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好像从不缺乏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就是应该奉行棍棒政策”,才能管出懂事的,听话的孩子。
可事实是这样吗?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者梁业梅曾选取203名3~6岁幼儿和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父母体罚给学龄前儿童带来的影响,结果并不如人意。研究结果显示——遭受过体罚的孩子与未遭受过体罚的孩子相比,后者要远比前者更开朗,独立,且富有创造性,。而遭受过体罚的孩子,虽然一时会变得听话,顺从,但此后却懦弱,且和人交往时缺乏主动性,没有自信……
由此可见,打骂教育根本不起作用,,并且还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许你会不解,为什么呢?我明明是为了他好,怕他以后养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所以,早早防患于未然”,可是父母又可曾想过,自己所谓的教育方法”,是否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心理伤害?而且,这种心理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要用用一生治愈童年”。
而他也在各种心理学论点上,强调人的生活风格在儿童时期以往家庭环境中形成后,几乎一生不变,而所有我们在儿时受过的家庭创伤,都需要我们在成人后艰难的面对,解除,甚至也于事无补。因为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对儿童的心理创伤是不可逆的。他们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那样,富有安全感、幸福感,且充满自信。可偏偏,自信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且伴其一生。
所以,当你想要你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个小节目时,你会发现,他的本能反应就是拒绝,逃避。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非旦没有给予孩子鼓励,帮他们舒缓紧张的情绪,却又开始实施自己所谓的不打不成才”的棍棒政策,推搡着孩子,去呀,这有什么的,就不知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真丢人”,更有甚者直接动手打骂孩子你去不去,不去我就打你”这时候,我们只在意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在众人面前表演,却忽略孩子感受,让他们承担我们的不良情绪,与暴力行为——或打或骂”
可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要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怯场?又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没有自信?是否跟我们一贯奉行的教育真理——不打不成材”有关呢?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只不过是在管教孩子而已。可是,真的没有关系吗?如果不是家长奉行打骂政策”,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怎么会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不是家长奉行打骂政策”。
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父母的信任,孩子又怎么会不敢表演呢?是他们真的不会吗?不,是孩子不敢。因为孩子害怕,他们怕演砸,他们更怕演砸后,父母的又打又骂……
前段时间,占据热搜榜首的童模妞妞”事件,不就是典型的打骂政策”吗?一个小孩子,面对高强度的拍摄任务,难免力不从心。在妞妞累了,拍摄状态不好,走错了几步后,妞妞的母亲,却直接公然上脚,踹了妞妞。作为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累,本能不应该是心疼的吗?可是妞妞的母亲没有,归根结底,是她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很显然,妞妞母亲,也是一位奉行打骂教育”的主儿。视频曝光后,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巨大风浪,网友们都在指责妞妞母亲,不应该为了达到自己挣钱的目的,不顾孩子感受,随喜打骂自己的孩子。面对网友的指责,妞妞的母亲道歉解释说:因为妞妞一直出错,自己情急之下,才踹了妞妞,来提醒她”可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单纯是打这一个动作,家长就已经做错了,因为孩子和家长之间,是力量悬殊的,家长动手打孩子,就是以大欺小。
针对打孩子很多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国更是通过了《禁止打屁股》法案,法案中,明确规定,父母不允许对孩子进行身体或者语言上的暴力行为。而后,日本的内阁会议上也敲定了《儿童虐待防止法》和《儿童福祉法》,法案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任何暴力的手段。
看到这些法律法规,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也太小题大做了吧”不就是打了孩子几下,骂了孩子几句,哪就这么严重了?可事实证明,父母自以为的没那么严重,甚至根本不放在心上的打骂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而这些心理伤害,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并不请不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感觉受到了欺负,心里很委屈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在面对父母的打骂时,孩子会很委屈,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爱我呢?他们一定不爱我,才会打骂我,可我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样的棍棒教育”并不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由分说便进行打骂,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孩子感觉受到了欺负。
2.身体上的疼痛,让孩子学会了沉默。
面对父母的棍棒教育”,孩子因为害怕,出于本能的不敢有反应,久而久之,孩子因为想要赶快结束体罚,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就会保持沉默。这也是为什么遭遇体罚的孩子,会越来越沉稳”,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保护自己,因为父母的打骂政策”,让他们觉得,少说少错。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愈来愈沉默时,会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吗?
3.心灵上的打击,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感受,不顾场合当众打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尊心受挫,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时常处在恐惧的情感漩涡中,孩子处于这样的情感漩涡中不懂得如何自救,就会封闭自己的内心。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时不时犯错、摔跟头的过程,家长需要做的是在他们犯错误时,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棍棒教育”,以强硬的手段逼孩子就范,这种状态下,孩子的状态,更多的是:稀里糊涂挨了打,却不知错在何处”,这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
显然不是。所以,父母必须明确一个认识,那就是:一味的棍棒教育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偏激的心理反应,面对父母的打骂,孩子只会逃避问题,而不是改正问题。时间长了,孩子会严重缺乏安全感,并且,严重伤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一味的棍棒政策”往往会教育失败,甚至,恶性循环。
作为家长,应该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和孩子成为伙伴,成为朋友,用温情教育”代替棍棒教育”!拒绝,再做让孩子心惊胆战的虎妈狼爸”!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