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补气益血的药
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剂:补气)
[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组成:人参(30克) 白术(30克) 白茯苓(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药(30克) 熟地黄(30克) 炙甘草 (30克)
简介: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类别:补益类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补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
.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补血关键在于补铁,人体缺铁了会头晕,脸色苍白或萎黄,贫血首先要明白不是血管里面的血液少了,是血液里面的铁与血红蛋白含量不够,也就是铁含量没有达到标准值,这种现象称为贫血,一般贫血都是缺铁性贫血,这个好治疗,因为铁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所以就需要补铁。
缺铁性贫血可以服用补血铁剂来改善治理,一般服用铁剂-铁之缘片一个月这样提升血红蛋白量,需要坚持服用两个月左右人体血红蛋白达到恢复正常的上限为佳。其他食品,可以吃猪肝、瘦肉、红枣,黑木耳,枸杞子,茄子等等,品种不需要太复杂,就是要持之以恒。
.
.
请问中药补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等,补血饮食有炒猪肝,猪肝红枣羹,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汁薏苡仁粥,黑木耳红枣饮料等.可适当选用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你好,常见补气的中草药:
1、人参。它是最名贵的补气食物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能大补元气,安神保健。它有补益强身的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气短虚脱、神经衰弱等症状。
2、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补血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等功效,久服能益寿延年。
3、黄芪。它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黄芪性微温,味甘,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等气虚之症。
4、西洋参。它味甘,微苦,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哮喘、咯血等症状。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药用其根,是贵重的清补保健药材。
5、党参。它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语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
6、白术。它是菊根多年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是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其性温,味甘、苦,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7、甘草。豆科多年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可制成药品,其性平,味甘,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心悸,中毒等症状。
气血不足吃什么中成药 6种补气血的中成药
气血不足怎么办?中医说,一个人的气血是否充足,可以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如出现晚上睡觉腿发麻、发痛、膝盖痛、睡到半夜就痛醒等症状,那么,气血不足怎么办呢?建议试试中药,常服用红枣、莲子、山药、核桃、当归、党参、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材。还有每天饮用菇樰荷茶可以补充气血,调理体质。
(一)补气血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1.补气血的中药一、八珍。
八珍汤有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因此得名“八珍”。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1芎、芍药、地黄养血,其补血与补气是同步进行的。
2.补气血的中药二、当归。
所用药材更简单,只有当归和黄芪两味,补气血的效果相当好。
3.补气血的中药三、四味。
这款汤的主料是羊肉。何为四味呢?“四味”指的是四味药材,即当归头、白芍、熟地黄和黄芪。该汤补气之功来行血、补气补血的功效、既能养身,又能治病。
4.补气血的中药四、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补气血的中药五、人参。
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5.气血的中药六、黄芪。
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有那些中药是补血的???
常用的补血药有。
①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含有也叶酸,烟酸,维生素Dl2、E等成分,有抗贫血,改善血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肝糖元减少,根据对长寿皇帝乾隆医方的分析,发现在他的保健方中当归用的最多。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辛,功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体弱,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痹痛,痛疽疮疡、血滞疼痛、以及血虚肠燥便秘。
用量:5一15克,若补血用当归身 怯瘀活血用当归尾;经酒制后可加强活血作用。
但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②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含有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强心和降血糖的作用,以体大、质重、切断面油润乌黑,味甜者为佳。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功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月经不调,耳聋,目昏等症。
若水煎,每剂用量9—24克,水煎内服。若酒浸,浸于米酒或白酒中,20日后可服用,每次卜3汤匙,1口2次。
平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以及胸脘胀满,舌苔厚腻之疾湿盛者忌用,又忌与萝卜、葱白、薤白同食。
③阿胶
阿胶为驴皮经过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为补血滋阴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养血滋阴,补肺润燥,强健筋骨,添精固肾,抗衰延年,内含胶质、钙、硫等,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形成,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有助血清中钙的存留,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能用于抗刨伤性休克。
中医认为,其性乎,味甘,功能补血和血,滋阴润肺,可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腰痿无力等症。
用量:6-15克;但不能直接入煎,须单独加水蒸化,再人汤液中服,称烊化服。但本品性质滋腻,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用。
④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内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卵磷脂,淀粉,粗纤维等;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卵磷脂有强壮神经作用,有缓泻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悦颜色,增气力,并能抗衰延年,令人有子,主要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腰膝软弱,肢体麻木,筋骨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等。
用量:每剂卜15克,脾虚泻泄及痰湿患者忌用。
⑤白芍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含挥发油,苯甲酸,鞣质,芍药甙,芍药醇,芍药碱等;能降低实验动物的肠、胃、子宫的平滑肌张力;芍药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酸,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适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经行腹痛,自汗,盗汁,肝气不和的胁痛腹痛,手足均挛疼痛,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痛等。
用量:5—10克,反藜芦。
⑥枸杞子
枸杞子加茄科灌木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含有甜菜碱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甜菜碱能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使肝细胞新生,可防止肝硬化;还可解除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害作用,能保护肝脏;此外,枸杞还有明显的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阴补血,益精明目,适用于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糖尿病等。
用量6—15克,可蒸食,浸酒,熬膏或煮食,但本品质润而滑,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⑦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和香花崖豆藤的藤茎,内含无羁萜及其醇类,此外含蒲公英赛酮、菜油固醇、豆固醇及谷固醇;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还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苦、微甘,功能补血行血,舒筋活筋,适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或用于血虚、血瘀、手足麻木、关节酸痛、风湿痹痛等。
用量:6-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具有补肝养血、益气健脾,益气温阳,填精生髓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肝养血、益气健脾——逍遥丸。
益气温阳,填精生髓——右归丸+河车大造丸。
网友说的“五子衍宗丸”,均是草药,不具填精生髓作用
哪些中药有补肾生精的功效?
何首乌何首乌,又名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可养血滋阴。《何首乌传》记载:首乌“主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 黑发 ,延年,妇人恶血萎黄,产後诸疾,赤白带下,毒气入腹,久痢不止。” 首乌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治血虚萎黄。 枸杞枸杞别名茍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等,味甘,性平,有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是名贵的药材和滋补品,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其补肾生精的功效对调理男性不育有所助益,适用於多种原因引起的男性不育,尤其是肾精亏损、气血两虚的无精子、少精子、死精子过多、免疫性不育、畸形精子过多、精子动力异常等。 南朝梁时著名的医药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谓之有补益精气,强盛阴道之功效。 熟地黄熟地黄又名熟地,味甘,性温,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滋肾益阴,适用於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记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其又有云:“主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人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人所补之处”。 可见,熟地有生精血之效,适合调理因少精、无精、死精等过多引起的男性不育。 人参人参又名血参、土精、地精等,性平、味甘,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人参大补的功效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除了大补元气之外还能补肾壮阳。五仁斑龙固本汤就是由传统经验之方《寿世保元》卷二中记载演变而来,是男性滋补圣药。原方中五仁为人参、鹿角(鹿茸)、枸杞、门冬、地骨皮。现由现代科学技术重新调整後,定方成汤,去掉了原方中虎胫骨材料,加入了以鹿鞭等为主的高级食材,使成汤对男性滋补的功能更强,适用於男性性功能减退或阳痿者。 紫河车紫河车即人胞衣、胎衣。是人体胎盤的中药名,是由父精母血相合而成。 中医认为,胎盤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 《会约医镜》曰:凡骨蒸盗汗, 腰痛膝软,体瘦精枯,俱能补益。《本草再新》曰:大补元气,理血分,治神伤梦遗。紫河车可用於肾气不足,精血虚亏, 阳痿遗精 ,或不孕。但中医认为,胎盤性温,阴虚患者不宜单用;有实邪者也不宜食用,否则会火上加油。紫河车虽有补肾益精之功效,但是应经医生辨证後,在其指导下正规加工,科学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