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不理睬他的问题就好
上周坐地铁时,对面座的男孩指着电视上有关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新闻,问爸爸,什么是黑洞?为什么给它拍照这么难啊?”
一旁的爸爸显然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问题,因为他正在王者荣耀里披荆斩棘。孩子拉拉爸爸的衣袖,又重复一遍。
大概是影响到了他的技术动作,孩子爸爸扭头冲男孩低吼了一句,问问问,有问题不知道自己琢磨琢磨?一点儿脑子都不走。”
孩子被训得愣了神,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对面的我,咬着嘴唇、低下头,没再发出声响。
看着这位爸爸错失了这次极好的,能和孩子沟通的机会,我心想,我可绝不会重复这位爸爸的错误。
我的儿子却忽然来了兴趣,问道妈妈,地铁为什么能开的这么快呢?”
我打起精神,认真地回答,因为地铁是靠电力运作的啊,电力传到列车上,地铁就能飞速行驶起来了。”
儿子依旧穷追不舍,为什么有电就能开得快呢?”
我吱吱唔唔道因为。。。。。。电是一种动能啊,就像你吃饭才有力气一样,地铁有电才能动啊。”
儿子皱着眉头,似懂非懂,那地铁要吃多少电才能跑起来呢?电长什么样的?”
我正在苦恼如何结束这个问题,正赶上下车,我才算暂时逃脱”了出来。
不得不承认,纵使我真诚地希望和孩子有平等、顺畅的沟通,也尽力为了教育小家伙而不断汲取新知识,却依然要面对术业有专攻”的无助感,然后在孩子连环炮般的问题面前,败下阵来。
英国每日电讯的一项报道声称,在英国,平均每小时孩子都会向妈妈提问23次,一天就要提出近300个问题,比卡梅伦在首相质询中被提问的次数还要多。
这足以见得,同一个世界,同样的满是疑问的娃。
有一个爱问到底”的孩子,有时候真的让家长很想打破砂锅”。
但脑子里满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不听话的问题孩子”呢?
二.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才不是问题孩子”
你一定留意到,现在大街小巷都遍布着学好乐高,培养想象力”或是用编程开启孩子人生创造力大门”等各式宣传语。
但其实,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无须刻意培养,只需认真呵护。
作为父母,你是在倾其所有,折断翅膀”,花高价送孩子去高昂费用的想象力培训班,却不愿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次童心发问;还是如同爱因斯坦般的妈妈,相信你的孩子的问题有意义。
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比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
这些在别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他却总要拿来问个所以然。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但他文化修养极高的妈妈却相信,爱因斯坦的不同思维方式,是有他独特意义所在的。
在爱因斯坦成年后也曾说过,产生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提出新问题和新可能,从新的角度思考旧的问题,那才是需要想象力的,只有解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算是科学进步。”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话,爱问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
因此,当我们因孩子的为什么”而不堪其扰时,不妨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总在告诉孩子该怎样”?却忽略了,孩子才是真正发自内心,想去探究事物本质的人啊!
不仅仅是知识,从疑问到豁然开朗的途中,所获得的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力,更是伴随其一生的礼物。
当孩子开始探索因果关系之时,提问是孩子求知欲大增的表现,相比较于被动的听和说,孩子们更愿意在家长的引导之下,理解事物的真理,发现事情的真相。
也许你曾听说过三四年级滑坡现象”,一些一二年级常考满分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却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
究其原因,是那些乖孩子”的父母从我为你好”的态度出发,逼的孩子不得不做,没有护住他们对于学习的天然兴趣。
因为一切苦不堪言,都是因为不够热爱。
如同在游戏里通关数次,却总等不到金币奖励一般。
我们认为总在好奇中探索的孩子是在耽误时间,从而使得孩子们在重复机械的抄写里,忘记了从为什么中寻找乐趣的自豪感。自然的,他们也就无法学习上瘾”。
而将三个孩子都培育为斯坦福精英的陈美龄却说过,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是啊,错过了发问敏感期的孩子,他的好奇心就蔫了,没有了内心驱动的热爱,又怎样爱上终身学习这件事呢?
三.你对待问题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认知习惯
当孩子开始爱上问问题,就宣告了他开始主动探索的过程,而我们面对孩子疑问的态度,潜意识里决定了孩子将来的认知习惯。
举个例子,当孩子问道,下雨前为什么会打雷呢?”
甲的做法是,直接告诉答案:带有正负极电能的云碰到一起,发出很大的热量,瞬间被加热膨胀的空气受热推挤着周围的空气,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就产生了我们所听到的雷声。”
孩子表示,完全听不懂,没有兴趣,话题结束。
乙的做法是,随口一说:看见你不好好睡觉,雷公公就生气了,拿起鞭子抽了云朵,云朵疼的发出了尖利的叫喊,就是打雷。所以你以后还能不好好睡觉吗?”
孩子表示,既然问什么问题都能转回到批评我不好好睡觉的事上,那就不再问问题了,省的挨批评,不再敢问题,话题结束。
丙的做法是,遇到疑问,装模作样的翻翻书,再将知识链接到孩子已知的内容,讲解给孩子听:
我们都知道气球挤爆会发出很巨大的声音对不对?电能还能把微波炉里的饭菜加热对不对?那么天空中的电将云朵加热后,推挤着周围的冷空气,也会挤出爆炸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听到的打雷声。”
这样做,哪怕书里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仍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从而在印象里对书有了一个认同感和接纳感。
孩子表示,爸妈天天告诉我读书好,自己却根本不知道好在哪里,原来书里有这么多答案,真想马上追在爸妈后面看书了。
看过以上三种做法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认同丙的态度。
外界的噪音越大,家长的心越要透亮,用耐心的过滤器”,使得他们意识到父母永远不可能替自己包办一切;使得孩子从重复的学习生活中依然能够发现乐趣;使得孩子在独自踏上人生征途时,拥有热情和从容,这些才是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外界的压力时时挑战着孩子的学习热情时,你的一句耐心的解答,可以帮孩子守住天生的学习热情。
永远不要担心自己说不对、讲不懂,放手和孩子一起探索吧!去书中翻查、在自然里实验、去网上搜索、从经验中总结、鼓励他向他人求助,只要你想,那个只有唯一解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也不要认为用心给孩子讲清一个问题,是很乏味又无用的事情,因为你所栽培下的每颗种子都会助长出孩子浓重的学习热情。
如同梁文道在《悦己》一书中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于这种时刻。”
无用之用,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你又怎么知道哪株无心插的柳,就真的成了树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