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能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力,也许我们都该仔细地学

2018年9月底,我国首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调查发现,在亲子沟通方面,有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自己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而对于人生重要的事情上,39.3%的四年级学生和49.4%八年级学生将"有温暖的家"放在首位,远高于"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利"。这两组数据放在一起不免让我心疼孩子和父母。每一对父母都在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辛苦打拼,却不知道也许坐下了与孩子好好聊聊天就已经让他感到幸福了。或你也想跟孩子坐下来聊一聊,但不是不欢而散就是默默无语。

简·尼尔森的女儿在一次教育论坛上说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痛苦,那你的教育方法一定是错的。如果你正被无法与孩子顺畅沟通困扰,就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无论是想要让孩子有话跟你说,还是想要通过语言引导孩子培养学习或生活习惯,也许《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爸爸版)》能给你一些启示。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爸爸版)》是一位韩国爸爸的亲身体验。这位爸爸是韩国重点大学弘益大学终生教育政策研究博士、庆熙大学教育科技研究所硕士,他的名字叫田导根。他说懂得再多的育儿道理,也不如安安心心地陪孩子聊会天实在,我深以为是,也就是因着这句话才选择翻开这本书。虽然封面明确标注着"爸爸版",但我觉得书中提及的很多方法值得所有教育者拿来借鉴。

聊天尤其是与自己的孩子聊天是一门艺术,就如同照顾孩子生活一样要有一个度。当然,由于个体的特殊性,谁也说不清那个度到底在哪,需要自家父母仔细探索、琢磨。程度无法言说,但聊天的几个要素可以稍作讨论。

耐心地聆听是做一个好沟通对象的首要因素。就像父母希望孩子认真听自己说话一样,孩子也希望父母如此对待自己。想要自己像朋友一样被孩子信赖、无话不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即使你觉得他说的话对你而言毫无意义。《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为读者制定了认真倾听的方法:

注意动作语言:眼睛注视、身体前倾、时不时表示赞同或给适当回应适当提问,以示你对说话内容感兴趣不要因过去的事对孩子产生偏见(即使有没改变的地方也应该是家长反思)放弃想要在谈话中赢得孩子的想法

巧妙地提问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想利用聊天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好奇心、创造力、自主学习习惯等,家长要学会提问,问题是答案的开始,也应该是好对话的核心。

根据不同的情景,家长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比如过去经验类(你喜欢以前的哪次旅行?)、事实类(你知道哪些民族英雄?)、兴趣类(最近比较热衷哪些事?)、擅长或关心的领域(最近比较关注什么问题?)、刚刚经历的生活(今天有没有让你特别开心的事?)、外貌(感觉最近变得很漂亮呀,你有什么秘诀吗?)、未来畅想(如果地球上突然没有电了会怎么样?)等等。

总之,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关心的话题不同,家长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引发孩子思考的话题。必须要注意的是,问问题的时候必须要简洁明了,让孩子能清晰地去思考问题。同时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还要确保问的问题适合当时的氛围,以免孩子无法专注于思考。

真诚地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以我自身经验来讲,也许父母不经意的某句重话会给孩子留下伤害,这意味着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慎重。首先要明确的是,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做错了事的第一感受都是内疚的,这本可以作为后续改进的动力,但很多时候却被父母劈头盖脸的批评抹杀转换为对父母的憎恨心理。

《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为读者提供了5个批评的原则:

在孩子还不能听懂话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出现危险行为时应当场指出(注意不是指责!)错误做好榜样批评才更有说服力不用伤害孩子人格的词汇批评孩子(如你是猪吗?笨死了)战争毫无意义,不强制认错,而是引导认错,

艺术地称赞是孩子进步的加油站。我一直特别建议家长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只要你真诚、实际地去发掘孩子的所有闪光点,孩子的闪光点就会越来越多,只要称赞的恰当,赞赏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不提什么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拿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称赞的确能让人心情愉悦,而且附带激发潜能的功效。

称赞是一门艺术需得掌握适当的度,一味打压易丧失斗志,无条件称赞又适得其反。有以下几个原则:

任何微小的进步都值得称赞,不存在他应该做的事情。进步了就立刻称赞称赞宜具体,不易宽泛要说出具体值得称赞的理由,不夸大其词称赞过程比称赞结果更有效果肢体动作的称赞更易被孩子感受到真诚按要求没做某事同样值得称赞

我深知,如果孩子现在有些令父母着急的行为,父母很难用赏识的眼光从众多不良行为中找到亮点。但正因为难,才真正是考验孩子和父母的时候,分水岭也就在此时出现了。

仔细地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息更能体会他的真实感受。《沟通》圣经里特意拿出一章来讨论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作者尼基·斯坦顿认为比起语言信息,那些肢体动作、沉默时间等非语言信息更能传达对方真实想法,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亲子沟通。想要与孩子感同身受,了解对话时他的真实想法,父母需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说谎,也请不要立刻揭穿,要知道说谎是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的现象。自然,也不能任由说谎行为肆意发展,要从培养孩子的是非感开始着手,并适当承担因此造成的后果。

如果你想通过聊天与孩子成为朋友,想通过聊天提升孩子自信心、创造力、感性思维、领导能力,想要改变那些让你头疼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妨尝试从耐性倾听开始,用提问引导孩子,用称赞、适当批评激励孩子,用细心观察走进孩子内心。《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爸爸版)》旨在呼吁爸爸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更为促进爸爸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亲子关系更加紧密提供了不少建议。当然还是强调这些方法、建议并不仅适用于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