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放养教育”同样能养育出精英?这位妈妈的回答价值百万

本文是田宏杰老师,在梁冬的访谈节目《梁品》中被采访的对话。

梁冬:很多父母都活在一种假象当中,我们父母以前都没管过我们,我们不也长大了,不也挺好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去教孩子呢?我们这辈70年代长大的人,和现在的小孩到底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为什么我们以前父母没教我们也能成,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需要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琢磨着去教他们也未必能成呢?

田宏杰:我妈也经常说这句话!有时候我妈看到我在管孩子的时候,妈妈就说:你看小的时候我都没管你,那你长大了你还读了博士,我要是小时候管你,你得啥样啊?!”。

我就说:我是因为,也就是我生在那个年代,人家别人家的孩子也没那么管,所以我们在农村长大,妈妈爸爸没管你,真的是原生态成长你也慢慢就跟上了,可是你放到今天就不行,你放到今天就看到这个孩子,他教育焦虑其实真的挺强的。

在整个父母的教育焦虑很强的情况下,教育焦虑真的是完全是坏事?也不是。当他的教育焦虑强的时候,他就会帮助孩子去学习。这时候当父母帮助孩子学到,孩子会更早的有道办法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孩子就会学得好。

所以你会发现,如果把咱们这种从小没管的孩子放到今天,你试试看,同伴的发展速度蹭蹭蹭的,可是这个孩子速度,按照他原始的那种慢慢成长的速度去涨的话,本身没问题,

但是它跟同伴一比较就会有问题,而孩子他看到同伴都会,就我不会,同伴那么多卷子都做的完,就我做不完。,他自卑感直接就会产生。

梁冬:我觉得听完你说的之后,很多先生很有挫败感。天哪,我老婆根本都不懂怎么办?这才是焦虑的源泉!或者妈妈自己听完之后,天哪,这些东西我都不知道。

但是教育已经过去一半了,小学快毕业了,我怎么办?因为不是每一个人恰好是在学相关的内容,对吧?如果已经发生到,就说比如3,4年级的孩子了,已经这个样子了。父母关系都是这样的,小孩子关系都这样,学习能力都这样了,他好像已经比较定型了,这个时候怎么办?

田宏杰:这时候就看妈妈提要求的水平。 妈妈如果一上来就提,孩子你得改,你必须得从现在比如说你不专注,改到专注去,从现在回来不认真写作业,改到认真写作业去,你会发现在她心里面其实建立一个两极对立的,坏的对面是好,差的对面是英雄,你到达不了好和优秀。他就落回到差的部分,这时候就特别难。

所以妈妈其实可能还是要干的事,就是你们家的孩子到底可以从哪着眼去做小事,到底可以从哪着眼去改变?比如一个孩子说语文不行,你说整个语文不行,语文这事没得改。

妈妈一定看。孩子语文整个不好的话,他确切在哪丢分?比如他发现他们家孩子每次可能写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就丢分。妈妈其实现在干的事只是:孩子,咱们怎么去概括段落大意才行呢,有啥办法呢?孩子会说我也没办法,对不对?孩子经常会这么说。

这时候妈妈就说,可以向谁请教请教,比如他就像语文老师去请教,他在网上去找一些贴子,他最后他可能明白了,概括段落大意容易,只要做到时间地点人物都写出来,然后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慢慢的几次妈妈跟他理下来,这孩子就明白:妈妈行了,你不用给我列六点了,我自己来理,理完以后我自己写出一句话,孩子就解决了,我不是解决了整个语文的问题,但我解决了概括段落大意的问题。

所以其实妈妈给孩子提的问题一定得小。不能大,一定得基于过程去提。

以上内容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或者给我一个赞,有什么想告诉我得可以再下方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