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看到体罚孩子的事情,总一脸鄙夷:这父母的情绪控制能力太差了,才多大的孩子,讲讲道理不就是了!如果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讲道理就能明白的,这天下的父母、老师可就轻松了太多。
有位朋友主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她认为体罚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因此,每当儿子做错了事情,她总不急不躁地讲道理。在三番五次讲道理没有效果后,她仍抗拒用体罚”这种教育方式,而是苦苦探索科学合理的说教方法。
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和同学在学校的楼梯口打闹,差点把路过的一低年级孩子推下楼梯。安全教育无小事,老师当时狠狠地批评了几个孩子,并拿这件事情当反面教材,在班里开展了一次安全教育课。整堂课下来,朋友的儿子趴在桌上哭得稀里哗啦,放学见到来接他的亲妈,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刚开始,朋友还以为儿子在学校被人欺负,心里带着怒火去找了一趟老师。
正巧老师也要把这件事情跟家长反应一下,顺便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听老师一说,朋友很庆幸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亏得找到老师时语气平和、态度诚恳。要是情商低了一些,带着一身怨气去找老师要说法,还真让自己下不了台面。再看看与儿子一起打闹的同学,同样被老师批被老师当典型,一下了课谈笑心生一点事儿都没有。朋友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儿子怎么会这么小气”。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可是10岁的儿子动不动就抹眼泪,真是愁煞人呀!
荣景优品 全3册 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育儿畅销书籍 ¥48 购买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张对孩子要有适当的体罚教育。事因是青春期孩子没有和家长打招呼就独自外出,并且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回家后撒谎电话手表没有电(实际上电量处满格状态),第一次批评兼普及安全知识也就过去了;事隔一周,孩子又故伎重演,父母四周找人,在一地下机动游戏厅找着了,苦口婆心教育一番,此事又翻篇。本以为事不过三,孩子不再会独自一个人外出失联,结果第三次仍是偷偷地去了游戏厅,电话手表仍然关机。
多次跟孩子老生重谈安全教育,孩子仍左耳进右耳出地我行我素,父母狠狠地抽了孩子一顿,事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明青少年独自出门的危害性,联系不上很担心等。从此以后,孩子再外出都会交待:和谁去哪里,大约多长时间,做什么,为什么要去,有了这5W1H后,父母再也不用联系不到孩子担心吊胆了。
如今父母都推崇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极力反对打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看到体罚类的教育,就以家暴扣大帽子,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谴责打孩子是最无能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犯了大错,父母不是斥责孩子制止恶行,而是先看看书上怎么说,然后考虑良久才做出决定,掰开了揉碎了跟孩子讲道理。父母这样做的结果呢?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吗?有多少孩子从没有被父母哭过打过体罚过,当父母一时失控,冲着孩子河东狮吼或者出手动粗,孩子就受不了,有一声不吭离家出走的,有啪叽”一声跳楼的,还有磨刀霍霍杀母亲的。
曾经看到一则热搜事件,熊孩子为了验证书上看到的孕妇摔跤会流产”是否属实,故意趁孕妇不注意往身后猛推一把,幸好当时没有造成不幸,倒是孕妇的小姑子狠狠地把熊孩子教训了一回,孩子的家长却以他还是个孩子”护犊子。这事要搁在70年代,父母或家长早就两个耳光扇过去了,更有甚者会吊起来一顿毒打。生长在70年代的孩子,有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吗?几乎成了稀有动物了!他们有心理产生阴影,变得胆小自卑吗?他们有痛恨父母举刀刺杀父母的吗?有不忍暴打与羞辱而跳楼自杀的吗?
这些统统都不存在,只是被父母打出门后,找上小伙伴瞎晃到晚上,偷偷溜回家见机行事,如果父母不再生气就嬉皮笑脸地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如果父母还在气头上马上夹起尾巴做人直到父母心平气和。小时候被打过的孩子,内心强大,受得了委屈,也扛得起挫折。反倒是没被打过的孩子受不了委屈,动不动就承受不了压力。被老师批评几句,有负气离家出走的,有啪”地一声跳楼的。孩子之所以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就是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不知道委屈为何物,不知道遇到挫折要咬紧牙关去扛。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就管教孩子能不能惩罚这件事上,她多次提到过: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很多东西,除了爱与被爱外,还要心存敬畏。孩子做错事情,甚至犯法了,一定程度的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孩子认识到逾越规矩甚至触犯法律,需要承担责任,从而懂得反思、后悔,知道后怕,吸取教训后再也不敢了,孩子真的不敢才是真正保护了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惩罚,孩子很有可能心存侥幸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