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知原机构教育板块的一名老师,今天我们要聊的内容是关于孩子好奇心的问题。好奇心多重要不用我说,想必大家能意识到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敏锐的认知能力,但是各位家长知道吗?孩子的各种学习能力,实际上是需要一个内在驱动力的,没有这个去鞭策孩子去做、去想,那一切都是无用功,只有让孩子真切的去尝试了,他们才能领悟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答案的乐趣。这个内在驱动力,就是好奇心的驱使。
跟大家说说发生在我家的故事,我的女儿丫丫今年刚上幼儿园,他们幼儿园开设了几个特长班,下午上完课后可以去上,一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边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接,孩子们都觉得挺有意思的,丫丫也要求我们给她报名,于是我们根据她的爱好,给她报了个绘画班。
有一天她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画一幅森林里的小兔子,说第二天上交后,评选出最优秀的一幅奖励一份神秘大礼。丫丫回家后就超级认真的开始作画,连晚饭就随便扒拉了几口然后就继续去创作她的作品去了,临睡前,她终于弄好了,十分满意的拿给我看,我能感受到她的用心,蓝蓝的天空,葱郁的树木,可爱的小兔子,还有粉色小溪流。

但是第二天放学后,她却哭丧着个脸回到家,我问她怎么了,她支支吾吾地说自己的画落选了,原因是她把溪流画成了粉色,老师说这样不对,不应该这样画,她问为什么?老师却没有给她任何解释,所以她回家来心情才这么沮丧。
后来我把丫丫带到厨房,放了一碗水在她面前,问她这是什么颜色,她说是白色,我又换了一个绿色的碗,这下水又变成了绿色,丫丫好奇地问:"妈妈,所以水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我笑着告诉她:"你没发现吗?其实水是没有颜色的,她是透明的,所以你不用觉得作品落选了就很难过,妈妈觉得你画粉色的溪流真的挺好看的,而且整个画面的色彩搭配的都很鲜艳,妈妈看出来你是很用心画了。"听了我的鼓励和解释后,丫丫开心的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
我的内心很欣慰,我觉得我在我女儿对一个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没有选择敷衍搪塞她,而是跟她摆事实,讲道理,让它明白究竟是怎么个一回事,继续保持她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别的天赋,我只不过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完全是因为小时候对天空中星星的好奇。"
孩子像个小天使降临到我们每个家庭中,他们像个十万个为什么,对所有的一切都觉得是好奇的、新鲜的。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大人们发问:"为什么冬天要下雪?蚂蚁会说话吗?还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蜜蜂会不会也有心跳?"
这些问题真的是稀奇古怪,有时候我们大人并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很全面的回答,会选择随意敷衍一下,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的这些好奇心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对新事物灵敏的关注
当我们大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只不过大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后来慢慢害怕提出自己的疑问,导致自己的好奇心渐渐消失了。
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每天不停的提出疑问是他们探究这个世界的方式,紧接着在一步步探索中找到答案,会让她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知识面得到了扩充,眼界也会变得更高。

2. 渴望得到回答
小孩子总喜欢围着大人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大人还必须回答他,不然就觉得自己被冷落了,很委屈很受挫的样子,这时候大人们一定要注意起来,在他们小的时候,正是帮他们建立好奇心和探索意识的好机会,这些会在他们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品质和性格。
我曾经在路上看过这样一幕,妈妈牵着孩子在散步,突然孩子在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在慢吞吞的赶路,于是趁着妈妈不注意赶紧把那只蜗牛抓了过来。
孩子笑嘻嘻的问:"妈妈你快看,为什么蜗牛没有脚还能走路呢?为什么他总是这么慢?"妈妈见状却生气了,要他赶紧给扔掉,原因是她觉得蜗牛太脏了,不想让孩子的手去触碰到,孩子被妈妈突如其来的脾气给吓到了,一动不动的,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刚刚提出的问题还没有被回答。
看完这一幕,我很为这个孩子惋惜,妈妈这个小小的举动已经在不经意间将孩子的好奇心打消了,他们内心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父母不喜欢,以后会减少这样问题出现。
我们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优异,思维活跃,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也没有要求孩子必须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比较牛的人物,但如果父母没有不维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恐怕连前者的小小愿望都未必能实现了!

1.接纳孩子问的一切他好奇的问题
面对孩子的提问,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些问题都很无厘头,所以随便说几句话敷衍了事,有些家长也许在忙碌的时候,孩子过来打扰一下,他们就会显得格外的不耐烦。
"你现在还小,这些问题等你长大了就明白啦!""我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里想的什么?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你只需要把你的学习学好,剩下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我想这些话在生活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吧,我们的爸妈总是喜欢用这样的话语来搪塞我们,让我们"闭嘴",也许这些话在家长看来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但孩子可是真的会把它们当回事,一些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此觉得父母伤害到他们的内心,暗自决定跟父母"疏远",这也是非常不利于亲子间健康关系的发展的。
在这里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够多一点耐心,即便是一些你觉得无聊的、没必要的、幼稚的问题,也请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立场去思考,不厌其烦的为孩子解答,碰到有些自己也解决不了、回答不了的问题,可以在事后翻阅资料找到正确答案再告诉孩子。
这样有规则的行事行为,也会让你的孩子从中受益,让他们懂得不管做什么,态度都要端正。

2.学会用鼓励的方法
没有谁能说自己不需要鼓励,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个人来鼓励你,告诉你你很棒,只需要再换条思路去思考,再完善一下解决办法,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明朗起来,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很温暖很有信心去面对,所以说鼓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在日常中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哦,鼓励孩子勇敢说出来自己心中的疑问,勇敢的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她们在具体的情景下通过自我探索和发掘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话,用自己的方式他们会记住更清楚。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个投稿,说的是一位孩子看着妈妈整天在厨房里忙东忙西,但是妈妈每次又总是把厨房门紧闭,孩子很好奇,就常常问妈妈到底在里面忙些什么东西。
有次孩子趁着妈妈在午休,悄咪咪的去了厨房,看见了一些蔬菜之类的,于是他自己凭着想象,模仿起妈妈每天在厨房里干的事。
小孩子的好奇心来的就是这么突然,一点小事都能引发他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后来妈妈午休醒来没看见孩子,可把她急坏了,在家里到处找,终于在厨房把孩子找到了,打开门的时候她都吓到了,孩子正准备拿刀去"做菜",妈妈赶紧前去制止,才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后来妈妈觉得只有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好奇,才会让孩子"放手"去做其他的事。
于是,妈妈领着孩子走进了厨房,让他一个个去认识食材的名字,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怎么种出来,又是怎么经过妈妈的手变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还教他切菜,当然这是保证他安全的情况下为他创造的满足好奇心的环境,因为如果你不去做,他们会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也许就是破坏性的,家长如果不想看见这样的结果还不如为他们提供场所和方法。
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心里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们天生都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兴趣。

3.从兴趣出发
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得让他对探索问题的这个本身就很感兴趣,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和乐趣继续下去,至于这件事物的结果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了。
比如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你虽然可以马上给到他正确答案,让他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我们不妨采用更明智的做法,换种说法告诉他,新颖又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最后让他因为自己想要知道这件事的答案,而去查阅相关资料找到解决他心中疑惑的办法。
问题的好坏不重要,当那个问题越难,你就要意识到锻炼孩子好奇心的机会来了,两个人一起去查资料解决,会是一个很好培养孩子好奇心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活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在改变着,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你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真的是太浅薄了,所以必须做出改变,这就让我们对好奇心产生了敬畏。
因为有了好奇心,人们才有想要探索未知领域的神奇,在这里希望各位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这是他们创新的源泉,是为解锁更多领域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