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自己或他人感受到自己被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霍桑效应
各位,原谅我的话唠,我还想继续聊聊沟通这个话题。
壹
美国一位大牌主持人曾经主持一个和孩子对话的节目,很受父母和孩子的欢迎。
有一次,她问一个孩子:假如你是一辆客机的机长,在一次旅行中,飞机突然出现问题,没有燃油了,你怎么办?”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就第一个跳伞,让他们等着我。”
在节目录制现场,许多观众哈哈 大笑起来,有的还从椅子上摔下来,他们都觉得这个机长”发生灾难时第一个逃生,很不负责任。
主持人并没有笑,她接着问道:然后呢?”孩子说:我去拿机油,回来救他们。”这时,观众都收起了笑容,他们没想 到这个机长”很有爱心,而且很聪明。
你们是不是也误会这个孩子了?许多父母如同上面的观众一样误会了孩子的内心,
究其原因,是父母不懂得倾听。倘若主持人没有往下追问,孩子就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观众也就听不到孩子的心声,而误会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机长”了。
在我们周围,不懂得倾听的父母非常多,而且,他们对孩子抱有偏见,认为 孩子头脑简单、异想天开、自私自利,从而误会甚至冤枉了孩子。
请记住,人之初,性本善!
贰
我们犯上述错误,是因为不小心踏入倾听的几个雷区。
雷区一:无心倾听,没听装听。
随着网络发展,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每个人都急匆匆忙碌碌。一张图片和一个链接,人们更愿意点开图片。超过三分钟的音频、视频许多人都做不到认真看完。所以现在的小视频短的15秒,长的30秒,让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所以,许多家长,甚至孩子都沉迷在小视频里,没时间,也不愿和亲人面对面沟通。
有的家长倒是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只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五秒钟看一次手机,十秒钟回一条微信。结果到头来,啥也没听进去,没听明白。
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下班回到家时都身心疲惫,渴望早点吃饭然后上床休息。而这时,假如孩子唧唧喳喳地跟父母说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琐碎事情,比如和哪个同学争位子、哪个同学碰掉了他的课本、哪个同学把他的铅笔弄坏了、值日时同桌偷懒等,父母就会烦躁不安,挥一挥手把孩子甩开。
父母上班时受了领导的批评或者做事不顺心,忍不住还会唠叨几句,何况是孩子呢?这时,孩子的一腔热情就会被冷水浇灭,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心事都会埋藏在心底,两代人的心就越来越远了。
雷区二:选择性倾听,只听表面信息。
网上层级流传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是分分家长的命根才对。许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只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成绩怎么样这类敏感词汇,像孩子有些累了和同学闹别扭这类小事,都选择性忽略了。
有些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只动左脑关注内容,却没有调动右脑注意孩子的语气、姿态、手势、面部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意图。没有综合分析,没想过深层次的问题。或者因为着急一时乱了分寸,顾此失彼!
曾经有人在家长群求救。
家长:群里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女儿11岁了刚上初一,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主动性就不好,做作业都是我催着写的,这上了初中作业量更大了,现在一做作业就犯愁,请教一下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我:你说的都是表面问题,我们要找到深层次原因,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这件事,你有和孩子沟通过吗?是你着急,孩子着急不?
家长:她也不是不着急,但她一看见作业这么多她就发愁、烦气,就不想做作业了,总是磨蹭,拖拉,拖到最后实在做不完,就能少写就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作业完成的不好
我:有没有问问孩子是什么原因?
1.写字慢
2.上课学地内容理解不透,没法运用起来,具体是哪门功课。
3.还是老师布置作业量偏大,问问班上其他同学作业完成情况。
家长:我也问过她有些题,她确实不会,我说给她报辅导班吧,她又不愿意去说我白天上课,晚上还让我去辅导班。小学的时候每科都差不多中上游吧,上了初中,数学摸底考就很差了,语文阅读理解这方面很弱,生物,历史,地理这几门,虽然没考试,但从做作业来看,每科作业一张正常的试卷做完都要最少1个半小时。
叁
我们该怎么避免踩雷呢?
第一招:选择合理时间,确保沟通效果。
小作家张蒙蒙的母亲张世君认为,倾听孩子说话必须饱含热情、充满耐心。张世君在孩子喋喋不休地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时非常有耐心。为了尽 可能地引发女儿诉说的欲望,她通常把母女俩聊天的时间安排到吃午饭和 晚饭后。吃午饭时,张世君一边吃一边听,时不时还点头称赞女儿表现好的地方。
晚饭过后,母女俩喜欢散散步,一边走一边聊,有时张世君还提出意见,让女儿做得更好。通过这些方式,张世君和女儿成为了知心朋友,母女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大改进。
第二招: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有生气、难过等情绪时,就开始和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你就算有天大的道理和最正确的想法,但对方带着情绪,对你设防关闭心门,你怎么才能把这些道理和想法告诉对方?
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遭遇挫折时,能得到他人的安慰和鼓励,才能忘记苦痛,继续前行。同时,对于能够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人产生信赖和好感。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
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难堪或伤心事,由此引来烦恼。当人处于情绪的低谷时,除了自我调节之外,自然渴望得到别人的安慰。这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
当我们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明白该怎么做了吗?
永子, 90后奶爸,口号: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是孩子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是孩子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面对上天赐给我的宝贝不胜惶恐,只能拼命提升自己。希望能当好父亲教育好孩子,并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忙里偷闲,把教育孩子过程中,学的知识和想法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