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花高昂的价钱上幼小衔接班,还不如在学龄前带孩子做好这三件事

【原创首发】妮妮公主妈:努力奔跑的正能量二胎妈妈。

【导语】: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还有半年就要升小学,周围小朋友都在上幼小衔接班,好纠结要不要上,不知道幼小衔接班对上小学是不是有用?现在不是都说去小学化吗?为什么还要提前学?可如果不学这些,那孩子该学点什么吗?还是真的‘裸升’小学”一个幼儿园大班妈妈很焦虑的说。

最近,一个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说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标里,拼音被压缩的很短,基本是一带而过,而有非常大量的识字要求,且教学速度很快。”

如果选择上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大量小学知识,是不是会让孩子上小学后,上课没有兴趣,养成不爱听讲的习惯,导致三年级效应”。

如果选择不上幼小衔接班,让孩子原生态自由生长,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那孩子上了一年级,是不是真的会跟不上呢?

随着幼儿园教授越来越多的小学知识,学龄前的孩子如果完全不被干预,任其自由生长,孩子很难适应小学学习节奏。

大量现实表明:那些在幼儿园完全不被干预的孩子,上了小学后,上课不能安静坐在座位上,对考试完全没概念,只有很少部分的孩子,因为好奇和兴趣,能自然的认真听课。

那我们就干脆幼儿园就多学点,或者不上幼儿园,直接上幼小衔接课程,不是更好吗?当然不是。

过早、过多的学习小学知识,会让孩子上小学后失去学习兴趣,自以为自己学的很好,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不利于长远学习。同时,还会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破坏创造力和想象力。

那么学龄前到底该怎么做,对孩子才更有利呢?

在学龄前做好这几件事,孩子不用上幼小衔接班,也能很好适应小学学习。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现在年轻父母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父母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买绘本,其实,孩子读书不在多早,而在于坚持”

孩子童年的阅读,不必强调孩子在故事中读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认识了多少字,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大量的阅读,让孩子识字更轻松。

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汉字,你不必去一个个指认,他自然对字就不会陌生,当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也自然会学的很快。

就像你经常见到一个人,但你并不认识他,有一天有人跟你介绍,说这是某某某,在做什么工作”,你是不是很容易就把人和名字对上号了呢?

2、大量的阅读,会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言的罗辑思维能力,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大语文”时代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大量的阅读,会让孩子熟悉书面化语言,增加词汇量,有助于未来作文的写作。

培养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专注力是孩子未来学习能力的基础,一个专注力差的孩子,基本就注定了差生的命运。

一定要强调的是:看动画片的专注不是专注力,长时间的看动画片,只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呢?

1、游戏中培养专注力

把家中的玩具分类收纳,收掉没有意义的玩具,只留下可以锻炼专注力的玩具,且每一种都分好,一次只允许玩一种。

适合锻炼专注力的玩具:乐高、太空泥、拼图、塞车时间、棋类等

2、烧脑故事锻炼思维能力

学龄前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每日阅读中,增加一些趣味的、有逻辑悬疑的小故事,刺激大脑的活跃度,锻炼思维能力。

也可以每天做一做适合孩子年龄的逻辑狗之类的趣味题目,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遵守规则、克制任性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了小学后,被老师请家长,说孩子完全坐不住,满屋子乱跑,没有组织没有纪律?

其实是因为父母没有在学龄前,教给孩子:遵守规则、克制任性

李玫瑾教授曾在讲座中提到孩子一定要在六岁前做克制任性的训练,完了就训练不了了。”

可见,在六岁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些被人职责熊孩子”的孩子,归根结底,也是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提前做好这三项,学龄前父母不必再焦虑,轻轻松松陪娃渡过幼小衔接”,轻轻松松做个小学生父母。

我是妮妮公主妈,一边工作一边带娃,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关注我,给你最正能量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