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科学育儿真的科学吗?家长需要仔细分辨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现在鼓吹科学育儿的风真的是越吹越大,可以说,新手爸妈们把这些所谓科学育儿的方法当作圣经一样牢记于心。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关于科学的育儿方法被实践下来,本来很科学的方法却显得越来越不科学了。

延迟满足定律并不科学

在科学育儿中有一个观点非常的盛行,那就是延迟满足定律。

我朋友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孩子的,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儿,想要抱抱了,不能马上被妈妈抱,她必须得要哭两三分钟才能进入妈妈的怀抱,想要吃东西,要等等才能吃。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现在她三岁了,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确实表现得很乖巧,一点也不像别的三岁小孩那样那么吵闹。

可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当表姐不在的时候,孩子就突然疯狂的开始往嘴里塞东西吃。因为她对妈妈的畏惧导致了她不敢对妈妈提要求,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其实这种所谓的延时满足实施不好是会有有非常多危害的,但家长们通常意识不到。

对孩子的危害

如果父母总是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让孩子开始不信任父母,他们会觉得这是父母在刁难自己,故意不满足他。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会觉得延时满足是一种讲条件的方式,他们以后也会喜欢和父母讲条件,我相信没有家长愿意孩子长大之后动不动就和自己讲条件吧?

而对性格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他们不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他们会过度的压抑自己的需求,长大之后只会喜欢去迎合别人。

其实因为小时候的需求一直不被满足而导致长大后性格压抑的人真的挺多的,如果他一直去压抑自己,那还能有快乐可言吗?

积极引导才是重要的

这些危害都与科学二字背道相驰。我们还是应该去积极的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需要的东西,让能不畏惧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孩子能做到这点,他以后就不会畏手畏脚,他会更容易获得快乐,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照本宣科不可取

我有一个表弟,不久前刚升级为全职奶爸,上次碰见他的时候,他问我说,孩子饿了,一直哭,怎么办?

”我一听,有点懵,说孩子饿了,你就给它吃呀”。

表弟又说,可是书上写的的方法是要按时给孩子喂奶,不到时间就不能给孩子吃”,我一听完了,又是一个被科学育儿拐入坑的人。

我们大人尚且都是饿了就要去吃,那为什么孩子饿了还不给他吃,偏要等到时间到了再给呢?孩子哭的那么惨,作为家长真的很心疼啊!

这也是很多家长在育儿的时候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太过于依赖书本上写的内容,总是书上写什么,他们才做什么,书上不写的都不敢做。

但实际上,孩子是自己的,他有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天性,不同的脾气性格,这就势必导致了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喂养。

就不说吃饭了,如果孩子想要上厕所,难道你也要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上吗?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孩子摔了,疼了,哭了,我们做家长的就是会去心疼,如果非要按照所谓科学育儿的方式去对待孩子,那无疑就是在压抑我们自己爱孩子的天性。

如果说育儿和科学结合起来的后果就是我们当母亲的,必须得压抑自己的母性,那这理论要他何用?

哭声免疫

在公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形,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孩子的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扶孩子,而是站在孩子身后对孩子说,加油,你能站起来的”,不管孩子哭的多大声,都无动于衷。

不得不说,这一套理论确实很让人信服,就连一向有传统观念育儿的老一辈也开始跟着儿女开始科学育儿。

当我想要去扶的时候那些老人还会拦着我,说这样对小孩不好,小孩会失去独立性。你看,当爷爷奶奶都不去主动扶孩子,这画风是不是还有那么一丝丝诡异?

一向被大家认为可能会过度宠爱孩子的老一辈都开始放任着孩子哭,孩子需要帮助,也都不去管他,美其名曰要他自己成长,这是为了他好。

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

乍一听好像真的非常有道理,似乎是真的为孩子好。

但如果我们做家长的,换位思考一下,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如果当我们摔倒在地上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扶我们起来,只是在我们身后说加油,你可以站起来的!”,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当初的我也曾像那些宝妈宝爸们一样对待我的宝宝,当我的宝宝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跟魔怔了一样,只会在他身后对他说加油,你可以的!”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直到我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之后,我才发现那时候的我让我的孩子多失望呀。就连我一个成年人也无法忍受。

科学育儿有必要吗

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别人对我视而不见,不出手相助,更何况那只是一个孩子啊!

孩子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有时候哭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现在不舒服的状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孩子突然特别粘人的时候,通常就是孩子的身体可能有些不舒服了,现在的他没有办法一个人面对了,他必须要和他最信任的妈妈一起度过。

孩子能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就是孩子三岁的时候,如果在这时你不能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你没有让孩子觉得你是爱她的,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父母都不爱我的错觉。

我们都知道,如果在童年没有感受到自己被爱,那对未来成长之后的人格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不再被爱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比较敏感、极端和易怒。

母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在亲子关系里,特别是我们做母亲的,对孩子来说,是他最亲密,最信任,也是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会想要去求助的人。

特别是当孩子突然特别粘着我们的时候,那这时孩子基本上就是由他自己的需求了。

比如一些孩子生病的时候会变得特别粘人,因为在她不舒服的时候,他就只想和自己信赖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什么哭声免疫,而是去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进而去帮助他,让他知道我们很爱他,让他能够信任我们,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童年啊!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能理解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喂养的方式,让孩子茁壮成长。

但书上写的和实际操作当然是会有差别的,我们还是得按照现实情况来操作,而不是一板一眼的光照着书上去做。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无非也就是我们父母的爱,我们对她的用心程度,我们是不是能及时的去发现他的各种需求?我们能不能去回应他的不安?

给她带来安全感,孩子在小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这些安全感,不能由他自己去获得,只有通过我们父母的努力,他才能有安全感,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些,那孩子也就一定可以健康茁壮的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