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又到了,小朋友果果该上幼儿园了。不过对于果果和妈妈来讲,这都是很煎熬的一段时间。果果每天去幼儿园都像是要经历一场大战一样,大哭大闹,不管幼儿园老师怎么安慰,他都不肯停止哭闹。而对于家人来讲,果果的妈妈也是又着急,心里又很不安。其实果果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我们心理学上常提到的分离焦虑症,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情绪之一。
分离焦虑的含义和影响
分离焦虑指的是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开后,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分离焦虑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及有可能会降低儿童智力活动的表现,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他的创造力和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换句话讲就是,如果小朋友面对分离焦虑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陪伴和照顾,那么他的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将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提供一个可以依赖的过渡性物品
所以在送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给他一个可以依赖的过渡性物品,如可以抱在怀里的毯子或毛绒玩具,你可以在婴儿早期就把这样的物品送给孩子来培养他们对它的依恋。宝宝喜欢丝绸制品,那种触感会让他们重温在子宫里的安全感。
预先熟悉幼儿园环境
同时可以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
预先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