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A:看你天天为孩子忙忙叨叨的,你真是个鸡娃妈!”
宝妈B:啥叫鸡娃妈?我孩子不属鸡!”
宝妈A:鸡娃妈你都不知道?OUT了!”
小区里两位宝妈的对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多宝妈纷纷表示求科普。
所谓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与之相对的是佛系妈妈”, 当妈两年以上或至少有两个娃,各种养娃路上的糟心事都遇到过,并逐渐修炼成:有也行,没有也罢,不争不抢,爱咋咋地”的冷静、淡定、平和的心态,不管遭遇到何种突发状况,都可以淡然处之。
在了解了这两个概念之后,宝妈们惊呼简直太贴切了,孩子未来之路,和父母的教养有很大关系,那么到底采取哪种教养方式更合适呢?
今年初被一部韩国电视剧所吸引,叫《天空之城》。剧中用了极其夸张的方式,来重现了鸡娃妈”对孩子的教育之路。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妈妈们把育儿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自己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获取报酬”(由老公发放),全部都取决于孩子的成绩如何。
孩子成绩好,妈妈跻身宝妈群金字塔的最上方,老公会奖励豪华游艇,让其他人羡慕万分。
而那些还在教育鄙视链下游的妈妈,则要拼尽一切往上爬,只有第一才有意义,其他都是浮云。
为了得到名师的指点,宝妈们不计一切代价拉拢和奉承;刚刚听说隔壁邻居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赶紧众筹给这位宝妈办Party,表面恭贺,实则是在想办法套出来她家孩子成功的秘籍;为了节省时间,规定孩子吃饭只能有半个小时……
起初看着觉得很滑稽,很荒唐,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这说的是自己,莫名的心酸。在我们的身边,至少我接触的圈子,大部分人都是鸡娃妈,她们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了帮助孩子站上人生的顶峰,牺牲自我,不遗余力地去为娃奋斗。
但是结果呢?往往并不理想!你在拼娃,孩子却在拼妈”,他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只是为了完成妈妈的规定。
有时候你在鄙视”孩子,动辄对孩子进行打击和逼迫,其实孩子也在鄙视你,他觉得你过于功利,冷漠无情,将他们的成功当成了可炫耀的资本和翻盘的机会,亲子关系降至冰点。
可是天地良心啊,鸡娃妈哪个是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孩子吗?没办法,孩子就是不领情,他们强烈反对,或者默默抵制,严重的还出现了厌学、跳楼轻生、心情抑郁的。鸡血,宝妈错了吗?
佛系妈妈带娃,未必不能成功▼案例:
高丽(化名)是一位全职宝妈,将孩子从出生带到了小学一年级。如今女儿已经进入了小学二年级,对学校环境也较为适应了,宝妈觉得自己可以出去工作了。几年的带娃时间,高丽有些荒废了,经过仔细比对和选择,她决定先考取个教师资格证。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说到做到,高丽每天晚上打开台灯,和女儿坐到了一张桌子上,她不再催促孩子写作业,而是自顾自地学习。让宝妈没想到的是,从她学习的那天起,女儿也自动调成了静音模式”,她按时写作业,看到妈妈还在学习,就自觉地预习功课。有时候作业写完了就看看课外书。
开学将近一个月,女儿的学习再也没操心过,而且弱势科目的成绩在稳步提升,这个变化是父母此前没想到的,算是意外收获”。
以往宝妈总是在女儿跟前唠叨,都几点了还不写作业?不写作业就去看动画片?”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你这样懒下去可怎么行呢?”
在这样说孩子的时候,她得到的是负面评价,还没等做事呢就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父母难搞,孩子也不乐意。
▼对比
佛系带娃,并不是完全不管孩子,而是不刻意地去指挥孩子,父母先成为怎样的人,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更重要。
这里面还包括很多佛系的做法,比如不盲目攀比,减少焦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对过程进行表扬,控制不了的结果不去争辩和气恼。
说着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更多的时候需要宝妈放下焦虑的心态,在衣食住行上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其实也是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
场景1:烘焙
鸡娃妈:我一定要做出美味又好看的蛋糕,让孩子满意,让大家夸赞。
佛系妈:失败了没什么,样子丑一点,又不是不能吃。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场景2:孩子作业没完成
鸡娃妈:催促、控制、责骂、生气、愤怒、血压上升……
佛系妈:适时提醒,后果自己承担,吃过一次亏就知道咋回事了。
场景3:孩子需要做手工作业
鸡娃妈:吃完饭和孩子爸爸一起研究,各种学教程和改良,一定要给孩子做出最好的!
佛系妈:让娃自己折腾去呗,正好可以缓解下学习的劳累,爱做啥样是啥样,能动手就不错。
不是佛系也非打鸡血,和娃合作才能共赢什么样的妈妈才更受欢迎,教育效果更好呢?超脱佛系妈妈和鸡娃妈妈,懂得和娃合作才能共赢,才是一个能找准自己以及孩子定位的妈妈。
1、 父母是怎样的很重要
在《天空之城》中,想要获得名师给孩子的指点,家长首先要过关,这位名师提出来的首个问题就直击家庭的灵魂:你是全职宝妈吗?
如果不是,不好意思,你不是个合格的家长,都无法为孩子奉献所有的父母,怎么配得到我的点拨?
电视剧将父母的焦虑放大了无数倍,却也指明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当然我们不主张像剧中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
原创插画,转载请授权
如果父母没有做出很好的示范和努力,而是一味要求孩子考名校,有特长,能争气,那就是痴人说梦。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2、 给娃提供条件,但不控制
如果孩子不知道对哪个领域感兴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给他报几个兴趣班,让他自己去发掘和选择。
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引导,给孩子去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个条件无论对家庭还是孩子而言都是触手可及的,踮踮脚就能够到,却可以给孩子无限的希望。
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必备的条件,这是义务,但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总是以自我意志去要求他做什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你可以期待孩子成功,前提是先问问他是否也有同样的期待。强扭的瓜不甜,道理都知道,执行就走样。
3、 圈养有原则,放养给自由
佛系还是鸡娃,其实可以换用两个名词来替代,那就是放养还是圈养。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绝对的放养,也没有绝对的圈养,而是在二者之间掌握平衡。
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文明礼貌,这是属于圈养范围的,孩子必须遵守和学习。
对于兴趣爱好,或者孩子爱运动还是爱宅着,这并不是原则性问题,家长可以提意见,但更多的是看孩子本身如何。当你能尝试将归属于孩子的还给他”,父母也将找回曾经的自己,两生欢喜,相互促进,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