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陷“自我否定”迷宫?打开一扇“周哈里窗”,让孩子逃出迷宫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俗语称,"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明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那么他将会陷入自我否定的迷宫之中。

大人是如此,小孩子也自然是不例外的。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一副自我否定的状态,那么父母就必须要警惕了。因为,这样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是一直持续出现的。

那么,在生活中,孩子自我否定的表现有哪些呢?

考试只是考差了一次,孩子便一蹶不振,一脸丧气,觉得自己永远都考不好了;

看见某一个新的事物,孩子产生了兴趣,也想去尝试,但是孩子扼杀了尝试的机会,因为孩子觉得自己一定做得不好;

孩子与小伙伴玩耍,突然小伙伴生气、不与孩子玩耍了,孩子的第一想法却是在想,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了

......

当孩子出现自我否定的状态时,孩子的情绪会显得比较低落,让人感觉到很颓废,完全没有想要改变的行为。而且,一旦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迷宫之中,父母和孩子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将孩子解救出来。

这时,推荐父母为孩子打开一扇"周哈里窗",帮助孩子逃出迷宫!

"周哈里窗"的含义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是心理治疗中用来进行自我思考的工具,它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很有帮助,它是由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它假设自我认知存在四个区:

1)开放区

即不光自己知道,亲戚朋友身边的人都知道的部分。例如:"人们都说我是个脾气很差的人,点火就着,实际上我很遗憾,我确实是这样的人,我也很痛苦无法改变。"

2) ‌盲区

对于自己,别人能看出来,自己却混沌没有意识到的部分。比如,你可能很困惑,自己在单位对同事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回家后又对自己的言行很愤怒,懂心理学的人很可能一眼便看出,这是自尊低的表现,为迎合别人而放弃了自我。

3)隐藏区

对于自己,别人不清楚,但是自己却讳莫如深的部分,或者别人只是看到的表面。比如,"人们都觉得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他们都认为我好学上进,积极有为,其实我只是为了掩饰我的孤单寂寞,读书可以补偿我人际交往的失败。"

4)未知区

对于自己,周围人和自己都不知道的部分。也许在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了新的自己。比如"别人都在考心理咨询师,我也跟风考了一考,结果发现,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而且在分析别人的心理方面,我似乎很有天赋!"

每一个人都有一扇周哈里窗,区别在于,每扇窗含有比例不同的四个区。在这四个区中,最好的区域是开放区,不仅是周围人知道孩子的特点,孩子也知道孩子自身的特点。

而其他三个区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缺陷。

"周哈里窗"对孩子产生的正面影响

从字面意思来说,"周哈里窗"包括了四个不同的区域,这四个区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但是,人们常说的打开"周哈里窗"是扩大自身的开放区域。

具体来说,"周哈里窗"能够给孩子带来以下三个方面正面的影响:

正确地认识自我,恰如其分的自尊

从本质上来说,孩子会否定自己,是因为孩子对自己还没有形成足够完整的认知,自尊太低,或者自尊太高了,所以,孩子才会总是自我否定。

自尊太低的结果是,孩子遇到一点点事情就会下意识地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满足不了周围人和自己的期望。自尊过高的结果则是,孩子先是会带有很大的自信去面对困难,一旦孩子遭遇挫折,孩子就会变得一蹶不振。下次再遇到困哪时,孩子就会想起之前的挫折,然后就产生一种自己不行的想法。

打开一扇"周哈里窗",能够帮助孩子维持恰如其分的自尊。因为孩子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孩子不会高看自己,也不会小瞧自己。因此,孩子能够把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去面对任何问题。

更受人们欢迎,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相信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自我否定的孩子游玩,而且,一个总是自我否定的孩子的气压很低,和这样的孩子交往,周围人难免感觉到压抑和不自在。自信自尊的孩子会更受其他人的欢迎。

因为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所以孩子不会在其他人面前过分吹嘘自我,捧高自我。相反,孩子会变得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分内的事情。这样的人是具备人格魅力的,孩子的人际关系也会慢慢改善。

增加幸福感,对待事物更加理性和从容

现代人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也很大,小孩子也很难感觉到幸福,尤其是还经常自我否定的孩子。自我否定的孩子的生活是一片灰暗的,是被阴影笼罩着的。

能够打开"周哈里窗"的孩子,对自己不报过大的期望,实事求是是他们身上的一个特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从容理性地对待生活上的问题。

为孩子打开一扇"周哈里窗",让孩子逃出迷宫

上文提到了,要想打开孩子的"周哈里窗",父母必须要想办法扩大孩子的开放性区域,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扩大开放区域呢?这里有三个建议:

保持谦卑,将盲区转化为开放区

孩子的盲区是指孩子自己不知道的、而周围人知道的区域,所有的人都有盲区,区别在于盲区的大小。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保持一种谦卑的状态,认真地吸取别人的意见。

通过别人的建议与见解,有效地吸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就是一种减小盲区、扩大开放区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够过于低自尊和高自尊,先把态度摆放端正,别人才会将最真实的情况告知孩子。

暴露自己,将隐藏区转化为开放区

隐藏区是孩子本省很清楚的、但是别人又看不出来的区域。很多情况下,由于别人不懂得自身的隐藏区,才会不经意地越到自身的隐藏区,并且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除了保持谦卑,孩子还要学会暴露自己,适当地把自己的想法与周围人讲述清楚。不能够过度换位思考,为了别人的感受而做出委曲求全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让人际关系更加真实,孩子也能够更加自在。

勇于探索,将未知区转化为开放区

孩子还应该成为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勇于去探索各种未知和新奇的事物,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多种可能,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突破未知区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说多见识新事物,多体验不同的生活,还有一种最简单方便的就是去学习读书。学习学校以外的事物,读各类科学的书籍,这样可以高效地建立起孩子的各种认知,借助前人的经验,更好地认识自己,形成更加层次更深的思维。

面对常常自我否定的孩子,父母应该循循善诱、多一些耐心,为孩子打开一扇"周哈里窗",帮助孩子走出迷宫。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