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妈妈在孩子喂养的问题上碰到了难题,她说自己总是很困惑,不管是专家还是医生甚至是书上,都说需要按需喂养,而她自己也的确是在按需喂养,因为她家宝宝是个高需求宝宝,按需喂养已经让她感到筋疲力尽,有时候甚至想对孩子发脾气。这位妈妈问到:按需喂养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吗?
按需喂养目前是母乳喂养的主流观念,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美国的儿科协会,甚至我们身边的医生都会建议对于婴儿进行按需喂养。
为什么大家都在推荐按需喂养?按需喂养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呢?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按需喂养。
什么是按需喂养?按需喂养指的是妈妈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及时的满足宝宝吃奶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母乳的喂养不能严格按照时间来限制。
和按需喂养相对的是按时喂养,按需喂养和按时喂养最大的区别在于,按需喂养由孩子掌握吃奶的主动权,而按需喂养由成人来掌握孩子吃奶的主动权,无论如何,按需喂养看起来都更适合小婴儿的发育,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里。
《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的十条标准》中的第八条写到:鼓励按需喂养。
之所以整个社会都在支持按需喂养,是因为按需喂养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按需喂养究竟有哪些科学依据呢?
按需喂养的科学依据按需喂养更符合婴儿身体发育的需求
婴儿的胃容量有限,按需喂养更适合身体发展新生儿出生之后,1-3天的新生儿宝宝胃容量只有5-7毫升,对于成人来说,如果是奶粉喂养很容易胃超,因为新生儿的胃就像是一个有弹性的口袋,就算是一次多喂一些,只是胃被撑大,但是孩子依然能够吃得下。
按需喂养就不一样了,按需喂养由婴儿自己决定吃多少,当孩子吃饱之后,大脑会接受到信号,宝宝自然会吐出乳头。
我们常说新生儿是带口粮出生的,大部分妈妈都是有母乳的,只是母乳的产生需要宝宝不断的吮吸刺激乳晕,让妈妈的大脑接收到信号,下脑丘分泌催乳素,让乳腺制造出更多的乳汁。想要宝宝吃得饱,想要母乳跟得上,需要新生儿不停的去吮吸,所以按需喂养对于新生儿和妈妈的作用是相互的,既可以随时满足宝宝的吃奶需求,也帮助了妈妈的身体产生更多的乳汁。
按需喂养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需求在婴儿阶段,孩子出生之后的前三个月,是孩子身体生长的最快的阶段,三个月之后,婴儿的体重可以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长得快的新生儿每天的体重增长在50克左右。只有不停的按需喂养,才能满足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按需喂养可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的需求被分为了五个阶段,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生存下去的基本需求,而人类的生理需求就包含了吃、喝、衣、住、行。也就是说人的生理需求满足之后,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生理需求之上是人的安全需求,也就是说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才能够实现安全需求,这样的理论放在婴儿身上同样成立。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部分,其中婴儿安全感的建立属于第一阶段,分别是物质安全的建立和精神安全感的建立。
婴儿物质安全感的建立也就是孩子基本生理需求被满足的过程。当婴儿哭的时候有人来安抚,当婴儿饿的时候有奶吃,当尿布湿的时候有人换上干净的,这个过程,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被满足,孩子渐渐的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能够细心照顾他的人,孩子的第一层物质安全感,也就是基本生理需求可以被满足。
精神安全感的建立当婴儿获得物质上的安全感之后,会开始寻找精神上的安全感,当孩子从母亲的照顾中感受到母亲及时的回应,因为婴儿语言尚未发育成熟,孩子与母亲的交流多是眼神、肌肤甚至语言交流,婴儿从母亲的照顾中找到子需求被满足,在这个阶段,婴儿会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
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中,按需喂养可以及时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除此以外,按需喂养与孩子眼神的交流,肌肤的亲密接触都会促进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既然按需喂养这么多优点,为什么妈妈们总是感到沮丧,甚至想要放弃。因为很多妈妈们容易走进按需喂养的误区。
按需喂养的误区把按需喂养当成吮吸反射
吮吸反射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这一反射在便已形成,刺激第18周的胎儿,便可以观察到唇部的吸吮动作。婴儿出生后吸吮反射便很明显,并延续4个月此后这一反射逐渐被主动的吸吮动作所替代。
婴儿出生之后,只要把手放在孩子嘴边,就会出现孩子自发的吮吸动作,老人总是看到孩子的嘴巴在动,就会觉得孩子没有吃饱,事实上,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按需喂养应该分清吮吸反射,一味的满足孩子的吮吸反射,妈妈被估计会被累趴下。
把生理需求当成饥饿
在新生儿满月或者即将进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很多宝宝会出现肠绞痛或者肠胀气,因为不舒服所以总是伴随着孩子哭闹,这个时候很多妈妈会习惯性的给孩子母乳进行安抚,而通过吮吸可以转移新生儿注意力,缓解肠绞痛带来的不适,所以很多肠绞痛的宝宝喜欢吮吸母乳有的宝宝甚至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需要不停的吃母乳,最终宝宝频繁的母乳,会让妈妈招架不住,甚至怀疑母乳是否不够。
把按需喂养当成按哭喂养
按需喂养不是按哭喂养,不是孩子哭泣了就要吃奶,但是很多新手妈妈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孩子哭了就塞母乳,尤其是月子里的小婴儿。孩子哭有很多原因,湿疹的痒、鼻塞、温度过高。因为没有经验,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妈妈们很容易采取母乳安抚。
一旦妈妈们走进按需喂养的误区,就会出现孩子对吮吸乳头过度依赖。小婴儿可能会有严重的奶睡,每次睡觉都要依靠吮吸母乳,甚至睡眠出现倒退,想要重新入睡还得再次吃母乳,从而让妈妈们陷入了无限循环中,想要睡觉不断的吃母乳,不断的吃母乳,睡眠越来越差。最终妈妈筋疲力尽,宝宝睡眠差。
如何做到正确的按需喂养0-2周,无条件满足按需喂养
出生两周之前的小婴儿,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加上孩子的胃容量有限,妈妈们可以及时的满足孩子的母乳需求,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随时母乳,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更加可以帮助妈妈们尽快下奶。
所以在2周前的小婴儿,应该无条件的满足宝爸的按需喂养。
3-4周,分清按需喂养的需求
对于即将满月的小婴儿,他们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一部分宝宝还会出现肠绞痛或者肠胀气,很多宝宝突然出现睡眠倒退,让妈妈们感到无力应对,很多妈妈会选择不断的哺乳来安抚孩子。这个时候应该区分孩子是真的饿了还是过度依赖母乳。
可以观察宝宝的状态。有没有哭闹,或者屁多;可以观察孩子的睡眠。清醒的时间是不是变长,但是很少哭闹;1-3个月,找到按需喂养的规律
寻找孩子按需喂养的规律。出了月子,婴儿清醒的时间开始拉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规律,比如晚上睡眠时间变长,白天清醒时间变长,每次吃奶的间隔变长,这种规律伴随着孩子月龄越来越大,会越发的明显,只是妈妈们需要不断的去观察,避免盲目的按需喂养。
4-5个月,按时喂养逐渐替代按需喂养
4-5个月的宝宝,一次可以睡够2个小时,吃奶的时间间隔有2-3个小时,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最好用按时喂养来逐渐代替按需喂养。
按需喂养最适合0-3个月的宝宝,3个月之后,可以逐渐按照孩子的需求进行调整,如果一味的毫无原则的进行按需喂养,妈妈们只会越来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