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傍晚去散步,林荫路上,微风轻拂,归巢的鸟儿在浓密的树冠中喜悦的喁喁细语……

这时,就见前面一个约两岁多的小男孩,欢喜的把小脚往路沿上抬去, 刚抬上去,就见跟在后面的年轻的妈妈手拿带着绿叶的小树枝轻轻打他的脚,

"下来,下来,走个路也不好好走!"

她见我望着她,边打着边对我笑笑,只见小男孩原本欢喜的小脸委屈的撅起了嘴……一会儿,小男孩又往路沿上抬脚,于是妈妈又用树枝赶……

显然,小男孩是一路想走路沿玩,而妈妈则一路在把他赶下来。

这时,我不禁想到,唉,小孩子多可怜,只是想走个路沿沿都不可以,这样低矮的路沿高不过三寸,完全没有危险。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显然,这个妈妈是爱她的宝贝的,同时又是严格要求着她的宝贝的,要求她的孩子象大人一样规规矩矩的走路,规规矩矩的散步,散完步老老实实回家。

其实她完全不知道,也不明白,孩子是自我成长的,孩子们喜欢去探索他们还不了解的世界,学着掌握自己还没把握住的本领。

比如,这个小男孩,只是想去挑战一下走高高的感觉,那种轻轻的摇摇晃晃中平衡着掌控着身体往前走的喜悦,是小男孩对这个世界伸出的无畏的小小触角,可是这个小小的触角被妈妈微笑着轻摇的小树枝打回来了,并且是一路打回……

这时,小男孩会是什么感受呢?委屈,茫然,沮丧……

长久以往,小男孩肯定会缩手缩脚,对周围的世界再不敢去感受、探索,那份来自心灵成长的喜悦也会消失,他还会感受到幸福吗?没有幼年感受中滋养出的无畏与勇气,长大后,那些面对成人世界需要的品质,比如坚强,勇敢,积极,自信会自动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我们家乡老人有句话,充满最原始古老的智慧,小孩子只愁不生,不愁不长。”

其核心意义正是,孩子是天生就会自我发展的,向上的,生下来就是一个小小的探索家,是一个对世界,生活充满无限热情的生命。

作父母的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这种热情,而不是以非自然的所谓规矩来约束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塑造一个非自然的社会人,粗暴的干涉只会是破坏孩子最宝贵的对于世界的热情与勇气。

如果这个妈妈知道,自己轻轻挥舞的小树枝,打掉的是孩子可能会拥有的卓越品质,幸福的能力,会不会吓一跳?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事实上,这完全有可能。

许多妈妈,对早教很重视,以为从小就要培养宝宝各种循规蹈矩的好习惯,不让宝宝做一点出格的事,上学后对宝宝学习上要求及其严格,但这时宝宝本自具有的天性与对学习的兴趣已被磨灭压抑的厉害,学习的内驱力不大,被逼迫着学习,结果是家长孩子皆身心俱疲。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问题出在哪里?是父母对早教不正确的认知,各种早教理念,各种培养,规则,习惯,品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妈妈们原本纯朴的母爱被扭曲,在自以为为了孩子好”的前提下,狠心培养孩子,不顾及宝宝心理需求。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

第一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第二是安全需要!

第三是归宿和爱的需要!

第四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纵观现在的孩子,前三层次的需要一般能被满足,甚至是超额满足,没有哪一个民族有我们民族爱孩子,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比如: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深入家长心理。

但孩子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却不被重视,甚至无视,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管怎么管,甚至孩子未来的一切都会提前计划好,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了。

他们不尊重孩子,也不重视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声音,以为,小孩子,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一再的压制下,孩子们看似衣食无忧,实则并不快乐。甚至有的长大后,爆发极大的心理问题。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女儿,女儿也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成绩好,但妈妈对女儿的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写的全对,还要求工工整整,不能有一点点潦草,错误,有一点点就要求女儿重写,女儿抗争不过之下,每天都很注意作业的工整,后来到了自己也不能忍受一点点瑕玷,有一点点就撕掉重写,当然完成得很慢。后来上初中了,作业越来越多,这样的工整要求下,她每天都写到很晚,甚至完不成,受到老师的批评,妈妈的斥责,后来这孩子患上了抑郁症,什么也不能做,只能每天自己和娃娃玩……

一个本来聪明活泼的孩子,就这样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适应,这就是因为家长过于苛责,压抑了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不能不令人叹息,这样的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还有这样一妈妈,陪伴宝宝时,总是在时刻纠正宝宝,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后来宝宝玩都不会玩了,因为他不知道,遵从内心声音时,总会有妈妈的声音出来说,这不对,应这样玩,那不对,应那样玩,他的内心混乱了,失去了无知无畏去探索,想怎么玩怎么玩的活泼与灵性,于是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他显得那样无所适从,懦弱,消极。

如果这样的状态不改变,长大后的他,令人担忧。

前不久,一位九岁的小男孩写作业写到太晚,留纸条给妈妈:妈妈,我太累了,让我睡会好吗?而这一睡,就没有醒来。

医生说,他内心求生的欲望,太弱了。

太多太多孩子自我发展被剥夺而造成悲剧的例子。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孩子不需要被塑造,只要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内在的精神密码,在爱和自由中,他的生命能量就可以不被无端消耗,用在自我成长实现上,体会来自心底的喜悦。成熟未来实现自我的卓越品质。

我们小学时都学过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的妈妈没有嘲笑,斥责爱迪生孵蛋的行为,而是很温和的给爱迪生讲解母鸡孵蛋的小知识,正是妈妈对小爱迪生好奇心的保护,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所需要的卓越品质。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说:

如果儿童要创造自由,他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中,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幸福和快乐感一定要在童年经历。经历了、体验了、感觉了,就会对幸福和快乐有了认识,将来就会成为这样。这正是幸福成长的内涵。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CharterWu,爱和自由理念倡导者李雪的粉丝的老公,理工男,在爱与自由中长大,他以亲身体会在《一位中年男人的自恋”:爱与自由环境下长大,人生有多爽?》一文中写道:

我获得了活出自己人生的自由,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学者,上大学读研后,因为崇拜私企的技术大神,去了一家私企,后来私企做大,又开始在国企搞管理,结果见了李雪后,现在又开始写身心灵博文,在不同领域自如转换,但他很明确,这些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孩子最想要的成长效果。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讲,爱与自由的童年带给他几个最重要的财富:

首先,有爆棚的生能量,时刻都对人生充满希望,哪怕在家庭遭遇重大灾难,失去了第一个孩子,爱人陷入抑郁,都坚信能帮助她好起来

其次,拥有超级自爱。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

去一趟雪居,我真是感觉李雪喜欢我、峰哥喜欢我、猫喜欢我、鸟喜欢我,即使他们跳出来说讨厌我,我这个自恋都破不了。

第三个,最重要的,就是走出自我设定剧情的难度更低,因为一直优秀,形成必须足够优秀才能获得尊重”的剧情,在李雪老师稍加点拨下,就醒悟,现在非常享受工作。

这样的状态,真是令人羡慕的人生状态,享受工作,享受人生,卓越幸福,这不是所有父母希望孩子得到的人生吗?

别让轻轻挥舞的小树枝,关上了宝宝走向卓越而幸福的那道门

赶紧停下挥舞的小树枝,在道德安全的提前下,给宝宝一个爱和自由的空间,让他自由探索小小的他眼中神秘的世界,让小小生命与生俱来的对世界的爱尽情绽放,相信你就会收获一个充满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好孩子,卓越幸福人生需要的品质,他都将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