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过去的每一个决定,把你推到了今天
我们把孩子的上进心,称为孩子努力奋进的发动机”。我们知道,一个人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对事情的效率和效果会有很大影响。同样,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主动与被动,对学习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态度 —— 他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他的大脑就会被激活,他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学习上,会迅速扑捉一切对学习有用的信息,他会主动地思考、主动地问、主动地寻求帮助、主动地学习跟学科有关的一切知识。
上进心,是一个人力争上游的决心与欲望,当一个孩子有了进取心”时,他也就有了好好学习、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动力,此时,他再也无法停下奋斗的脚步,再也不想过平庸的日子。他会涌出想实现目标的冲动,这种冲动会驱使孩子立即行动起来。而当孩子的行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他仍会继续下去 —— 这就是孩子骨子眼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同时,上进心还会记激起孩子主动做事”的欲望。一个孩子成年后,能否在人生中取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他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他的人格中有没有上进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动进取精神”。它会使孩子变得不屈不挠”、不服输”、永不言败”、不认怂”,是孩子在骨子里一定要出人头地”的那股劲儿,表现在外在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理想与抱负显然,这样的孩子成绩也能很容易变得优秀。但相反,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习,即使被爸妈逼迫,那他的注意力会也会是涣散的,他会对学习内容视而不见,根本就学不进去,白白浪费时间。
给孩子讲伟人儿时的故事,既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又能无形中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也能像伟人一样成就不凡的事业。当然给孩子买一些名人传记的书籍或视频,鼓励孩子多阅读他们儿时的经历,也是可以的。
父母应引导孩子和他人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对现状不满意的时候,内心的激情往往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引导自己投入到有效的行动中,去改变现状。但在行动的过程中,往往又是痛苦的,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容易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试想一下,成人都这样想,更何况那些10~18岁的青春期孩子了。他们容易满足,不恩进取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过程,有些孩子之所以跟不上前进的脚步而后退,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个追赶的竞争对手,没有激发出内心的迸取心。所以,当父母还在为孩子容易满足的心态而头疼时,不妨采用这样的办法——多引导孩子和他人学习。
引导孩子制定目标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不满是进取的源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不满不仅不局限于和别人比较时的不满,更应从自己跟自己不断比较中,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如果说父母引导孩子跟别人比,是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的话,那么,父母引导孩子学会跟自己比,那就相当于激发出孩子不断进取的内驱力。
因而,明智的父母应及时地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这样的话在学习上,他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一般来说,青春期正处于孩子的初高中阶段。面对着所学知识不同程度上的难度,大多数青春期孩子往往会失去以前那股学习的干劲,常常是惧怕困难、讨厌思考、乐于安逸、容易满足等。对此,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确立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完善哪些地方,还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在哪些方面上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养成自己跟自己比的习惯,不断地要求自己进步,进而具备积极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父母始终要注意的是:
在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父母不能一下子就给孩子订立一个高难度的目标。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对懒散惯了的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也不容易接受。正确的做法应是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改变,一点一点地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他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跟自己比,也乐意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一个孩子一生中能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上进心”的强烈程度。那么孩子的上进心到底该如何培养呢?我来给爸妈一些方法:
1. 父母的无条件尊重、相信、理解、接纳、欣赏。
孩子能有进取心的前提是必须得有独立的人格,而只有被父母无条件尊重长大的孩子,才能具备独立的人格,想要变得更好,进而拥有进取心。同时,父母的无条件信任也会给孩子向上、向好的动力,孩子不想辜负爸妈的信任,也会努力变得更好。爸妈的理解与接纳,能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爱与支持,孩子为了回报父母的爱,也会变得进取。最后,在父母的无条件欣赏下,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很好,这份自我认同”也会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
2. 别包办、别越俎代庖。
爸妈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只会剥夺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时孩子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感受不到自己成功解决问题、独立做事的快乐感与成就感,只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又怎会有强大的进取心呢?
3. 爸妈为孩子树立进取”的榜样。
想要培养有进取精神的孩子,爸妈首先要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够积极、主动。如果我们自己就是消极、被动,甚至是慵懒、不思进取的,又怎能培养出有上进心、懂得进取的孩子呢?如果你是一只雄鹰(至少有成为雄鹰的决心),那么你培养的必定是一只鹰宝宝,早晚翱翔于空;但如果你只是一只家禽”(即使有鹰的翅膀,但却只有一颗鸡的心),也注定难以培养出雄鹰。
想培养出主动进取的孩子,父母就必须先成为积极进取、懂得奋斗的人!
4. 在孩子还小时,就引导孩子树立明确、正向的人生理想。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爸妈若能在孩子还小时就能引导他树立明确、远大的人生理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我们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需要考取什么样的大学等等,孩子自然更有奋进的动力,朝着目标一步步努力向前。
5. 多给孩子讲名人、伟人儿时奋斗的故事。
不要拿孩子与身边的孩子作比较,这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使孩子变得自卑。如果想用其他孩子的经历激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多给他讲讲名人、伟人儿时奋斗的故事,例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在 6 岁时就已经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了,妈妈觉得你也可以。比尔盖茨小时为了实现梦想,曾连续十几天吃住睡在机房,醒了就工作、困了就睡地板、醒了就继续工作…… 妈妈倒不是要求你也要像他一样吃住在教室,只是他的这种为了实现目标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很多家长误用了上进心这个词,常常把上进心当成一个口号式的教育理念,这个词变成了一个大词,一个不接地气,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的一个词,如果你把上进心变成一个行为的改变 ,或者一个小小的进步,你就不会在迷茫,比如:一个一岁半左右的孩子,鼓励他爬楼梯, 第一天爬十步,第二天爬十二步,这就是进 步,对于孩子来说,做这件事,挺快乐,有趣,愿意做,那就是有了上进心。总之,对孩子进行上进心的培养的关键就是,聚焦在一件事上,并把事完成的进程拆开,拆成非常细的小目标,一套做下来,孩子的进步就会看得见,家长就不要再焦虑孩子没有上进心了。
6. 多赞美。
关于赞美,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他对孩子动力的激发与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是有极大帮助的。一旦孩子有了自我价值感,就会变得自信,进而想要去成为更优秀的人,这份更高的自我期待,会成为孩子锐意进取的动力。
7. 领孩子多旅游、多见闻,拓展视野格局,树立远大理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条件的话,多领孩子去名胜古迹或是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旅游、见闻,让孩子感受天地之大、拓展视野与心胸,激发渴望奋斗的欲望。
最后用一句话送给以为人父母的朋友: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