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无法与孩子亲密接触?三个字解决你的烦恼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呢?儿童心理学家科恩认为,这是因为游戏就是孩子们的语言,就像母语一样。

我们新租的教室,每间教室门口都有一个小小的门槛。刚开始,我家小伙子每次去,都会被绊倒。对于只有两岁的小家伙来说,即使我手脚并用的教了他好几次,他还是不记得。有时候为了避免麻烦,我干脆就抱他进教室,不让他自己跨过那个门槛。有一次,我们的校长青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来蹲在小家伙面前说:来,辰辰,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不好?我们先抬起一只脚,从外面跨进教室,不可以踩到门槛哦,再从里面跨出来。看看我们谁做得好啊,来,开始,抬脚,跳。跟青老师做了两次抬脚,跳”小游戏后,小家伙竟然记住了,而且很开心,为自己能跨过那个门槛。青老师用游戏”这种语言,与小家伙沟通,轻松解决了问题。

而游戏力——基于玩耍式游戏的养育方式,赋予游戏不一样的意义

在这里我采用科恩在《游戏力》里分析的游戏的重要意义

游戏有好玩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深刻而复杂的重要意义

一、可以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出来

二、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

比如黑猩猩喜欢在同伴的手掌上挠痒,特别是它们刚吵完架的时候。

三、游戏对儿童的第三个意义,就是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游戏力》中讲到这样一个列子:有个孩子在阅读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每次放学一回到家,她就开始画画,那是她的长项。在晚饭前,她会把自己的画拿给爸爸妈妈看,在如此甜蜜的时光里,她从父母那里找回了安全和自信,并从白天的沮丧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通过游戏的养育方式养育孩子呢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里给出了建议,我综合这些建议,归纳五个父母最可能、能做到的建议

一、加入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在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到地板上。——欧马利(Austin O’ Malley )

劳伦斯·科恩说,他从他的小邻居-8岁的小杰米那里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每次小表妹来找杰米玩时,杰米都会带她去对面公园荡秋千。他站在表妹面前给她推秋千,等到秋千回来时,杰米都会站在一个固定点,让她的脚几乎就碰到他的胸前,这时候,杰米会夸张地往后跌倒,假装跟她生气。然后站起来说:你最好别再那样做了。表妹会开心得大笑起来,而杰米则会耐心地同她玩这个游戏。

为什么说这个游戏好呢?因为它不仅包括了游戏的各种深层意义,同时还不失其趣味。两个人发生身体接触,或者差一点就要碰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立联结的方式;同时,让年幼者扮演更强势的角色,能办她建立自信。

杰米的例子里,他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入年幼孩子的世界。他先把自我的身份降低,妹妹认为怎么玩有趣,他就怎么玩。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像杰米一样充满渴望地与孩子建立联结。既然快乐和笑声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那么我们就要学习怎么让自己开心一点儿。当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断裂时,游戏是帮我们重建深层联结的最好桥梁。

二、乘着笑声的翅膀

乘着笑声的翅膀”意思是,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所有的笑声都是好的,只是咯咯的笑声所以传达出的愉悦富有感染力,也被当做判断游戏成败的指标。

我和孩子最经常做的一个游戏:我背对着孩子,孩子在我背后偷偷看我,我会突然转过身去,做出老虎扑食状”,顺便发出嗷”的声音,孩子会咯咯的笑出声来,然后逃跑。我的孩子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所以我也经常陪他玩这个游戏

三、学会打闹

在这个环节中,科恩归纳了十大打闹规则:

1、提供基本安全

2、发觉任何可以联结的机会

3、寻找一切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力量

4、抓住每个机会,处理情绪旧伤

5、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难度

6、仔细观察

7、让孩子赢(一般情况下)

8、当有人受伤或不愉快时,立刻停止

9、不可以强制呵痒

10、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别跟孩子动真格

在《圣经》故事中,雅各和一个人摔跤,那人其实是天使。雅各虽然已经受伤了,但他还是坚持着没有放弃,直到天使给他祝福。佛教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当魔鬼出现在洞穴里时,密勒日巴尊者并没有生气或害怕,只是给魔鬼喝茶直到他们消失。当孩子表现出他们野蛮而恐惧的那一面时,我们只需要像雅各那样坚持,像密勒日那样冷静。如果我们在身体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一起,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愤怒、恐惧、沮丧或寂寞压抑之下的,是一个乐于合作,充满爱和喜悦的人。和孩子对抗打闹,可以帮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我。

四、跟随孩子

游戏力的重点是在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另一方面,当他们陷入重复、无聊的困境或者可能出现危险时,我们能够积极地加以干预。

那么怎样跟随孩子?

a.直说好啊”

b.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c.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d.预留游戏时光”

e.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跟随孩子,并非提倡放养不管,规则和界限是必需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监督和帮助下练习做决定,直到他们能够自主为止。

五、为我们自己充电

在我们能够真正应用有效的养育原则和方法之前,我们需要为自己充电,蓄满我们自己的空杯,学会彼此倾听,让自己从孤独感和无力感的困境里走出来。成人的情绪问题有时候并不那么复杂,我们只是因劳累而有些疲倦而已。然而,从紧张的工作转换到家庭生活,从繁杂的家务活换到与孩子的游戏,这些转换又是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力量。不管怎么样,父母要想办法把自己的杯子蓄满吧,如果我们的杯子是空的,就无法帮助孩子续杯。

借用美国亚马逊的书评:如果游戏力成为你的育儿指南,那么你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说:我有一个天堂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