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完美妈妈”幻象绑架的母亲们
闺蜜苗苗自从生娃后,就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中。
因为不放心公婆带孩子,也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辞职专心带娃。
女儿一岁前,没睡过一个整觉,每天夜里刚睡着一会就要爬起来喂奶,要么就是孩子拉了尿了。
白天眼睛都睁不开,女儿动不动就哭,怎么哄都停不下来,嗷嗷待哺,自己就像一个随时供应的奶牛。
女儿如果感冒发烧,老公要上班,只能自己抱着去医院。又很自责,觉得没照顾好她。
女儿会走路之后变得很调皮,她有时心很烦,就会吼女儿。发完脾气,又觉得自己当妈妈好失败啊。
一刷朋友圈,看着朋友们穿得光鲜亮丽、妆容精致地到处玩,再看看自己那张憔悴的脸,穿得像个菜市场大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连饭都不敢约。
她不敢放松,不允许自己享受,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一碰就要爆炸。

我有时候真后悔生了孩子,好像这辈子就围着孩子转,再也没有其他的人生可能了。
想到这个念头,又觉得自己好自私,对不起女儿。
我好累,我的能量,已经耗尽了。”
听到这,我发现苗苗在育儿过程中,彻底迷失了。
她完全忽略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在《母亲进化论》一书中,作者苏兹·卢拉作为一名妻子、母亲和心理咨询师,用18年的心理咨询经历给出了答案:
因为,你没有允许自己当成一个人来活着。
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很容易与自我疏离,把自己的一切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关的行为凌驾于做一个人之上,认为母亲”=自我牺牲”。
然后,形成好妈妈综合征”,幻想成为孩子的完美妈妈。
自我的部分被压缩得无限小,孩子的部分被放到无限大,甚至占据了生命的全部,最后变得精疲力竭、沮丧挫败,也常常对自己和孩子感到失望,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一个妈妈如果不懂自我关怀,一味消耗自己,又怎么有力量来爱孩子呢?
如苏兹·卢拉所写:
如果你在空转”,那么你就会觉得照顾他人是一种负担。相反,如果你的油箱”是满的,甚至要溢出来了,照顾他人反而让你觉得人生充满活力与目标。
只有我们内心的油箱是满的”,我们才能全身心地陪伴我们的孩子及周围的人。”
2
为什么完美妈妈”不敢爱自己?
《请回答1988》里有一段台词,看哭无数人:
听说神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
妈妈仍是妈妈的守护神。
妈妈这个词,只是一叫,
也觉得喉间哽咽。
妈妈,最有力量的名字。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一个充满爱的,无所不能的守护神”。

在这种社会一般期望下,对好妈妈”的行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思想里,内化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比如我自己,从小我的妈妈就教育我:你是一个女孩子,以后要结婚生孩子的,必须要学会做家务,做饭,照顾一家人,才能让丈夫和婆家人看得起。
于是,我从小就要非常懂事”,家里的脏活累活都是我干,每天洗全家人的衣服,做一家人的饭菜。弟弟却被供奉得像个大少爷,连内裤都要我洗。
我曾经反抗过,上初中后不肯给弟弟洗衣服,却被妈妈教训:女孩子怎么能不洗衣服?你以后也要给你老公孩子洗衣服的。
我无语。
但能说什么呢,我的母亲也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在她的价值观念里,一个母亲一定要付出得足够多,甚至超负荷,来获得生而为人的价值。
在这种环境下,成为母亲后的我们就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我是母亲,所以要以孩子为第一,无条件爱我的孩子。
我是母亲,所以要以家庭为重,包揽一切大小事务。
我是母亲,所以想要自己的工作,就要拼尽全力平衡家庭和事业。
……
这会让我们陷入两难境地:照顾自己不对,不照顾自己也不对。
一旦有想暂时放下孩子去自我关怀时,就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很自私。
但忽略自己,也会感到内疚。作为一个人,我怎么能不爱自己呢?
为什么会内疚?
因为觉得自己做错事了。
就像苏兹·卢拉的一个来访者娜塔莉。
生女儿之前,她原本打算休完产假就回去上班。但自从有了女儿后,天生的母爱让她舍不得离开孩子,于是决定留在家里照顾女儿,丈夫也同意。
但女儿午休时,娜塔莉哪怕很累,很想也睡一会。但总觉得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一想到自己睡觉了,丈夫下班回来看到家里乱成一团,洗碗池堆满盘子,她就觉得很内疚。
苏兹·卢拉说: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我们不愿意牺牲自己去照顾他人,也知道我们不愿意为了照顾自己而忽视孩子。
怎么做,都是错的。
所以当有很多工作或孩子生病时,母亲的自我关怀是第一个被放下的,自我的需求永远被排在最后。
3
不敢爱自己的妈妈,也给不了孩子想要的爱
不敢爱自己的妈妈,一般会有两个结果。
一是,和自己越来越疏离,失去自我。
二是,和孩子越来越疏离,失去情感连接。
苏兹·卢拉说,抱着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心态去过度付出的母亲,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自己在辛苦攀爬、孤军奋战。
那种付出的心态,会让孩子觉得人生被绑架了,这种教育方式也会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
而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母亲放弃自我的爱。
4
学会自我关怀,是母亲进化的必经之路
怎样才能学会爱自己?
苏兹·卢拉认为,作为一个母亲,你可以做的最具有解脱意义的事情,就是放弃成为一个好妈妈的幻想,而是努力成为一个富足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妈妈。
一个感到富足的妈妈,一定是一个懂得自我关怀的妈妈,从身体、心智、情绪和精神层面滋养自己,以便使自己可以体验到幸福、活力和满足的兴奋感,这是母亲进化的必经之路。
当妈妈是一个‘人’,而非超人的时候,孩子才能具有更健康的人格”。
5
足够好的妈妈,60分就够了
妈妈要首先照顾自己,而不是等到感觉自己拥有足够多的支持、时间或资源后再照顾自己。
尤其是当妈妈们感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时,一定要站在相反的立场上。
我们必须播放一段音乐开始跳舞,拿出画笔开始画画,或者买一根跳绳开始跳——哪怕只做几分钟。照顾我们的内心是通往更高意识状态的桥梁,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你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在每天琐碎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满足自己的乐趣。
比如换一个新发型,看一部喜欢的电影;
抽时间上喜欢的瑜伽课、健身课,再忙也要照顾自己的身体;
累的时候允许自己休息一会,懂得取悦自己、滋养自己,给自己充满电再照顾家人……
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曾说,60分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所谓的100分的完美妈妈,是为了符合社会的一般期望,压缩自我需求,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时刻回应孩子的需要,就算孩子不要也要强迫付出,很可能成为一个控制欲非常强的妈妈。
而60分妈妈,就刚刚好。
不像0分妈妈那样对孩子不管不顾,而是给孩子刚刚好的爱,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同时,也留一定的空间给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给自己足够的爱和支持。
如果你也是一名妈妈,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待和压力,不要用完美妈妈的高要求来压迫自己。
闺蜜苗苗说:自从学会做60分的妈妈”,整个人活得轻松多了。”
妈妈不是超人,只是一个真实的人。
希望每个妈妈,都可以做快乐的、内心富足的60分妈妈。
推荐阅读

作为一名妻子、母亲和心理咨询师,苏兹·卢拉意识到,母亲越是好好照顾自己,越有能力照顾好周围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在本书中,苏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帮助广大母亲从大众普遍接受并习以为常的文化藩篱中解脱出来,指引她们转向一种完全崭新的母亲视角——创造一种富足、完整和有价值的母亲角色。毫不夸张地说,自我关怀让匮乏的养育体验转变为富足的养育体验。