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记录九死一生的三胎怀孕及生产经历(从孕前说到生产)1——加拿大

记录我九死一生的三胎怀孕及生产经历(从孕前说到生产)1

写着写着小镇的经历,刚好又经历了难忘的三胎经历,许多情感需要宣泄,比起写小镇的经历,需要记忆拼凑和代入当时环境的情绪捕捉,写当下的经历对于我来说似乎容易许多,起码对于慵懒的我来说,努力回忆,努力代入情绪真的很难。

小镇经历还会继续写,我会穿插记载一些当下发生的故事,尤其三胎经历,应该会给一些即将生产和计划来加国生产的父母一些启示。

其实在小镇时,我家老二的生产经历也是一波十折,我经历过产后大出血和产后独自照顾二宝的艰辛,这些我以后的小镇系列的文章肯定会再次写到。

就是因为老二的生产过程非常凶险,加上照顾二宝十分艰辛,所以我丝毫没有三胎的想法,在生完老二没多久,我就上了加拿大最出名的mirena”,宫内节育器。

可能是命中注定,又或者是我与老三有缘,mirena的失败率仅有2.4%(有些说法是少于1%),而我就是那2.4%之一。

我们从小镇移居到大温后,就在高贵林买了房,由于房贷车贷,加上已有两个女儿,家里的老人年岁也已渐长,老三的意外降临无疑让我们喜悦不起来。

思虑再三,我和老公觉得无论精力还是财力都不足以支撑三胎的到来,于是预约了家庭医生咨询一下相关的程序。

在温村做这类手术没有国内那么简单,在温村只有在几个指定的地方手术,然后手术前有几十分钟的心理疏导,许多人容易在这环节崩溃,女性大多敏感感性,即使因为再多外在因素而不得不放弃,与骨肉割裂的事实也常常让女性身心受创,或者许多年后,午夜梦回,也会思索着这个曾经与你缘分较浅的孩子,要是活着,那究竟又是什么光景。

在温村,此类手术只做半麻,这应该是我觉得最残酷的一部分,因为跟国内一躺全麻解决所有问题不一样,你会清楚地感知骨肉分离的过程,或许这是加拿大处理问题的艺术吧,尊重生命,让人记住教训,长记性。而全麻虽然简单了事,但就是由于过程轻松,所以反复手术的人很多。我们咨询以后,从诊所走出来,我记得我们站在诊所门口,不约而同地驻足片刻,那天天空好蓝,白云朵朵,阳光非常明媚温柔,星爸爸里面浓郁的咖啡味一阵一阵地传来,一排一排的大雁飞过,传来非常悦耳的鸣叫声,不远处的天车正快速地往前略过......

老公望了我一眼,我也望着他,然后我说:或者,或者它有资格来到这世上,感受到这一切。”我抚摸了一下我的肚子,瞬间,我觉得这生命在努力萌芽,她虽未必愿意来,但也未必想放弃。

人间虽苦,但也不枉走过这一遭,热烈地感受各种生命的重量,由生命带来的各种甜酸苦辣。

老公点了点头,于是,老三就这样留下来了。

怀孕的过程蛮辛苦的,经历了剧吐阶段,曾经实在觉得太辛苦了,还向单位请了假,休养了差不多二周才上班。

跟小镇的家庭医生全程追踪不一样,这里怀孕后,家庭医生会将我转介到孕检中心,由于我住在高贵林,转介的孕检中心叫Newport maternity center,这孕检中心在port moody,并不是在高贵林区,从我家去也非常近,大概只要15分钟车程。

所有三联市(高贵林,穆迪港,高贵林港)的孕妇都安排到这里产检,产检一般很简单,我之后的产检基本就验过一两次尿,然后是普通的胎监,比国内的产检简单很多。

这孕检中心不是生产分娩所在地,三联市的产妇生产是在royal columbia hospital,所以孕检中心负责检查的就是royal columbia hospital 的接生医生,共有8人,一周不同时间轮候上班。一般同一个医生固定在周X上班,例如我因有段时间固定周二体息,产检的基本是同一个医生。后来因为公司休息时间调整,不能固定在周二,于是就见过不同的产科医生。

这里的产科医生说话非常快,一般我都能听懂,除了一些专业的术语。医生会开方子让产妇各种验血,照B照等,注意加拿大验血,照B超又是在不同的部门。

所以亲们注意了,家庭医生,孕检中心,验血照B照,还有生产分娩的地方都不在同一地方,跟国内完全不一样。

验血照B照的地方,叫life lab,大家可以古狗你居住地附近的life lab,选择离家最近最方便的。life lab是不需要预约的,当然也有人预约,一般等候半小时到一小时。

说到life lab,一般是no news is good news,你一般只能从家庭医生口中知道结果,情况好的一般不通知你。如果你比较急切想知道结果,可以注册my ehealth,一般在life lab有宣传小册子,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就能申请成功。

申请成功后,你就能登录看到各种化验结果了,一般在24到48小时就能知道结果。可以选择中文注册,但是化验的结果依然是英文。每一个帐号可以添加其余家庭成员,所有的家庭成员化验结果都可以在一个帐号上一目了然。

这期间我继续上班,根据加拿大的产假条例,孕妇最多可以在产前12周开始放产假,有些特殊的还能提早半年。

关于如何获得加拿大产金?我二胎期间因为还在小镇,首先工种少,二是对加拿大的法例还不熟悉,所以二胎没有获得产金。到第三胎时,由于我已搬到温村,有固定的文员工作,所以我认真地阅读了有关条例。

凡是有工作纪录,正常纳税人,工作满600小时,就有资格申请产金了。加拿大的产假一般放一年,有的可以要求放一年半。产金随着产假的时长有所不同。

举个例,如果你选择一年产假,你的产金计算如下: 你一年内最高工资二周x55%/2=你每周获得产金的金额,众所周知,加拿大的工资每两周发一次,所以产金也是每两周发放一次。固定工资的人非常容易算出大概金额,但有的工作,例如销售行业,那奖金随着周期变化,所以计算上就相对复杂。总之,产金是有一定额度的,每月额度不能超过2000(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

而产假选择休一年半的,每周产金就只有:最高工资的二周X33%(大概)/2。总之产金的总额就是固定的,你拉长了休息周期,每月每周获得的产金自然就减少。

申请产金可以古狗上搜索mat leave benefit,mat leave是孕假,parental leave是产假,一般申请孕假连带产假在一起,总时长为一年,也就是说越接近预产期休假,产后越能照顾宝宝较长时间。

我的预产期是10月16日,本来想坚持工作到9月底才开始放孕产假,提前跟老板交待了放产假的日期,因为停止工作后,我要在30天内申请产金,而申请产金需要ROE,全称record of employment,这报告要雇主亲自提交至政府机构,没有ROE,产金是无法发放下来的,所以ROE的传递是雇主的责任和义务,有的雇主会用电子形式上传,有的会用纸质文件交给雇员,让雇员自己邮寄。拒给ROE的,雇员可以通过service of BC代为索取。我的ROE是通过电子形式上传的,在最后一个发薪日后上传。产假可以夫妻共享,例如妻子休11个月,丈夫休1个月这样的组合,由于我首次申请,为免麻烦,又已是三胎,驾轻就熟,所以只申请了一人的产假。

一切都在计划内,但人生哪有那么多计划内。本来每天我送完大宝上学,就开始上班,我父母在家照顾年幼的二宝,我下班还兼职各种代购,写文章上移民网说说移民经历,在天涯写剧评等等,忙得不可开交,偏偏我父母在我怀孕八月时,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回国休养。

家里立即乱成一团,生活也被打乱,在小镇生活那一年,是我人生经历最丰富的一年,从低谷处看高山流水,我早已练习了一身处变不惊的本领,而且任何事我都扛得起,扛不起就咬牙挺住,大家可以看看我小镇经历,虽然只写了三分之一,但短短一年阅尽人间沧桑,也为我之后坚定的心性打下基础。

我立即向老板申请提前放产假,由9月末提前到8月14日开始放产假,也就是产前2个月开始放假。送别了我爹娘,由于我丈夫上班时间长,照顾女儿们和各种家庭事务就完全压在我身上。

产假后,我已孕八月,当时正值大女儿暑假,我没有给她报多余的夏令营,毕竟生活比夏令营能够教会她更多东西,于是乎,她成为了我的小帮手,除了生活上的事务,帮忙照顾二宝外,还和我组成代购小队,在各超市和卖场里干得热火朝天。

除了代购外,我经常奔跑于超市间,买上可口的食材,给小孩做各种可口的饭菜,广东人爱熬汤,我也经常熬各种汤水,除了滋养肚里的宝宝,也让大宝和二宝茁壮成长,我一般会预留一碗放在饭桌上,让疲倦工作一天后回家的丈夫有点家的依偎。回想起那段自己带球”独自照顾两娃的岁月,似乎有点艰辛,有点心酸,但这一切当咬牙坚持下来后,我发现自己变得异常强大,即使生活之后再多风雨,我也能以睛朗的心态坦然面对。

二宝才两岁多,正值闹腾的时候,而我依然要产检,所以我都挑我丈夫休息的时间约见医生,让丈夫在家照顾二宝,我驾车去产检,由老大陪着,现在回想起来,老大在我整个独立带娃的过程,无论精神还是行动上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弱的或者是生理层面的,但当母亲后,你就必须心智强大起来,坚韧地为小孩们撑开一把伞,遮挡生活的狂风暴雨。在一次抽血检验后,医生说我的血糖高,在前两次怀孕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个问题,当时我有点不以为然。没想到医生要我复检,然后郑重地跟我说,这是一个为时三小时的血糖检查,要求我检查的时候空腹十小时验血,首轮空腹抽血后,抽检员就会让我喝一大杯糖水(我喝的那杯大概有国内小号矿泉水瓶大小,橙汁味,非常甜),大概一小时后再抽血,抽完第二轮后,再在检验室呆一小时,进行最后一轮抽血化验,这过程非常繁琐,后来我在微信中将这段经历发上朋友圈,有加我的读者祝我好运,说复检如果再有问题,就要每天扎7次手指,用指定的血糖仪验血糖,还要严格控制饮食,戒淀粉质等等。

由于我怀孕且当时独力照顾两个小孩,而我们在加拿大也并没有什么亲朋戚友,搬来温村也仅仅是短短的一年多,认识且交情过硬的朋友并不多,所以我特别害怕如果身体有什么毛病,家里两个小孩会失去为她们遮风挡雨的大树。

尤其是老二,她出生后基本天天和我睡在一起,每晚睡前会主动亲吻我,然后头埋在我的臂弯中,小手握着我的大手才沉沉睡去。我怀孕后,时常看到一些难产而亡的新闻,那时候我就特别害怕要是自己闯关”不成功,一双女儿还有年迈的父母该怎么办。

验血的翌日,我通过my ehealth查看结果,结果复检正常,就这样,我与妊娠糖尿病擦肩而过。

我娘休养了一段时间,身体已经恢复差不多的,买了我临产前一个月的机票,于9月9日准备再次登陆温哥华。

我和我娘一直保持着微信联系,她也担心我独力照顾两小孩吃不消,所以我们联系得非常紧密,眼看着她快登陆温哥华,我也能稍微休息放松一下,意外还是发生了。

8月31日,我娘在老家买菜回家的路上,由于下雨路滑摔了一跤,跌伤了右手,当时疼痛难忍的她立刻就医,医生的X光片显示她的右手尾指骨折,需要立即手术,于是她的右手尾指镶上了不锈钢片,外部还缝了几度线。

我和我娘微信聊天发现她的语调异样,毕竟我们是最熟悉的人,我还是听出她竭力掩饰下的一丝惊恐。眼看着还有几天就要出发,我让她先冷静,安心治病,我知道她有心理负担,她一心想过来减轻我的负担,做我的后援,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使她过来,也做不了多少事。

我安抚她说只要她在我身边,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我来负责照顾她,不需要劳心劳力。于是乎,我娘9月8日出院,拆了线,由于我爹有事要滞留国内办,所以我娘只能独自一人来加,这期间幸好有好心人帮我娘填写海关申报表,帮我娘从行李带上搬出行李。由于我娘一直是旅签,那时候因为华为事件,中加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进关审查一直比较严格,许多人要盘问半个时以上,还要打开行李箱检箱,我老公年初从国内回来,航班上所有的乘客几乎都被盘问,而他即使有枫叶卡,也被盘问了许久。我担心我妈因为登陆加拿大频密,容易被遣返,毕竟她回国只有2月余。

没想到一切顺利,当我们到达机场时,我娘已经安静地坐在那里等我们了。我看见我娘那一刻,鼻子已不由发酸,住院几天而已,我娘的脸已瘦削不少,脸色是那种非常可怕的铅灰色,身体单薄了不少,做了手术的右手还没消肿,我娘说住院期间每天打六七瓶消炎针,打得她发冷。

我安抚她说,以后由我做好吃的给她,她笑笑说,你哪里会做饭啊?

儿女再大,在娘心中还是小的,我是独生的,结婚后也经常在娘家开饭,如果不是因为出国,如果不是在小镇那种艰难的环境下挣扎求存一年,如果不是搬到温村后为了立足而咬紧牙关,或许我还是当初的我,几年磨砺,举目无亲的加国早就将我柔弱的心打造得无比坚韧。

我娘还跟我聊起了过关的情况,那入境官问她:你为什么来加拿大呀?

我娘答:我来玩,来旅游嘛!

那入境官员点点头,再问:为什么选择加拿大?

我娘答:因为加拿大美嘛!然后说beautiful!(仅会的几个英语单词)

那入境官哈哈大笑,立即给我娘放行。看到我娘眉飞色舞地说着,想着她瘦小的身躯,为了自己的独生女儿漂洋过海,舟车劳顿,我就不由得一阵阵心酸。

后来,我就开始带球”一人照顾仨,大宝,二宝和我娘,我换着法子给我娘做好吃的,广东人养生在汤,于是我用三文鱼熬汤,每次先稍稍一煎,待鱼煎得稍香,就加水加料熬,不出半月,我娘灰黑色的脸色已经变得稍有红晕,由于她手诸多不便,我除了给她做饭,还有帮她洗脸抹身洗衣服。

由于已是孕晚期,有时候帮二宝洗完澡,身体会因为过重站不起来,这一切好像很艰辛,但现在回头一看,最让人活得有盼头,就是那一段挣扎求存的日子,因为诗和远方是建立在曾经苟且的日子上的,没有苟且过,就不知道诗和远方的珍贵。

一直在幸福里泡着的人不一定珍福,在苦难中摸打滚爬的人,只要望着晨曦也会幸福异常,这世界是公平的,人的幸福感不会因为出身富贵而得到很多,各有各的烦恼,高处容易不胜寒,低处容易一身锈。如果上天觉得磨难还不够,往往会在苦难的天秤中加砝码,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从怀孕初期到分娩,我只有在16周和20周时做过B超,跟国内严格的孕检过程完全不同,整个孕期也只有2次B超。

在20周时可以选择知道胎儿性别,我被告知三胎也是女孩。换言之,我的人生共三个女孩了,老实说,当时我有点失落,毕竟儿女双全是每个人的愿望,老公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说性别不重要,最重要是有正确的三观,人生懂得独立奋斗,男孩女孩都一样。

于是乎,我稍稍放宽心,每次产检都非常简单,中间也就验了两三次血,一般的孕检不外乎就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听听胎心。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孕36周,这次医生要确认胎位,跟以往不一样,医生用了一小小的迷你B超仪,一端是像普通B超仪那样在肚皮上划来划去的探头,另一端是黑白屏幕的类似智能手机大小的仪器,屏幕跟智能手机的大小相似。

她先用探头在我肚脐底下划来划去,然后又在我肚皮各个地方来回划,眼睛一直死死盯着那黑白屏幕,她比划的幅度越来越大,我从她脸上看出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内心也随着担心起来。

最后,在肚脐上方大概3厘米处,她的探头停了下来,我看见一颗小小的心脏扑腾扑腾地跳动着,我的眼睛当时就湿润了,想起肚子里这个素未谋面的家伙,与我心血肉相连,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参与到我生命中,给我带来无穷的幸福或烦恼,我内心就如同淌过一温暖的涓涓细流,流淌所到之处,生机盎然。

医生的神色越来越凝重,我还是感觉到一丝不详的预兆。

你宝宝胎位不正,头部没找到,肚脐下方空空如也,我找遍整个腹部都没看到头,如果没有猜错,你宝宝应该是蜷缩在肚子里,呈45度角头朝上,往里斜卧,是最凶险的横位。”那医生严肃地说。

之前您不是摸到小孩已经入盆了吗?”我因为焦急不已,脱口而出。

小孩是活动的,可能她活动起来就偏了。你要进行胎位矫正,如果不行,就要进去C-section。”医生跟我解释道。

C-section,就是剖腹产的简写。

突然知道这个消息,我实在太多担心,焦虑,或者说是愤怒和不解。我前两胎都是顺产,顺利入盆,这胎快生了才告诉我是凶险的横位,而且过了20周后就没再照过B超,每次产检都非常简单,前几次用手捏捏子宫底部,来回地晃了两下,说小孩的头朝下,已入盆。

我一直相信她的判断,没想到36周了,才告诉我胎位凶险要矫正。

我并不是害怕剖腹产,老公虽然已经提早请了一个月假,但二宝还小,我妈因为骨折了也不便照顾,我实在不愿意剖腹产而卧床数天。

我还想问问关于调整的细节,那医生说让我直接到前台,前台会帮我安排好一切,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前台是一个年约60岁的白人胖女人,她告诉我,进行胎位矫正要在大型综合医院royal columbia hospital进行,我之前只知道我将在那里分娩,对于这医院一无所知。

我以为前台会帮我预约时间,没想到她打了一通电话,说医院都给不了确切的时间。最后前台告诉我,我即将在周三(9月26日)在医院进行胎位矫正,但不知道确切时间点,当天医院会联系我,如果医院不联系我,让我主动给电话医院,说完就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串数字。

我还想说什么,但她的表情明显已经下了逐客令。

就这样,我被安排到一间对于我来说完全陌生的医院做矫正术,只知道日期,连确切的时间也不知道,医院也不一定记得给我电话。

回到家里,我重新确认下矫正术的日期,发现前台告知的日期有误,她明确告诉我是周三,9月26日,但我查看周三事实是9月25日,与她口中的日期相差一天。

我立即打电话给前台,前台再次说是周三,9月26日,我说您再查清楚,周三是9月25日,不是9月26日。

她顽固地继续说周三,9月26日,然后我说我敢以上帝的名义保证周三不是9月26日。老外一般不会以信仰随便开玩笑,她立即停顿片刻,我脑补她应该戴着老花镜在狂翻日历,没多久,她回复我说:反正就是下周三,你听好了(然后她特别放慢语速),Wednesday, next week, no other days!

她特别放慢的语调事实是一种讽刺,并不是每个新移民能说出一口地道的口语,有些歧视也并不是那么赤裸裸,我怎么不懂她的弦外之意,于是我匆匆地说了thank you后就挂了电话。

即使过程并非太愉快,至少我确认了日期。加拿大的医疗一直被无数人诟病,而我也不敢完全依靠这些所谓的矫正术,我一向认为努力不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总比不确定因素要强。

于是乎,在矫正术前几天,我从油管上学了一套矫正胎位的体操,每天做三次,每次大概坚持十五分钟。

我崇尚一切自然的东西,包括各类自然疗法,所以分娩方式我也崇尚顺产,之前二胎我已是顺产,我相信这胎也可以。

老公那天有点事情不能走开,所以我约了我的好朋友一起去医院,那天老公开车送我到医院后,跟我朋友表示了感谢后就离开了。

有时候想想,我真的要感谢我这个好朋友,从初中就同班认识,也没常联系,后来更是大家先后来到温村,大家住得也不近,她在温村中心,我在高村,但我只要需要她,她随时会出现在我身边,并且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在这里,我很想通过这平台谢谢她,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小关。

周三那天,我和小关9点在医院碰面,人在异乡,尤其在不同语种的国家,见到老乡都倍感亲切,更何况是见到自己的同学好友,在加拿大,新移民的生活特别不容易,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如果不是住得特别近,几乎很难凑到时间聚在一起,除了家里有矿的新移民,其他的每天都在为生存而战,不工作一天就失去了一天的口粮,能够在需要帮忙时不计报酬爽快答应的人实在不多。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矫正术的恐惧,在见到好友的一刻荡然无存。有时候,人的安全感不一定来自于爱人和亲人,更有可能是来自于没血缘关系的人无私的帮助和奉献,让你感动,让你温暖,这就是社会的正能量,就是因为许多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彼此汇成的能量是正向的,正气才得以弘扬,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健康地发展。

有时候,别人在低处时,如果你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你来说这帮助无所足道,但可能让别人感到一辈子的温暖,你也会收获一辈子的友谊。

可是,还没有因为老友见面而感动完,就被现实摧残得落花流水。这注定是混乱黑暗的一天。

本文系转发,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后续三篇会陆续转发,欢迎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