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失败,是大人们在以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对孩子们实施教育。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并且强加给我们的孩子,我们从来就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去度看待和实施教育,从而导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其实,很多事情从孩子的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从大人的角度上看却不一定正确,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但这种服从是暂时性的,一件可以两件也可以,多了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抗,于是离家出走的有之,叛逆者有之,跳楼自杀者也有之,可悲的事,我们仍然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错误,还在坚持自己所谓正确的观点。
我们有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的境界,为什么就不能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呢?
教育方式的第二个失败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希望。
我们时常对孩子表达同一个意思,你是我的希望。于是我们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和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使得孩子不堪重负,时常生活在大人们的希望里,失去了自我,就像我们自己失去自我一样。这样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凭什么要求他为你而活?
孩子是你的,但更属于他自己,孩子是他自己的希望,我们应该为他自己的健康成长而高兴,不应该强求他按照你的规划去努力,因为你的希望不一定适合孩子。你自己不能实现的目标,孩子也不一定能代替你实现。路在孩子的脚下,只能由孩子自己行走。
孩子从来就没有要求你为他而活,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为我们而活?
教育的第三个失败,是大人们的唯成绩论。
我们不否认考试,更不否认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但考试成绩确实不是衡量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现如今,考试分数高的孩子,成为了父母骄傲的资本、成为了学校炫耀的资本,却有意无意的在将我们的孩子当猴耍。不止一次看到,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学校要求孩子戴着大红花作秀,那种场面确实很别扭。于是有考试北大的孩子反抗,我考上北大,和学校有什么关系”,拒接出席。
孩子的学习成绩,大部分都难以满足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但谁能肯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整体方面就不优秀了?
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他们总有不让我们称心如意的地方,不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教育得最终目标,是让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我们能肯定考试分数高的孩子,将来就一定快乐吗?不能!
为你好”是借口,实际上是家长的代偿心理作祟。
有时候家长自己也分不清给孩子规划好的发展之路,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还是充分考虑到当下的社会需求,毕竟都是普通人,不会去深刻内省自己。
我家邻居一个妈妈, 从女儿三岁开始就开始砸钱砸精力,奔波于各种补课班特长班,因为自己和老公都没有读过大学,深受学历之苦,所以孩子必须要考上大学,由于自己没有能力去教育和辅导,所以就节衣缩食让孩子去补课班。但是孩子一直成绩吊车尾,小学时候就开始请一对一的家教了,却没什么用,作为邻居,经常会听到孩子妈妈说这类话——我们都是为你好,考不上大学看你怎么办?”从小到大给你花了多少钱,你咋这么不争气呢?”
钱没少花精力没少费,孩子没少受累。其实我们都知道,就学习能力来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后天的也有先天的因素,父母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后天科学引导是锦上添花,就像我的这个邻居,虽然孩子补了那么多的课,但是父母很少跟着一起学,都是孩子姥姥姥爷陪着,或者自己送去后就到周围逛街,快下课再回来,孩子上课学了什么从来不知道,也从来不督促,如果作业没做好老师批评了,家长就跟着一起训斥孩子一通,挂嘴边的话是爸妈小时候没你这么好的条件,现在给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还不好好努力,对得起谁?”
孩子今年中考,分数基本上上不了公立的高中,老师的建议是读高职,但是孩子爸妈坚决不干,把孩子送进了一所私立中学,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
——我是猫太后,二年级小学生的妈,期待和你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熊孩子。我认为那种不根据孩子的特点,一味的强求让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失败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这些孩子最终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
(一)邻居家孩子
我家是在山区农村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就是被家里逼迫着去学习,最终,父母发现他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放弃了对他的强迫要求。
人家年轻的父母在前十几年的时候在浙江的工厂打工,后来通过打工赚了钱回家搞养殖业。这个年轻父母当初在浙江打工的时候,孩子是由他们的父母带着,当然对其管理也是比较松散的。但是当这对年轻人回到家以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比较重视了,不过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并不讲求科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孩子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得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完成家长给他们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时候我甚至看见她,在那里练习毛笔字和练习写字帖。通过观察这个孩子的表现,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很爱玩的,但是因为有父母的威慑,所以他不能跟着同龄人一起出去玩。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要想孩子成才,家长需要绕开这三个教育大坑。
1、攀比教育。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家长喜欢攀比。
比方说,你家孩子报了2个辅导班,我就给我家孩子报4个辅导班。
你家孩子学古筝,我就让我家孩子学钢琴。
你家孩子学一门外语,我就给孩子报两门外语......
家长们总认为比别人投入更多的教育金钱,就一定能收获更多。
其实,这是个误区。
孩子上不上辅导班,上几个辅导班,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定的。
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为了和别人攀比,非拉着孩子学,到最后,只会事与愿违,落得个草草收场。
同理,孩子成绩优秀,没必要上各种辅导班,你却拉着孩子硬上辅导班,也只会让孩子疲惫厌倦,反而对学习没有帮助。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
要想孩子学习好,能够成才,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情况,去指定培养计划。
在教育这件事上,千万不要和别人家攀比,越攀比越失败。
2、放养教育
有些家长觉得放养教育好,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喜欢玩,就使劲玩,不能天天学习。
有些家长由着孩子任性闹事,也不管教,活生生地培养出了人见人厌的熊孩子,甚至培养出了违法犯罪的孩子。
放养教育的观念,是不对的。
要知道孩子就像树苗,家长就是园丁。
如果仍由小树苗自己生长,那是不可能成才的。
要想树苗长得高、长得壮,就需要家长悉心照料,细心修剪。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说话做事的分寸,一定要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不能任性胡闹。
3、只看重成绩,不看重情商的教育。
有些家长只让孩子好好学习,只看重成绩,啥事都不让孩子参与,啥事也不让孩子去做。
慢慢地,孩子就变成了书呆子,除了成绩好,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办事。
这类孩子不懂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人际关系一团糟。
等到走出校园,这类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恋爱,总是处理不好很多问题,难以获得成功。
所以,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只让他学习,还要让他做家务,适当处理一些事情,学会和人相处。
只要能绕开上面我说的这三个坑,教育就能发挥最大功效,孩子也能越来越优秀。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这就是过分溺爱孩子,妈妈,奶奶都犯着同样的错误,从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在家里,有多少人受到了邻居家的孩子”的荼毒?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在我耳边念叨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多少;现在,工作了,我的父母开始念叨谁家的孩子在做什么工作,有多赚钱。心累,每次听完这些话我都感觉好累。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特别喜欢这一句话,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教育存在的意义应该在于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重复别人的路。
我认为那种不根据孩子的特点,一味的强求让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失败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这些孩子最终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
(一)邻居家孩子
我家是在山区农村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就是被家里逼迫着去学习,最终,父母发现他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就放弃了对他的强迫要求。
人家年轻的父母在前十几年的时候在浙江的工厂打工,后来通过打工赚了钱回家搞养殖业。这个年轻父母当初在浙江打工的时候,孩子是由他们的父母带着,当然对其管理也是比较松散的。但是当这对年轻人回到家以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比较重视了,不过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并不讲求科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强迫孩子去学习。孩子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得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完成家长给他们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时候我甚至看见她,在那里练习毛笔字和练习写字帖。通过观察这个孩子的表现,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很爱玩的,但是因为有父母的威慑,所以他不能跟着同龄人一起出去玩。
后来在这个孩子上初二初三的时候,我就看见她有时候跟着父母一起出去放羊。对比了一下,这个孩子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习的状态,我很好奇的问了一下他父母,为什么现在对他的要求这么低了,从他父母口中得知,她发现孩子对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就放弃了对他的要求。
我觉得让孩子自主的去学习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而这种一味的强迫孩子去学习的方法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二)亲戚家孩子
我有一个星期二的孩子,也是从小被父母逼迫着去学习。
在这个孩子上小学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周末节假日都需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培养。也正是因为父母逼迫让她去参加各种的辅导班和兴趣班,所以孩子基本上没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等到这个孩子中考的时候,竟然没有考上县里面的重点高中,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孩子从小被父母逼迫着去学习,当父母监督的力量松懈了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立马就会下降。
最失败的教育就是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不到孩子。
1.当我们看不到孩子的需求的时候,就不能给予孩子及时的需求的满足。比如说,孩子害怕了,他躲在你的身后,但是你看不到它的需求,你会更看重自己的面子,你会拉着她去给别人打招呼;孩子考的不好的成绩,内心当中非常的受挫。也很自责,你看不到孩子,渴望被安慰和鼓励的需求。你去责骂他,拿别的孩子跟他攀比,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无比受伤的。他的信任感被破坏。这个世界慢慢的失去信赖。
2.当我们看不到孩子的特点的时候,我们会要求所有的孩子都一样。像是要求一个流水线生产的商品一样,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一样,我们会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别人的优点,我们会拿着别人的孩子的特长,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而不去考虑自己的孩子他自身成长的节奏,他的特点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结果非要在稻田里种小麦。使得孩子最终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而是学会了与别人比,越比越自卑,同时也进入到恶性竞争当中,使得在工作当中学习当中产生很大的压力。
3.当我们看不到孩子的独立性的时候,我们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意识。把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或内心的遗憾,凌驾到孩子头上,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好,实际上这是对孩子他自己独立思想的剥夺。人和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自己的特长,有着自己的梦想,哪怕他是你的孩子,他也不属于你,他也不是等同于过去的你,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凌驾于孩子头上,而应该看到你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理想,有什么样的追求,去支持他实现。
###要想孩子成才,家长需要绕开这三个教育大坑。
1、攀比教育。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家长喜欢攀比。
比方说,你家孩子报了2个辅导班,我就给我家孩子报4个辅导班。
你家孩子学古筝,我就让我家孩子学钢琴。
你家孩子学一门外语,我就给孩子报两门外语......
失败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不知进取、固步自封、吹毛求疵。
不从自身找问题
很多人抱怨孩子不乖、不听话、磨蹭、不懂事,却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是不是在自己身上也同样存在。我感觉最失败的教育应该就是吴谢宇式的教育。吴谢宇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存在。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会来是弑母.作为一个顶底学校的高材生,他。他的智商不容置疑。是母后能够成功逃脱三年。这次证明他的高智商。可是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羡慕的。人人眼中的好孩子变看了一个杀人犯呢。归根到底在于。父母灌输给他的失败的家庭教育。
吴谢宇弑母案以后给很多家长敲醒了警钟,成绩再优秀。如果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做好基础的心理健康。就算他走得再高有可能随时土崩瓦解。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更重要。家长不要一味的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内容。吴谢宇从小就懂事乖巧自律。由此我想到,对于小孩子来说,顽皮不是一件坏事。过于懂事的孩子内心都是压抑的。吴谢宇之所以弑母,绝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一定是压抑太久极度痛苦下才做出的。在谴责吴的同时。我想他的父母应负主要责任.
愿天下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