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与爷爷奶奶育儿观点的PK

不同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和父辈有着不同的育儿观,在宝宝健康和养护上的一些争论,究竟你们谁是谁非,

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宝宝现在还不能吃成人食物。

宝宝才四五个月,奶奶就急着给他吃饭,成分基本和成人吃的差不多。

她的理由是:粥里要放一点盐,宝宝吃了才能有力气;煮面汤先用油炝锅,宝宝吃了才不饿。

医生建议:

宝宝辅食不要添加太早,尤其注意盐、油等调味品的使用。通常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4~6个月时。

美国儿科学会通过对近20年不同人种的营养调查发现:过早添加辅食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过敏症、高血压、肥胖症等危险。

所以我们多次强调,宝宝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严重腹泻、大便里经常有没消化的食物,说明辅食添加的速度有些快。

调味品,例如盐、油、糖等最好少给宝宝吃。

除了上面这个例子,还有家长认为母乳或配方奶够吃,就不用着急给宝宝吃辅食。

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所需的营养分成也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只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所以最晚在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孩子穿得有点多了。

雯雯的爷爷奶奶一直按照比别人多穿一件的原则给宝宝穿衣,刚一入秋就赶紧要给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夹袄,甚至在屋里也不能摘帽子。

还经常对我说孩子没感冒,就是因为穿得多。雯雯妈

医生建议:

宝宝穿衣服应当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

并不是说爷爷奶奶的观点就不无道理,天气冷的时候给宝宝穿暖和点,可以抵御冷空气,防止感冒,但是穿得太多,也会增加宝宝生病的几率。

尤其是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差,过多的衣服或辈子的包裹会让宝宝感到燥热,经常出汗,遇到冷空气时,又不能自动调节体温,感冒就会出现。

还有一些小婴儿,因为包裹得多,出汗过多,体温过高,在冬天也会出现中暑症。

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可以经常摸摸他的额头、手心、脚心,如果温热说明穿衣合适,如果潮热说明穿得有点多了。

适当的穿衣可以提高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锻炼孩子适应温度变化。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为了孩子,让我们统一口音吧”。

Sam的爷爷奶奶都是上海人,但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来北京定居。

我们全家在一起时,他们就说普通话,只有他们和孩子在家时,他们就说上海话。

我觉得sam对有些字的发音和理解已经被普通话和上海话搞混了。

遇到他拿不准的,就跳过去不说。

医生建议:

宝宝语言能力除了受遗传影响,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如果家里语言环境比较复杂,最好能统一口音。

宝宝听到一致的发音,才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之后再模仿你的发音。

复杂的语言环境,容易让宝宝混淆,不知道该随从哪个,最后往往是有选择的说话,甚至不说话。

宝妈互动

与爷爷奶奶的育儿还有哪些分歧呢出现分歧都是怎么处理的呢快下方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如果你与我们一样,也认同做父母是一项职业,有必要学习成长、持证上岗”,请关注 宝妈育上娃 (baomayushang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