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底捞大家都不陌生,想起我最近去过的2次,1次是网上提前预约,还有1次是现场排队等。这不是个例,而是经常,要等,因为人很多。如果单纯的说到吃火锅,海底捞的火锅与其它店里的火锅,我个人绝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可它的价格却要贵一些。及时价格比其它火锅贵,其实要排队等,仍然不缺消费者。为什么?我们一定会想到极致的服务,很多人说海底捞成功的秘密就是把服务做到了极致。
这也是每个去过海底捞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与众不同。时间和金钱来说都是宝贵的东西,但是海底捞却能让人愿意花时间等愿意花钱吃,为什么?海底捞的管理者才是心理学高手,读懂人性的高手。极致的服务带给人们愉快的感受,感受好了什么都好办,愿意经常来,愿意排队等,愿意多花钱,顾客就这样主动去消费了。
真正的高手都是先处理心情再考虑事情,真正高情商的人就是先让别人感到舒服,感受良好。不管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感受良好,处理问题都会变得简单,容易,效果就会好。经商如此,经营人际关系,育儿都是同样的道理。

02
为什么人的感受如此重要?心理学为你解读背后的秘密先来1个案例,我和小晗晗的亲身经历
在小晗晗3岁的时候,我和妹妹带着他坐火车回老家。他正在吃饼干,阿姨从他身边走过去,不小心碰掉了他的饼干,掉在了地上又被踩了一脚,全碎了。小晗晗伤心的哭了起来。
阿姨赶紧安慰他说,没关心,等下车了再给你买,买好多。结果他哭的更厉害了,而且看上去很生气,整个车厢都被吵到了。我赶紧上前,同样安慰,说,饼干掉了没关系,下车以后让阿姨买好多赔给你。结果也没用,一边大哭一边喊,我就要我的饼干。
这个时候,隔壁床铺的一位年轻阿姨走过来,跟我示意让她来。她走到小晗晗身边蹲下来,一只手抓着小晗晗的手,另一只手放在小晗晗的肩上,说:宝宝喜欢的饼干掉地上了,还被踩坏了,宝宝一定很伤心,是不是。说完就拍拍他的肩膀,就那样等了大概一分钟,小晗晗哭声小点了,跟那位阿姨说,饼干掉地上了,被阿姨踩坏了,都浪费了。
那位阿姨又说,是啊,都浪费了,好可惜啊。这个时候,小晗晗不哭了。那位阿姨接着说:饼干掉地上被踩坏了,很可惜,宝宝也很伤心,可是阿姨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撞掉的,我们就原谅她好不好。这个时候妹妹赶紧说,对不起啊,阿姨不是故意的。就这样小晗晗原谅了阿姨,两个人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饼干掉地上了,踩坏了,孩子大哭,我关心的是这件事情,就想解决孩子哭的问题,想让他不要哭。可是根本没用。他就要饼干
同样的,那位阿姨,她并没有让孩子不要哭,而是去关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结果,孩子自己不哭了,原谅了阿姨。
在《成功心理学》这本书里,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了思考、感受、行动之间的关系。书中这样写到:
思考、感受和行动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的每一个都在连续的循环中影响着另一个。
思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感受是指人的情感。认知与情感紧密相连。
积极的情感帮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
消极的情感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困扰我们的特定事情上。
所以在上述那个案例中,当孩子不被理解,感受糟糕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掉在地上的饼干上面。饼干没法还原,所以问题难以解决。但被理解以后,拥有了良好的感受,也就理解了阿姨不是故意的,因为饼干掉地上而哭闹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人是情感动物,比起理性思考,我们更感性。更多的时候,我们被自身的感受所支配,感受好了,才愿意去思考,才会有积极的行动;感受不好,什么都听不进去,很难保持理智,很难积极行动。
所以,那些真正的高手,不管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解决问题,都会先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就会很容易。甚至,感受好了,问题就不存在了或者对方自己把问题解决掉了。

03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关注事情,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很多亲子问题,很多鸡飞狗跳皆因此而起。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案例:
某天晚上到睡觉时间了,5岁的贝贝玩过玩具以后并没有收纳,而是散落在客厅里。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做出两种不同的反应:
第1种反应:看到乱七八糟的玩具特别生气,对着儿子吼叫着说,马上去把玩具收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玩过以后要收,为什么又没收。
第2种反应: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指着地上的玩具,跟儿子说,宝贝,玩具玩过了以后,睡觉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正确答案是?
面对妈妈的不同反应,我们想一想一下孩子会如何表现?
面对妈妈的第1种反应:孩子可能会去收玩具,但这是因为接到了妈妈的指令,不得不去做,不开心的去做,不高兴的去做,甚至还会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的吼叫,训斥而伤心。也有可能就是不收玩具,哭着说想睡觉,妈妈收。然后一场亲子战争就要爆发了。
面对妈妈的第2种反应:孩子可能会笑着回答,甚至是抢答,对妈妈说:把玩具收好。妈妈接着说一句,哇,回答正确,就是收玩具。然后孩子主动的去把玩具收好,跟着妈妈一起进房间去睡觉。孩子是开心的。如果用这样愉快的方式不断的提醒孩子玩过以后收玩具,孩子内心是接受的,喜欢的,更容易养成习惯。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想要解决的问题,达成的目标是让孩子收玩具,慢慢的养成习惯。可是不同的方式,效果截然不同。第二种方式,妈妈关注孩子的感受,用了孩子喜欢的方式,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彼此都开心,保持了良好的关系。第一种方式,妈妈只关心事情,只想解决问题,但往往解决不好,而且还会引发冲突,影响亲子关系。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行为是好是坏,决定权并不在我们手上,而在孩子受伤。能改变孩子的行为,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孩子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感受,积极情绪,去面对问题,去思考问题,然后他会自己积极的解决问题。事情就都会变得简单了,容易了。

04
辅导孩子写作业成为育儿界的难题,那是因为我们的辅导方式让孩子被糟糕的感受所包围,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案例:辅导作业常见景象
1年级的小明最近学习了元角分,晚上回家写作业,有道题目:1元5角=?角,他写了10角;坐在边上的妈妈一看写错了,伸过手在练习册上指着题目,小明看着妈妈;
妈妈嗓门很大的说了三个字:写错了。小明赶紧擦掉,想了想写上了5角;
妈妈一看,气的吼道:1元5角等于多少角?这个时候小明唯唯诺诺的说,10角。妈妈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叉腰,原地打转;
然后又停下来,看着小明说,1元等于多少角?小明低着头不敢看妈妈,说10角。妈妈接着说,那1元5角等于多少角?小明这个时候很委屈,眼里含着泪水,一副想哭的样子,说等于1元5角;
听到这个答案,妈妈彻底崩溃了,咆哮道:你是个笨蛋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这个时候小明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哭的特别伤心,特别委屈……
情商研究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写到:
情绪破坏心智。焦虑、愤怒或者抑郁的学生无法学习,处于这些情绪状态的人无法有效的接收或处理信息。强烈的消极情绪使个体过于专注自身,妨碍个体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
如果情绪破坏了注意力的集中,被认知科学家称为工作记忆”的心理能力—对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所有信息的记忆能力,就会随之瓦解。我们无法保持思路清晰。
这就是糟糕的感受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着急、愤怒、生气、指责会让孩子的感受很糟糕,这个时候我们说再多,讲再多,他很难听进去,很难进行有效的思考,很难做出积极的行动。这会让我们更生气,孩子的思考、感受、行动相互影响,行车工恶性循环。辅导作业自然会成为解不开的疑难杂症。

05
专治育儿界的各种疑难杂症,只需1招,就是学学海底捞,从关注事情,转向关注孩子的感受在具体的日常育儿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同理心育儿,关注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换位思考。遇到与孩子相关的问题,我们首先去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一下,去看待问题,就会理解孩子当前的感受;当我们想要解决问题时,试着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自己的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你喜欢什么样的方式。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去对待孩子,去处理问题。而且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赢得孩子配合的选择,事半功倍的选择。育儿就会变得简单。
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及教育家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所写:当你面临任何教育挑战时,从同理心开始,聚焦于对孩子的理解上。同理心可能是所有父母都具备的最有力的单一教育工具,它总是很有效。
对,它真的很有效。

2、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不管你是想给孩子培养好习惯,还是想改变孩子的坏习惯;不管你是在给孩子辅导学习,还是给孩子读故事,用孩子喜欢的方式,都会让你事半功倍。
积极的感受带来积极的行动,积极的情绪带来积极的思考,孩子会因为喜欢而积极主动,当孩子主动了,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举个例子,孩子学拼音学不会,你一遍一遍的教她读,她觉得很烦,不想读,就学不会。相反,小晗晗学拼音遇到困难时,我用一起做思维导图的方法,在家里玩拼读的方法,让他觉得很好玩很有趣。然后自己去玩,就在玩的过程中,无形之中进行了反复的练习,而且心情愉快记忆力更好。结果,很快就学会了,解决了拼音的难题。
辅导孩子学习如此,其它育儿问题也如此。

3、给孩子选择权,让他拥有掌控感。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掌控的感觉,如果总是被掌控,被摆布,就会变得被动。而孩子的事情,当孩子变得被动时,做起来就会很难。所以,我们得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选择权,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当他们拥有额选择权,自己当家做主了,感受完全不一样了。由我妈要我做,变成我自己要做,结果大不同。
人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更愿意去执行,更愿意去努力,即使决策不合理,也很少会抱怨,因为这是自己决定的。当我们把选择权给孩子的时候,其实也一并把责任给了他。当他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时,他们会努力做的更好,会更积极主动。
孩子的感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当你开始关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愿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时,你一定会惊喜的发现,那些困扰你已久的育儿难题,在慢慢改变,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