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吃苦不要揠苗助长前段时间,家长群里有一个妈妈发的朋友圈火了:暑假,孩子的奶奶从乡下带来了南瓜,于是这个妈妈就突然灵光一现,给孩子准备好了零钱,让他到小区里卖南瓜。
小孩子觉得事情很有趣,其他小朋友看到也招呼自己妈妈让他们一起"打工",于是那个下午,小区里出现了很多儿童打工点,卖什么的都有,一个个都有模有样的。
待晚上回来,妈妈问孩子累吗,没想到孩子说了一句:"原来工作这么辛苦呀,好心疼妈妈。"那一瞬间,妈妈的心都要化了。
很多情况下,有人认为孩子吃饭总是撒的到处都是,就应该让孩子去农田里体验一下种稻谷的不容易,这比用嘴教他不要浪费粮食来的有用。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吃点苦。
其实,我们这里的说的吃苦,不是非要孩子吃不上饭挨饿,也不是不给孩子穿衣让他们受冻。这里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很多家长觉得现实生活里孩子遇不到太多问题,所以总是去可以制造一些问题,企图让孩子才明白什么是苦,可当孩子真的遇到困难问题,第一个站出来投反对票的又是他们自己。
所以,没必要太刻意去揠苗助长。在成人世界里我们对于吃苦,总能感叹各种不容易,其实小孩子也是一样的。
坚持的苦刘欢谈到女儿,对于女儿的教育问题上,这位音乐家居然说了一句话:我很后悔。
大概是耳读目染的关系,女儿从小对音乐就有天然的一种乐感,很多旋律听一遍就记住了。于是刘欢将女儿送去学钢琴,刚开始女儿很有兴趣,一直坚持练习。
但人往往是这样的,仅凭一腔热情去做事,等到哪个新鲜尽头过去了,就剩下坚持的苦了。
我们大人都知道,当热情不在了,坚持反而成了最难攻略的那一部分,于是苦就产生了。
而刘欢的女儿就是这样子,逐渐对钢琴失去了兴趣,但为了父母不失望,依旧咬牙坚持。而刘欢却觉得孩子在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才能长久,要尊重还得决定,让孩子快乐比让孩子学习更重要。
所以,在看到女儿红彤彤的手指,刘欢选择了放弃。

其实我们都混淆了两个概念,就是尊重孩子和逼他们一把,其实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学钢琴的时候,我们不逼她一定要成为优秀的钢琴家,但我们要告诉她每次学习都要尽力而为,而不是因为失去了热情就抛弃了钢琴,这会让孩子对放弃有依赖性,觉得不努力放弃就好了。
很多时候,其实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穿过阴雨,才能看见更广阔的草原。
就像谢霆锋看过周杰伦的琴技之后,也感叹当初没有坚持下去。
我们去教孩子坚持,不是一定要孩子非要拿到名次,也不是非要让孩子受到皮肉的苦还算是坚持,而是要让他们体会在努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能走到哪一步,用坚持的苦让他们知道坚持过后的喜悦和收获。
挫败的苦在你拥有孩子之后,也许会听到孩子这样对你说:
"妈妈,今天有个小朋友不愿意和我一起做游戏。"
"妈妈,我好不容易养的花,死了。"
"妈妈,我成绩下降了好多。"
"妈妈,这次比赛我差一点就赢了。"
当孩子说出这些很小的事情时,其实孩子内心是万分失落的。
如同开学初那则新闻,明明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在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老师眼里他就是尖子生的代表,亲戚之间也总是说他将来一定可以上很好的大学等等,这无形当中给孩子加重了枷锁,让他在优秀的路上必须埋头苦进,不能落下一点。
所以,当他没有收到理想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却选择从楼顶跳了下去。
很多人不明白,尽管没有进入那所理想的大学,可是另外几所同样优秀的大学都录取他了,为什么他还是选择这样一条路。
因为他没有学会如果度过当预期达不到后挫败的那种痛苦。

从《洞察人性》里,我们可以学到三点。
首先,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告诉他没关系,没有一个人失败了是真正的没关系。
我们要明确告诉他,父母知道了这段时间你的辛苦,知道这件事情上你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让孩子知道父母同样的难过。
然后,在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不要一味的只知道转移话题,要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失败,失败的点在那里。进而在失败之后又能汲取什么经验,比如因为手误把花朵的根掐断了,那么下次就要记住那个力度,用比之前更小的力气去种那一朵花。
最后,不要让孩子一直在挫败的情绪里待太久,要带孩子去放松一下,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做更多有趣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失败是常有的事,不要失败一次就否定自己。
金钱的苦到现今,有很多啃老的新闻,有一则是这样的,一生无所事事的儿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强求父亲把攒了一辈子的钱拿出来,在父亲拒绝之后,拿起斧头将自己的父亲活活砍死。
现在有太多的父母一直做的太全面了,把孩子所有的物质都准备好,孩子根本不知道那些东西值多少钱,而钱又是怎么而来。
对他们来说,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应该提早让孩子知道钱来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劳动才能收获的,而不是张嘴就能得到的。
比如,你可以在周末试着让孩子帮忙去丢垃圾,告诉他们一次可以给几毛钱,但一定要把垃圾丢到位,不能敷衍随意丢弃。
这样既能让孩子爱上家务,也可以从中获取到收获。

然后利用这些钱,让他们去买喜欢的东西,如果钱不够,告诉他们继续保持做家务挣钱,不能让他们觉得没钱了父母可以加,要让他们懂得有钱了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金钱不足够的话要懂得控制。
所以,我们让孩子吃苦,并不是真的非要高压下的摧残,也不是故意制造一些麻烦,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解决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在孩子受到错则的时候,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而不是站在一边看着孩子自己解决,大人要有参与感,一起和孩子战胜这些问题,让孩子深切感受到,不是孩子失败了,父母就会失望,也不是失败了就代表永远做不好事情,在最关键的时候,让孩子不是做出错误的选择,而是"我还有另一个出口"的鉴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