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习惯性拖延?家长请及时干预,别让孩子的梦想被“扼杀”

今天下班已经11点多了,刚进楼里面就听到有邻居家孩子晓璇在哭,我以为孩子自己在家害怕,于是敲了敲门,结果是晓璇妈妈来开的门,听晓璇妈妈说:今天晚上晓璇妈妈有点事,看孩子作业也不是很多,就嘱咐孩子自己先写着,一个小时足够写完了,一个小时之后,发现孩子还没有写完,晓璇妈妈工作也做完了,于是就坐在晓璇旁边看着孩子写,结果晓璇一会说想要喝水,一会想要上厕所,一会说困了想睡觉,作业一拖再拖,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了,第二天晓璇还要上学,晓璇妈妈就生气了,说了晓璇几句!

孩子习惯性拖延?家长请及时干预,别让孩子的梦想被扼杀”

其实很多孩子都和晓璇一样,明明30分钟能够完成的事情,拖到40分钟、50分钟、一个小时……虽然说学习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孩子的拖延症也在不断的变强,这成为了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

如果放置不管不顾的话,拖延症对孩子的影响不是一点半点,其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针对拖延症我们还是要学会对症下药,找出原因,再根据原因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拖延症的现象呢?

何为拖延症?

专业术语解释为: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用俗话说类似于知法犯法、知错犯错!”

明明知道拖延下去也不是回事,但是还是会去拖延,一般拖延症的有三个原因:

1、生理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

在很多人看来,做事情拖拖拉拉”就是拖延症,就是惯着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其实是我们太想当然了,除了主观上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表象之外,有可能是孩子的生理原因。

在大脑功能分区中,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的时候,大脑排除杂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注意力也会严重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会显著降低。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和执行力比同龄人逊色的话,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反应都会比其他孩子慢半拍。

2、心理原因--结果和期望值不一致

除了生理原因之外,心理原因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拖延症的现象,比如:

写作业

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后果;完美主义者,害怕达不到完美的结果;逃避痛苦,不愿意推迟满足(一味的只知道推迟);动力不足,能拖就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孩子尝试过,努力了却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时候,对于再次去做这件事就会心有芥蒂。不管是外界强加的任务,还是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动力不做的情况,始终下不了决心,没有足够的动力马上行动,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推迟,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所谓的拖延症!

3、行为原因--单纯的拖拖拉拉

有些孩子就是单纯的不想去做,每次我家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的时候,我都不会叫他帮我做其他事情,因为我知道玩具和电视的吸引力,大过于我让他做的事情。在之前,我会动不动的喊孩子一句,让他帮我拿杯水、或者拿点零食,就是为了证明他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后来发现我再叫他的时候,都要叫好多次,他不是没有听到,而是单纯的不想回应而已。

拖延症

二、别小看拖延症,或许它将成为扼杀”孩子梦想的凶手!

1、渐渐的开始让孩子怀疑自己

奥纳多·达·芬奇是最多被作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伟人。由于追求完美和不断有新的灵感到来,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画了四年,最后的晚餐画了三年,并且都严重影响了客户关系。最终达芬奇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达·芬奇本人亦为此苦恼,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 (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挫败感,与我们当今饱受拖延困扰的后世人类所体验到的别无二致。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受拖延影响的症时候会发现孩子渐渐变得不自信了,经常性的觉得自己不行,干什么都是错的,越来越怀疑自己!

2、拖延症会使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注意力不集中和拖延症有什么关系吗?其实不仅仅只是有联系这么简单,注意力不集中会加重拖延症这种现象,拖延症会使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回想着我先看电视等会再写吧,当你发现孩子没有再写作业的时候,就会立马让孩子关掉电视去写作业,这是由于中间的一段小插曲,孩子在想电视剧中的一些片段,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业中,正是孩子的拖延症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试想一下,如果当孩子想要看完电视再写作业的时候,及时阻止,并切断孩子的这个想法,写作业的专注力会不会更加专注呢?

晓璇

3、变得越来越懒惰

有拖延症的家长也会发现,一旦拖一次两次之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时间越长,情况也会越严重,那么就会变得越拖越懒,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拖延症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懒惰的人,他会越来越喜欢拖延事情,最后就会变成在规定时间内也无法完成指定的作业了。

三、关于孩子的拖延症”,家长应如何采取办法干预呢?

1、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百度百科解释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要想改变孩子的拖延症”,家长不如先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别说小孩子了,就算是大人有自我意识不一样该拖延还继续拖延吗?说的没错,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首先认识到自己拖延症是不正确的,然后在引导孩子做事情要果断,不要总是拖拖拉拉的。

孩子经常面对的就是书本和考试,可以以一次考试失败为例,让孩子主动回忆考试之前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有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看看孩子自己能不能发现导致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是否存在拖拉现象?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拖延症的问题,并且也清楚的知道拖延症带给自己的危害,在接下来的改变中就会轻松很多。

写作业

2、面对孩子的拖拉,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要做出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时,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情绪失常反过来也影响了效率。

其实孩子的拖拉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既然孩子拖拉有意识,那么我们可以针对孩子有意识的拖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比如给孩子规定时间去完成某件事,以孩子的家庭作业为例,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先去评估一下时间,然后根据自家孩子的水平去规定一个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陪在孩子身边这样效率会更高,几次之后,可以借某个理由离开孩子身边,偷偷观察孩子的行为,快到规定时间时再回来看孩子是否完成,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奖励(集星兑换,不宜太难),来鼓励孩子去学习。有时候适当的压力和动力能够让孩子更加快速的、高效率的完成一件事。

3、不过分溺爱,多参加集体活动

当代家庭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就算有两个孩子的话,家里面的人都会把他们当成宝”,孩子说想玩会再去写作业,家长想着也没什么,早晚都会完成,就没有违背孩子的意愿,慢慢的就会发现,无论让孩子去做什么都会再三的讨价还价,能拖则拖。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替孩子给家长的十个忠告里说到: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注意力

除了不过分溺爱,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儿童军训营,还在在军训营里面无论做什么都要遵守教官所说的,教官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相信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在家里所拥有的拖延症”在这里是行不通的。一次集体活动或许不能够完全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有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正确指导,拖延症”行为一定会有所改变!

拖延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但十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或许不能够完全改掉拖延症”,但是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来降低拖延症”对孩子的恶劣影响!帮助孩子对只有计划没有行动”的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