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习以为常、形成惯性之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固定思维方式、模式化应对外界刺激的程式。好的习惯可以让人不断进步,坏的习惯却可以贻害无穷。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做理发学徒。刚开始,师傅每天给他一个西瓜让他练习剃光头的感觉,他练习的很投入、很认真,掌握要领也很快,但每次练完之后,他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把剃头刀插入西瓜之中,一边很惬意的休息,一边享受自己的作品。但也就是这个当初不起眼的小习惯却悔了他的整个人生,因为他把顾客的头当作了西瓜,悲剧也就由此诞生。
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很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我感到--独立的个性、理性的认知、较强的适应力”习惯的养成,应该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成功之处。
孩子在1岁左右,我们就注重让她习惯不同的人来陪伴,防止她形成对某个特定养护人的依赖,这既是锻炼她的适应性,也是养成她独立个性的开始。那时候,我的单位离家很近,但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却也很少回家。记得应该是从那个时候起,节假日我就会带她独自来到单位,到了晚上给她一袋奶子、为她讲一个故事,她就能很快甜美的入睡、安然的入梦,她也不会因为妈妈不在身边而又哭又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孩子独立个性的养成看的越来越重要。06年她六岁,我们带她去北京旅行,走在首都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孩子很快就被周围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竟独自一人兴致勃勃的向前冲去。我和爱人商量,想给她一个小小的教训,于是我们悄悄的藏了起来。兴奋的孩子不经意间一回头找不见我们,一时显得不知所措、欲哭无泪。这时,我们及时走过去,告诉她外出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与父母走失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也在日常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中一天天快速的成长。
2013年暑假,她的好习惯也有了小小的验证。在参加暑期夏令营竞职演说中,她以自己对活动独特的认知,获得了带队老师和小伙伴的一致好评,全票推选她当夏令营班的班长。女儿也不负重望,半个月的活动中,年龄不大的她,也展示了自己独立个性、管理能力和协作精神的风采。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让她养成独立自主个性习惯的信心和决心。
苦到甜自来、功到自然成”。相信好的习惯,一定会帮助她实现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