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会感同身受:懂得孩子的感受,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文 | 小微谈育儿(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长总是说孩子太小,一点儿都不懂事,不会体谅父母。其实我们作为家长,何曾体谅过孩子内心的痛和苦呢?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大牛的客户王女士,跟着房产中介大腕大牛看了一所房子,第一次来就很中意,房东的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医生,还有一个是名校的高材生。王女士对这房子的风水赞不绝口。

可是一旁跟着的儿子,却一声不吭,戴着自己的耳机,玩着自己的游戏,只有在一个茶几上看到一个摩托车模型的时候,眼里才有了光芒。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长大以后做一个有出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就像影片中的王女士一样,她想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能够像那些优秀的人一样有所成就。可是作为家长,我们有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一、家长教育有哪些雷区

控制欲

控制欲谁都会有,比如自己的东西不能被他人侵犯,而且一定要遵从自己的意思,可是有的父母很有意思”,把孩子当做一个物件”,将所有的控制欲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邻居叔叔是一个传统的文化人,读书必须要有好成绩,学习的能力必须有用,看书是生活必须做的事情,孩子的生活和行为也必须检点,想要和同学们出去玩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不符合礼节”。

大叔的规矩在自己的妻子、孩子身上都有体现,对于女儿,他更像是一条锁链,每天都捆绑着孩子。因为大叔觉得,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女孩子家的,不安静温柔一点儿怎么行?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可是却满满的控制感”。

否定孩子

想要肯定一个人很难,因为闪光点需要时间和契机寻找,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否定一个人,是轻而易举的。家长陷入了打击教育”的误区,错把否定孩子当成清规戒律,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记得一位朋友在演讲中提到,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父亲的一句:还不错。因为和父母相伴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听过父亲夸奖自己,唯一的感情表达就是在皱眉头的时候,眼神突然飘浮,显得有些心虚,这时候朋友就知道,其实是自己让父亲自豪了。

这样揣测一个人的心思,不说累,难度也很大。朋友的父亲代表了中国家庭里,绝大多数的父爱形式,家长疏于表达,孩子不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情感如何,从而影响家庭关系,更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

用了十几年的教育方式,到头来却是一场错误,你还在让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吗?

二、感同身受”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没有人能感同谁的身受”,家庭教育中,总是因为很多琐碎的事情而出现矛盾、纠纷,生活中也常常因为误会闹得不欢而散。就像《前任3》的剧情一样,明明都彼此深爱,却仍然是再见结尾。感同身受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究竟有多么重要?

《遇见幸福》中,萧晴是一名人人敬仰的空姐,一说到这个职业,许多人都会她们肃然起敬。可是这样的空姐身份并不能改变一个妈妈的想法,萧晴一直想让女儿学金融,可是女儿的梦想却是做音乐。

于是,女儿找了老家的姥爷帮自己办理退学,自己闯天下。萧晴知道以后当然气急败坏,和女儿的关系一度变得紧张。在父亲劝萧晴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没有人陪的时候,都是这么一把吉他在陪着她。”

感同身受让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亲情的缺失让萧晴的孩子春泥喜欢上的音乐,喜欢上了陪伴自己无数夜晚的吉他,如果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里,多一些理解和体谅,许多误会便能迎刃而解。

家长能够理解孩子,更能让孩子懂事

不少家长希望培养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这样自己省心,孩子也能尽快成熟起来。往往有这样想法的家长都经常对孩子说你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妈妈都是因为你才吃这么多苦”等。

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懂事,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觉得自己是累赘,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所以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变得懂事的最佳途径。

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自于父母的感同身受”

家长为什么不放心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安排一些事情?因为不信任。觉得孩子做不好是家长们不愿意把决定权交给孩子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父母总是用你懂什么”来回应孩子的原因。良好的独立能力需要积累,能力的积累来源于每一天的生活,家长学会感同身受”,让孩子受益。

三、学会感同身受”,家长要这么做

感同身受不简单,家长这样做,学会如何用体谅来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加分。

①想想自己做孩子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们把自己也是孩子”的角色带入,那么许多时候父母烦恼会变得很小。朱亚文说自己和孩子捉迷藏的时候,看到孩子身子露出一半,连忙笑着说孩子捉迷藏不走心。把自己和孩子看做是平等的,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积极而有效。

②学会将心比心。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实习护士对一个阿姨扎错了针,连续几次都没有对准,小姑娘不免着急,可是阿姨却安慰她不急,慢慢来,因为阿姨的女儿也是一名实习护士。学会将心比心,不仅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作用,生活中也处处有效。

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家长多用心,感同身受不是一件难事儿,关键在于我们家长如何对待。

关于这个话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这里是小微谈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