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香睡觉的时候小腿总是抽筋,这两天脚关节也突然开始痛了。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因为缺钙导致的,需要增加外出运动量和补充钙剂。
我国1994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国民人均缺钙高达300mg/日,距离我国膳食钙供给量标准800mg/日相差一半以上。
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一直在呼吁全民补钙”。
前些天刚好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每年10月20日),小香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补钙与骨质疏松那些事。
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0-2013年综合报告》显示,国民膳食中钙摄入量呈下降趋势。
钙,仍是国民缺乏严重程度靠前的营养素之一。钙不足会导致许多问题,对不同阶段不同人群造成精神和身体的不良影响。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质量和密度下降,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缺钙正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元凶之一。
骨质疏松老”难受我国当前有2.8亿骨质疏松症患者,病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目前患病人群有年轻化倾向。
骨质疏松会导致身体多种不适:
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骨折。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一个原因是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
在骨吸收过程中,背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等均会引起全身性骨痛,以腰背痛最为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另一个引起疼痛的原因是骨折。
受外力压迫或非外力性压迫脊枻压缩性骨折,扁平椎、楔椎和鱼椎样变形而引起的腰背痛。
因为疼痛,患者常常卧床,运动减少,常常导致随后出现的周身乏力感,并加速骨量丢失。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自主生活能力下降。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老人家出行不便,对外交流减少。
此时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心理压力。
骨质疏松一旦患上,治疗收效慢,骨折危害大。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防治预防。
骨质疏松从小预防大家普遍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病,年纪到了才开始防治。事实上,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儿童时期开始。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以及年龄增大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年轻时基础骨量积累越高,可供人们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或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基本元素,通过补钙打好骨基础,能有效预防治疗骨质疏松。
不同年龄段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钙质补充的需求量都不相同,需要分年龄段进行护理。
婴儿时期婴幼儿时期的骨骼发育,骨矿积累对于成年后的骨骼健康影响深远。
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具有老年影响的儿科疾病”,所以在婴幼儿时期,进行补钙防治骨质疏松尤为重要。
0-6月婴儿
图片来源:网络
7-12月宝宝:摄入250mg钙/日,配合钙含量丰富的辅食(婴儿酸奶、蛋黄泥、蒸豆腐、碎菜末)。1-3岁宝宝:摄入600mg钙/日,钙质来源从母乳转为奶和奶制品,增加补钙膳食(白煮鸡蛋芝麻糊)。4~8岁宝宝:摄入1000mg钙/日。配合更多钙质膳食。钙不仅要补够,宝宝也要吸收好,还需要配合紫外线光照,进行规律的户外活动。
图片来源:网络
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期预防骨质疏松,要注意合理饮食(每天摄入5份蔬菜+水果),多食用钙含量高的食品补充钙质。乳糖过敏,可以使用钙强化豆奶和酸奶。
图片来源:网络
建议青少年每日摄入600IU维生素D,辅助钙吸收。
维生素D最主要来源是皮肤受日光照射后合成+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肝、富含脂肪的鱼、蘑菇、鸡蛋)。
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烟草,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禁止饮酒。少饮咖啡。每天3杯咖啡的成人骨量会显著降低。不喝碳酸饮料。碳酸减少对牛奶的摄入,抑制钙吸收。规律作息时间。成年期20岁以前骨骼沉积速度最快,大约在30岁达到骨量峰值,过后钙开始慢慢的流失。
建议18—50岁成年人每日摄入800mg钙。
特别绝经后妇女,骨丢失量加速进行。要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成年人维生素D补充冬季月份补充一次。
坚持锻炼:
快步行走,一天三次,一次10分钟,戒烟,吸烟者患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较高保持匀称体重。体重越重,跌倒时骨骼承受的冲力越大。体重过轻,人体的总骨量较少,也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每年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老年时期预防骨质疏松
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钙的摄入量为1000mg/日到1200mg/日。65岁及以上老年人缺乏日照,因为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日。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定期体检,关注骨密度。图片来源:网络
已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警惕脆性骨折的发生,防跌防摔。积极进行抑制骨丢失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给予体疗、理疗。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控,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提前补钙打好骨基础。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
可以起到提前防治的作用,避免因骨质疏松患上各种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