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妈咪(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喜欢头脑风暴的孩子,常常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想象作画。在孩子想象的画笔中,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没有看到孩子的那副画之前,小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家长。
礼拜五的思想课上,老师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想象中的父母画一幅画,孩子们拿到彩笔之后,纷纷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小颖的孩子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对着白纸发了好一会呆,接着又左右环顾了一圈,试图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
孩子看到坐在左边的珊珊给自己的妈妈添上了一对翅膀,看上去就像天上的仙女,姗姗的妈妈每次来接珊珊时都是笑眯眯的。右边的君君画的是她爸爸,君君给爸爸的手里画了一把枪,君君的爸爸当过兵,虽然不苟言笑,但对君君特别好。
小朋友们都画得差不多了,而孩子的纸上还是空白一片,老师已经开始催孩子了,孩子不情愿地拿起了笔。在白纸上开始作画。下课铃想起,老师让小颖来教室接她。小颖来后,老师拿出小颖孩子的作品递给她。
小颖长的挺漂亮,在众多家长中打扮也很时髦。但是在孩子的画中,小颖的头上长出了尖尖的长角,嘴巴张得很大,牙齿也画得尖尖的。小颖看着自己的画像,突然想到了孩子经常看的那部动画片,她和动画片里面的怪物一模一样。
这...这是我女儿画的吗?”小颖有点不相信地问。
当时我也有点惊讶,因为别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家长画得很漂亮,但我在问孩子时,她很确信这就是自己想象中的你。”老师说完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
一般来说,孩子家里的事情我们是不应该管的,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小颖一眼,接着便把画交给了小颖。
在孩子的印象里,小颖的脾气非常不好,她对孩子常常缺乏耐心,在教孩子做题的时候,孩子一旦做不上来,小颖就会表现得非常恼怒。有一次孩子同样的一道题做错了好几次,小颖一怒之下撕了孩子的作业本。
家长们平时的样子,是孩子心中最真实的模样
我同事就曾经问过孩子这个问题,当时孩子的回答让同事哭笑不得,孩子说:妈妈像菠萝!”当时同事困扰了很长时间,自己的身材明明很苗条,孩子为什么说自己像菠萝呢?后来她才知道,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对她的爱,说她像菠萝是因为孩子特别喜欢吃菠萝。
孩子们在形容自己喜欢的人时,往往会把这些人和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妈妈像苹果、爸爸像西瓜。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在形容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人时,就会说像怪物、像魔鬼。
为什么家长会变成孩子想象中的怪物?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它的复杂就在于孩子们的想象常常是抽象的,有时甚至连孩子自己也说不明白。它的简单则是因为孩子的感觉在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只要父母对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做过不好的事情,就会给孩子留下坏的印象。
拿高考生来举个例子,每年全国有近千万名高考生。调查显示,其中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在考试之前出现焦虑、挫败、退缩等情绪。或许家长们会把这些情绪归结到孩子的心态上,确实,在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时,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是正常的。
不过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患有考前恐惧症”的孩子们中,几乎所有人都提及自己的情绪和家长的唠叨、责怪甚至辱骂有关。在孩子高考的前夕,家长往往比孩子还要紧张,这时一旦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家长的天就像塌下来一样,不停地给孩子施压。
由此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就像在辅导孩子做题时,家长讲解了好几遍,孩子还是听不懂,于是家长开始失去耐心,语言也变得过激。怎么这么笨?”、干脆别学了!”这些话是家长一时的气话,在孩子听来,却是家长对自己的否定。
家长为什么会产生消极情绪呢?
抛开性格的原因不谈,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给孩子报了三四个补课班,花了不知道多少钱,为了承担补课班的费用,家长每天非常辛苦的工作,最后孩子的成绩仍然没提上去,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当付出得不到回报时,家长们就会失去对孩子的耐心。
实际上,家长也知道孩子在努力,只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心里落差。
美国著名演说家安东尼罗宾斯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控制住快乐和痛苦,如果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反之,则会被情绪掌控。”
那么教育孩子的秘诀就在于家长对自己情绪的掌控能力,如果家长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感染孩子,就能成功地教育孩子。任由情绪爆发,胡乱对孩子发脾气,那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对孩子设定合理的期望
家长因为孩子没能提高十分就责怪孩子,同时要求孩子下次必须提高十分,那在下次考试中孩子的心态就会受到影响,成绩只会不升反降。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家长就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生气,尽管这不是孩子的错。而对于孩子来说,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孩子自己也会感到沮丧。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家长不妨适当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如原本希望孩子提高十分,如果孩子只提高了五分,那也是进步,只不过进步幅度没有家长希望的那么大。那么下次再给孩子设定一个提高十分的期望,孩子再提高五分,这不就达到上一次的期望了吗?
其实哪有那么多天才,说考第一就考第一,大部分孩子都是很普通的。
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
除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之外,家长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利的事,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比如今天本来想早点回家陪孩子,领导却临时通知要加班到九点,这时家长的心里就是崩溃的,可是又不能和领导耍脾气,那怎么办呢?只能在心里忍着,找一个宣泄情绪的突破口。这时要是孩子在学校闯了点小祸,家长立刻就会把一天的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错误很大吗?不大,有时就是作业没写好这样的小事,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后也感到很后悔。
那么下次,家长就应该在回家的路上把情绪发泄完,大声喊也好、踢易拉罐也罢,总之在开门之前,家长的情绪应该立刻恢复到早上出门之前的那样。
情绪的产生是无法控制的,家长能做的就是把积极的情绪带给孩子,把负面的情绪及时宣泄掉。要做守护孩子的天使,而不是孩子心中的怪物。
今日话题: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在孩子心里是怎样的形象呢?你们又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同探讨!
本文由孕妈咪育儿经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