况下,孩子对爱的需求可能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其实,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只要父母能真正放下手中的活计,静下心来陪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或玩10分钟,起到的效果会比心不在焉的几小时更好。
并且,要记得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问问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只有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养育这件事才会变得更简单。
3)设立规则
如果孩子对于过渡客体的依赖性实在太强,也可以通过设立规则的方式,帮他巧妙地从中脱离出来。
比如规定孩子只能在家和娃娃玩几个小时,而后就必须收起来,出门时也不能带着。
只有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一段时间,才能渐渐让孩子接受事实,摆脱依赖。
当然,如果孩子只是正常的依恋,就没有必要用到这一招,前面提到的两招就已经够用了。
总的来说,过渡客体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凡,但家长也不要忘了,自己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人。
时不时给孩子一个拥抱,更会让他觉得自己被爱着,从而变得安全感满满。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