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对不诚实的处理:一千克的预防胜过一吨的惩罚

一位母亲和爱人都是大学教师,女儿苗苗知书达理,品性纯良,但有一个问题却让妈妈头痛不已。苗苗现在上初中了,却总是说谎。这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妈妈问她考得怎么样,她说还行吧,后来成绩出来了,她告诉妈妈考了全班第10名,听到这个消息后妈妈爸爸都很开心,因为他之前一直在20名左右徘徊。可是后来妈妈见到她的班主任才知道,原来她只考了全班第40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考得差。

以前孩子说谎还有些不自在,现在经常编谎话骗家长,居然说的像真的,跟没事儿人似的,妈妈没法理解,那么用心的教育孩子,孩子怎么学会了撒谎呢?

说谎是孩子某个年龄段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反应,也是智力发育过程中易偏出正常轨迹的时刻,因为孩子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的认识尚且不全面,不深刻,也不完善,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妈妈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和引导,将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上的偏差。

妈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说谎呢?首先要知道孩子撒谎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根治问题。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首先是模仿大人,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谎言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的被孩子耳闻目睹;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掩饰的话,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反省。

孩子的谎言大多是被压力”激发出来的,这个压力就是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过于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的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惩罚,达到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像上文中提到的,苗苗她考试没考好,其实内心已经很痛苦了,有很大的压力,不知道如何向父母交代,而恰恰此时母亲询问她的考试情况,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她只好编谎话来骗人,尽管她也知道过不了多久,妈妈就会从老师那里知道自己的真实成绩,但是她宁可撒谎,也不愿意告诉妈妈自己的真实成绩。

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没有将妈妈当成不幸的分担者,孩子这样做肯定是出于经验,相信在以往的生活中,一定是孩子一做错事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于是孩子为了逃避一时的批评而选择撒谎。

当妈妈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即教训孩子。此时,不妨冷静的坐下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说谎,是因为自己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还是因为在以往的生活中,每次孩子犯错误都会遭到严厉的批评,亦或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凡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对待谎言预防比惩罚更有效。因为惩罚也许会加剧孩子的压力,让他以后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防御可能遭受的惩罚,而把谎言扼杀在摇篮中则是从根源上防治了谎言的产生。

妈妈应该如何预防孩子的谎言呢?一方面妈妈不应该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情弄大;另一方面说话,不要拐弯,要说真话,当妈妈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不应该问:"你把书还到图书馆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上?"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的图书馆借书已经过期了。"简言之,妈妈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撒谎时,妈妈不应该充满说教,严厉过头,而是要就事论事,通情达理,要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妈妈说谎。妈妈防止孩子撒谎的另一个方法是避免问为什么”,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指责的回忆。

另外,妈妈若希望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

生活中,很多妈妈习惯把孩子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是很少有人会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孩子的品行习惯依赖于妈妈的教育方式,所以每一位妈妈在思考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来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