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25岁身高3d表 我想了解下 1-8岁孩子 标准身高体重表

12岁身高体重比例表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14岁体重(公斤)=1周岁后身高=(年龄×5)+80厘米增长速度参考表:年龄//增长速度,一般来讲2-12岁的儿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身高:身高(CM)=(年龄-2)重度肥胖:大于标准体重50%以上各种身高的理想体重和身材比例表身高148cm150

1-25岁身高3d表

7一12岁身高体重标准表2014

1-12岁男孩身高体重表



1-12岁女孩身高体重表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
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测量左下肢股骨大转子上缘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是下肢的长度。
2)测量要求:测量人一定要摸准被测量者大转子骨上缘的部位。触摸时,先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贴在被测量人大转子骨的部位,让被测量者屈膝抬起大腿,再直腿前后摆动几次,测量人就能准确地判断大转子骨(股骨上端随动作转动处)的上缘位置。测量的钢卷尺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扩展资料:

身高测试是测试人体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人体的身体匀称度,评价人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水平。
检查过程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人体长高是骨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的结果,而骨骼生长需要摄取多达31种营养的配合支持。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长高除了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人体还需要同时摄取补充多达31种营养,才能实现长高,且缺一不可,单纯靠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是无法长高的。庄稼长高需要肥料,动物长的快需要饲料,充足的营养才能充分的生长,才能长的快,长的高。
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吃蔬菜瓜果肉类,从中获取这31种营养实现生长,但科学证实,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较少,所以人体发育成熟需要漫长的20年之久。 
参考资料:身高-搜狗百科长高-搜狗百科身高测试-搜狗百科

1-25岁身高3d表

我想了解下 1-8岁孩子 标准身高体重表

病情分析:各妈妈对照一下表格,看看我们的宝贝发育情况。,该补的补,该减的减。,体重推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14岁体重(公斤)=(年龄×2)+8公斤,身高推算公式:,  出生3个月增长3-3.5厘米/每月,  4-6个月增长2厘米/每月,  7-12个月增长1-1.5厘米/每月,  1周岁后身高=(年龄×5)+80厘米,增长速度参考表:,  年龄//增长速度(单位:厘米/年),  婴幼儿期(3岁以下)  >7厘米/每年,  儿童期(3-10岁) <4-5厘米/每年,意见建议:

1-25岁身高3d表

0一10岁身高体重标准

下面,这是一张0—10岁孩子的身高体重的标准范围表,供父母们参考。







出生时宝宝一般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一年身高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从2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每年大概增加6一7厘米。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中国男童 0—7 岁身高体重标准表 初生:体重(kg): 平均值 3.3 SD 0.38 身高(cm):50.4 SD 1.7 2 月:体重(kg): 平均值 6.16 SD 0.72 身高(cm):60.4 SD 2.4 4 月:体重(kg): 平均值 7.56 SD 0.81 身高(cm):65.1 SD 2.2 6 月:体重(kg): 平均值 8.62 SD 0.94 身高(cm):69.2 SD 2.4 8 月:体重(kg): 平均值 9.19 SD 1.00 身高(cm):72.0 SD 2.5 10 月:体重(kg):平均值 9.65 SD 1.04 身高(cm):74.6 SD 2.6 12 月:体重(kg):平均值 10.16 SD 1.04 身高(cm):77.3 SD 2.7 18 月:体重(kg):平均值 11.25 SD 1.09 身高(cm):82.7 SD 3.2 2 岁:体重(kg): 平均值 12.57 SD 1.28 身高(cm):89.1 SD 3.4 2.5 岁:体重(kg):平均值 13.56 SD 1.33 身高(cm):93.3 SD 3.5 3 岁:体重(kg):平均值 14.42 SD 1.51 身高(cm):96.8 SD 3.7 3.5 岁:体重(kg:平均值 15.37 SD 1.55 身高(cm):100.2 SD 3.8 4 岁:体重(kg):平均值 16.23 SD 1.77 身高(cm):103.7 SD 4.1 4.5 岁:体重(kg):平均值 17.24 SD 1.94 身高(cm):107.1 SD 4.1 5 岁:体重(kg):平均值 18.34 SD 2.13 身高(cm):110.5 SD 4.2 5.5 岁:体重(kg):平均值 19.38 SD 2.25 身高(cm): 113.7 SD 4.5 6—7 岁:体重(kg):平均值 20.97 SD2.6 身高(cm): 114.3 SD 4.9 注:SD: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 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中国女童 0—7 岁身高体重标准表 初生:体重(kg):平均值 3.2 SD 0.36 身高(cm):49.8 SD1.6 2 月:体重(kg):平均值 5.74 SD 0.65 身高(cm):59.2 SD2.3 4 月:体重(kg):平均值 7.01 SD 0.75 身高(cm):63.8 SD2.2 6 月:体重(kg):平均值 8.00 SD 0.90 身高(cm):67.6 SD 2.4 8 月:体重(kg):平均值 8.65 SD 0.97 身高(cm):70.6 SD 2.5 10 月:体重(kg):平均值 9.09 SD 0.99 身高(cm):73.3 SD 2.6 12 月:体重(kg):平均值 9.52 SD 1.05 身高(cm):75.9 SD 2.6 18 月:体重(kg):平均值 10.65 SD 1.11 身高(cm):81.6 SD 2.9 2 岁:体重(kg):平均值 12.04 SD 1.23 身高(cm):88.1 SD 3.4 2.5 岁:体重(kg):平均值 12.97 SD 1.33 身高(cm):92.0 SD 3.6 3 岁:体重(kg):平均值 14.01 SD 1.43 身高(cm):95.9 SD 3.6 3.5 岁:体重(kg):平均值 14.94 SD 1.52 身高(cm):99.2 SD 3.8 4 岁:体重(kg):平均值 15.81 SD 1.68 身高(cm):102.8 SD 3.9 4.5 岁:体重(kg):平均值 16.80 SD 1.88 身高(cm):106.2 SD 4.2 5 岁:体重(kg):平均值 17.84 SD 1.97 身高(cm):109.8 SD 4.4 5.5 岁:体重(kg):平均值 18.80 SD 2.22 身高(cm):112.9 SD 4.5 6—7 岁:体重(kg):平均值 20.36 SD 2.55 身高(cm):117.1 SD 4.5 SD: Deviation,标准差。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 (注:SD: 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 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正常情况孩子1-12岁的体重和身高应分别是多少?

小儿身高、体重有一个标准公式,家长可作一比较。
身高 出生时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1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2-12岁 身高(厘米)=年龄×7+70
体重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 体重(千克)=6+月龄×0.25
1-12岁 体重(千克)=年龄×2+8
小儿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所谓正常值不是绝对的。

身高表上 3rd 10th 25th 50th 75th 90th 97th 代表什么意思

身高表上的3rd、10th、25th等代表第三,第十,第二十五所对应的身高数值。
标准图表(数值表、曲线图)   :

(1)生长标准图表:采用每月龄间隔,用百分位数表达方式。 
百分位数标准包括:3rd、5th、10th、25th、50th、75th、90th、95th、97th

(2)图表范围:年龄的体重(0~83个月)、年龄的身高(长)(0~83个月)、年龄的头围(0~72个月)。 

身长的体重(45cm~105cm)、身高的体重(65cm~125cm)和年龄的BMI(0~83个月)。 

(3)所谓用百分位数法来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做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50则代表第50百分位数值即平均身高数值,P97则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法把人体生长发育分为5个等级:排在第25至第75位之间的属于中等,在第75至第97位的为中上等,第97位以上者为上等,第25一下3以上之间为中下等,第3位以下的为下等,属于身材矮小。

(4)如果一个儿童的身高不在预计的靶身高的百分位曲线范围内,就需要寻找阻碍其生长发育的原因。因此在使用生长标准判断儿童身高是否正常时,结合父母的身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则还需结合性征发育,骨龄等综合指标来判断。


谁能提供一份身高,三围,对应表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
据统计,亚洲女性的标准三围(胸、腰、臀)分别是84厘米、62厘米和86厘米。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如下:
女性标准三围计算方法
胸围=身高 X 0.51 ( 如:身高160cm的标准胸围=160cm X 0.51=81.6cm )
腰围=身高 X 0.34 ( 如:身高160cm的标准腰围=160cm X 0.34=54.4cm )
臀围=身高 X 0.542 ( 如:身高160cm的标准臀围=160cm X 0.542=86.7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