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妈,生活过得比连续剧还精彩。
孩子一岁前,你肯定见过凌晨1点、2点、3点、4点钟的天空。
2-3岁,你可以充分感受她把你当大山和树,所谓”爬山砍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这意味着你成了人肉沙发,躺着让娃释放能量。

女儿满了4岁后,你得带着她去各种补习班体验生活,弥补幼年没学过的缺憾。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自从女儿满6岁,我这中年老母忍受精神暴力,被不喜欢”的次数越来越多。
冬天不给她穿夏天的裙子,她不喜欢我。吃饭前不给她吃零食,她不喜欢我。
自从当了妈,我感觉我不再是我,而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筛子,时不时被女儿扎中。有时候,扎我的人还不止她一个,可能有她爹甚至我自己。
其实,从表面上,被不喜欢”好像是我的表现差强人意。
可事实上,多半是因为没满足多方的期待。有时是观念冲突、力所不及,更多的是沟通不畅。
1、理性消费的冲突财商教育在中国家庭基本处于空白,我毕业好几年才接触股票。生了女儿后,我恶补理财知识。
这样的我,希望女儿在物质上有富足感,但也用之有度。
昨天元旦节,我跟姐姐约好带她和表弟小胖一起去商场玩,先去摘了青菜再回小区。等她爸送她下楼,我牵着她的手就跑去汇合。
一进游乐园,她迅速选中了一棒棒糖,我跟她商量好了一次只买一个,就痛快地付了款。她脱鞋进去,玩得很嗨。回家途中,她非要买一个闹钟。我拒绝后,她又选一个带印章的五角星盒,我再次拒绝。
她很不满意,又哭又闹外加一路碎碎念,气得我直跳脚。
终于快到楼下,我逮着她进了商场的一角,训斥了一顿。她的不喜欢”指数急剧上升,我也精疲力尽。
饭后,我发现她装棒棒糖的盒子不见了,明明之前交给了我。她挺失落,为了宽慰和补偿她,我答应给她买那个五角星盒,这才母慈女孝重归欢笑。
理财观念冲突大,源于我从小是节俭着长大,她爹一分钱花出了三分的感觉。
随我,太委屈她了,随她爹,花钱太散漫了。
终究是我们双方消费观念不一致,也没把握好对女儿财商教育的度。
她的不喜欢,与我们有关。求同存异,往后我们尽可能统一观念,不让女儿纠结。
娃可以花钱,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
2、育儿观念不同我的童年里,虽然我爹大大咧咧,极少呵护我们,也不会给买零食和漂亮衣服(主要是没钱)。可我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大人说话,那是算数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哪天我妈发了话,说要打谁一顿。
那不管天昏地暗、海角天边,只要你回家让她看到,一顿胖揍少不了。哪怕你睡意朦胧,也要领了这顿打才去。
因此,在我的印象中,爸妈是说话算数的,大人是凭借长期讲诚信建立了威信。
然而,到我当了妈,女儿没少被忽悠。元旦节前夕,我们被好友邀去吃宵夜,她奶奶主动跟女儿报名,说也想参加。女儿说:我要问问人家请客的叔叔,能不能增加一位。”她认真的模样逗乐全场。
本来很欢乐的气氛,谁知奶奶非做思想工作,说不带她去就不做好菜给女儿吃了,女儿一时无语以对,但她也不松口。
直到吃饭时,她真问了东道主,能不能带她奶奶去,那叔叔很开心地说:当然可以啦。”
回家后,女儿说话算数,把这话传达给奶奶听,奶奶听了很高兴。可大家光顾开心,也没说还给女儿做最爱吃的菜。
于是第二天一早,奶奶去买菜先交待,喜欢吃什么菜都报上名来。
我们没想好,她又去问女儿想吃什么。爷爷来了一句:昨晚说好了,她吃白菜。”我立马跟上:我支持爷爷。”
然而,奶奶排除万难继续她的问询之路,终究做了一桌好菜给孩子吃。
改变孩子容易,改变老人太难。由于介入不力,我开始嫌弃自己:对于孩子被逗弄对抗无力,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力不从心,是教育的智慧余额不足。沟通不畅,试试互相包容。
公婆也许育儿方式落后,可他们当了老漂”,就是最大程度地成全了我们的圆满。

放弃休闲的晚年生活,每天像陀螺般忙碌,是他们能交上的最好答卷。
3、自我成长的冲突把自己变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否则,赶不上父母的老去的速度,子欲养而亲不待;赶不上孩子受教育的步伐,徒留遗憾。
我既无法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把老公培养成神队友也难。
比如我陪女儿去买五角星盒,看中了几件可试穿的羽绒服,想买给女儿做过年服,就打电话给她爹来同看。
此宅男被我发了一顿飙,才慢悠悠地下来。这位队友拎着加绒靴子进来,责问我:你怎么给她穿运动鞋?”
what?”我一个在楼下接娃的妈,难道会一灯大师的千里传音功”吗?还是我隐形”加轻功飞上25楼的?
我脱口而出:这个锅我不背,你自己没看着娃穿好鞋,还赖在我头上。”他居然振振有词:那肯定啦。”此处省略一万个发飙的骂词。
身教言传,有这么个爹,我对女儿充满同情,更同情我自己。
都说育儿时流的泪,都是挑对象时脑子进的水。这一刻我不被老公喜欢,但我更嫌弃他,这是婚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合。
可他的温和淡定,撑得住我情绪失控的底线。都说一场婚姻的好坏,不应该看一个人的高光时刻,而要看最低处。
最低潮时,我被原生家庭的复杂关系搅得痛苦不堪。我每天面临情绪崩溃,他还坚持苦苦支撑。
生而为人,多看看对方明亮温暖的地方,
当妈后,我常日三省其身:我是谁?我干啥?我有钱吗?”
职场上不顺利是我的错,毕竟越努力越幸运,可努力的方向错了,我要及时调整。
当妈吼孩子不对,我也慢慢学习控制好情绪,做最好的引导。对老公少发飙,他希望让自由飞一会儿,我要适当劝解。
因为就算我有实力当事实上的单亲妈妈,孩子也不会乐意。
童话大王郑渊洁提出: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的爱。”
育儿是一场修行,面对孩子的童言无忌我不喜欢你”,我只好委屈地问你忍心吗?”
我知道自己不完美,可我在尽力做一个好母亲。
为了减少自己的焦虑和负面情绪,我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顺其自然,且行且珍惜。
最后,以纪伯伦的诗自勉: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因为他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一样,却无法让他变得象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不会停留在过去。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射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神力将你拉开,让箭飞得又快又远。
让自己能在射手的手中弯曲而感到喜乐吧,
他爱飞驰的箭,也爱静默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