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写作文成了一道坎儿。从二年级起,孩子们就要正式接触写作:从遣词造句、到连句成段;从看图说话到练习周记,很多小宝贝都经历着写作文的困扰。孩子们抗拒,妈妈们头疼,那些辅导娃写作文时的鸡飞狗跳,好多妈妈们都经历过。
作文写不出来,孩子们卡”在哪里?
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
没感悟
没累积
一.阅读基础不扎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体验,写作是表达。
对于阅读量大的孩子来说,即使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们的语言词汇库里也有很丰富的表达方式。所以,读得多的孩子,一般都写得快。
二.生活经验不丰富。
相比阅读经验来说,生活的经验往往更直接。看过书里描述大象,不如自己亲眼见过大象;见过绘本里描述过下雨,不如自己打伞站在雨中;孩子们自己经历过的事儿写起来总归比较容易灵感爆发。
不过有时候,不是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是孩子们的经验和作文的题目相差较大.
三.逻辑思维不清晰
不论是文章长短,哪怕只是写一句话,也能体现写作者的逻辑思维。思维清晰,那么拿到作文题目就很快能完成构思,下笔时胸有成竹;思维混乱,则不仅下笔难,而且很有可能表达内容不明确,写到哪儿算哪儿。
思维导图五步法,让好作文自己浮”出水面
其实,思维导图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用图像的方法使思维可视化
任何一个思维内容,都可以以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比如,你很喜欢做的甜点-曲奇: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们使用思维导图绘画作文导图呢?
第1步:确定中心图
中心图是思维导图的核心,也是我们确定的作文主题。中心图分为图片和文字两个部分,图片让大家对思维导图的内容一目了然,而文字则是对中心图的简要说明。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人物类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图就是我”,而在我”的图片形象创作完成后,《这就是我》则是本篇文章的题目。
第二步:使用关键词”
关键词就是围绕中心图发散开来的核心词汇,关键词的选定进一步确定了我们针对某一框架的发散思维结构,是清晰我们思维的超级能手!
比如,当我们要描述刚刚过去的暑假生活,那么,我们可以选取几个相关分支呈现:英语——活动——电脑使用——旅行——阅读等等。
第三步:思维的分支
思维的分支是指在每个关键词后,我们所生发的思维联想。换句话说,就是在作文的子标题下面,我们可以写什么。
比如,我们选定的中心图是水果”,然后又选出了几种我们比较喜欢的水果作为关键词,接下来就是对应展开的联想。
第四步 颜色和关键图的辅助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整理思维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启发思维。而思维导图中颜色和关键图的使用就能大大激活神经系统。
先说颜色,我们在确定每个分支的关键词的时候选择色彩鲜明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不仅能刺激大脑兴奋,还能使我们的思维图像分类鲜明。
另一个有趣的辅助是关键图,关键图是对关键词和分支上重要信息的图像化呈现。有研究表明,同样内容的信息以图像化方式记忆是用文字方式记忆容量的1000倍。所以,如果我想要记得作文导图中的内容,不妨用一些关键图连接成为大脑记忆和思维的密码。
最后,建议大家带孩子绘制思维导图时依照顺时针的顺序绘画,每个关键分支完成以后再绘画下一个,直到完成整个作文的构思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